解放軍橫渡長江

解放軍橫渡長江是渡江戰役的同義詞,是繼三大戰役後,我軍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此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這一勝利,為進軍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加速了全國的解放。

基本信息

事件背景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向全體解放軍發出命令,要求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蔣介石賴以進行內戰的軍事力量基本喪失殆盡,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蔣介石幷不甘心失敗,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聲明」;一方面收縮兵力,在長江南岸加強防綫,企圖依靠長江天險來保存力量,以便捲土重來。
中國共産黨表示:爲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中國共産黨願意在懲辦戰爭罪犯、廢除僞憲法和僞法統等八項條件下同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1949年4月1日,以周恩來爲首的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爲首席代表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經多次商談,中共代表團在4月15日將和平修正案送交國民黨代表團。
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籤字,談判宣告破裂。

事件經過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由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統一指揮第二、第三野戰軍於同日晨發起渡江戰役。在西起湖口、東到江陰的千里戰綫上,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綫頃刻崩潰。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逃往廣州。南京的解放標誌著國民黨22年反動統治的覆滅。
在北平的毛澤東喜聞南京解放,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欣然寫道: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