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稼[白居易詩作]

觀稼[白居易詩作]

這是一首比較特殊的“田園詩”,它在描寫田翁的辛勞、歌頌勞動偉大的同時,也諷刺了那些不勞而獲的大官僚。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八句描寫詩人沿農家村落閒行漫步中,看到一片五穀豐登、鶯歌燕舞的大好景象。

觀稼
拼音:
解釋:1.觀看莊稼。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觀稼

白居易畫像白居易畫像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白居易

【文學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觀稼  

世役不我牽,身心常自若。

晚出看田畝,閒行旁村落。

累累繞場稼,嘖嘖群飛雀。

年豐豈獨人,禽鳥聲亦樂。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

斂手笑相延,社酒有殘酌

愧茲勤且敬,藜杖為淹泊

言動任天真,未覺農人惡。

停杯問生事,夫種妻兒獲。

筋力苦疲勞,衣食常單薄。

自慚祿仕者,曾不營農作。

飽食無所勞,何殊衛人鶴。

作品賞析

是一首比較特殊的“田園詩”,它在描寫田翁的辛勞、歌頌勞動偉大的同時,也諷刺了那些不勞而獲的大官僚。從結構上看,這首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八句描寫詩人沿農家村落閒行漫步中,看到一片五穀豐登、鶯歌燕舞的大好景象。作為統治階層的一員,一個士大夫,他不受繁雜的事務纏繞,沒有任何牽掛,因此說“世役不我牽,身心常自若”,這就為下文“晚出看田畝,閒行旁村落”作好了鋪墊。“閒行”上承“自若”,因為他屬於有閒階層,因此可以用一副旁觀者的態度,悠然自得地欣賞著黃昏時的田園風光,碩果纍纍的莊稼和嘖嘖鳴叫的飛雀。下句移情入景,說“年豐豈獨人,禽鳥聲亦樂”,面對豐收的景象,人們的心情自然格外愉悅,他們聽起那些小鳥的叫聲也似乎比以往動聽悅耳。既然寫到農村景象,自然少不了有農民出現,於是接下來的一段就描寫田舍翁的殷勤好客。“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詩人路逢田翁,田翁默然不語便準備酒菜。一個“喜”字傳達出農家主人在喜慶豐收的日子裡希望客人也能分享快樂的心情,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主人的殷勤好客。接著寫道:“斂手笑相延,社酒有殘酌。”主人非常恭敬地邀請客人就座,來品嘗祭地神時剩下來的一點酒。品嘗社酒,是因為莊稼豐收,主人認為是地神幫了大忙,因此“社酒有殘酌”並非閒筆,而是上承“累累繞場稼”的豐收局面。同時以“殘酌”待客,則說明主人並沒有把客人當作外人,所以不計較是剩酒還是新打開的佳釀。在如此殷勤好客、質樸無華的田家翁面前,客人只有恭敬不如從命,與田翁無拘無束對飲起來。身邊這位農家主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保持著古樸自然、天真的本性,絲毫也沒有某些人中的惡習。飲酒中間,客人不免詢問起對方的衣食情況。主人訴苦說,他和妻子兒女都下地勞動,時常筋疲力竭,免不了因勞累過度而受皮肉之苦,但即使如此,衣食問題還是難以滿足。這裡“筋力苦疲勞,衣食常單薄”可與上文“累累繞場稼,嘖嘖群飛雀”聯繫起來,讀者不禁要問,莊稼有這樣好的收成,為何農民還要訴苦,衣食所需不能滿足呢?豐收年尚且如此,遇到災荒年又怎么樣呢!讀者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想像力,展開豐富的聯想,但詩中不再敘述這些,而只是說“自慚祿仕者,曾不營農作。飽食無所勞,何殊衛人鶴”。自己身為士大夫,不勞而獲,雖不經營農作,卻無衣食之憂。這樣的行為與衛懿公養的鶴有什麼區別呢?詩人以“飽食無所勞,何殊衛人鶴”作結語,嚴厲批判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大官僚們。衛人鶴:據《左傳》載,衛懿公好鶴,鶴乘大夫之車。敵國來犯,國人皆罷戰,衛懿公遂殺鶴,以謝國人。此處代指那些占著位置不做事的人。“飽食無所勞”與“筋力苦疲勞,衣食常單薄”形成鮮明的對比,原來他們這些飽食無所事事的人剝削了農民用血汗換來的那點收成。在批判官僚士大夫的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難能可貴的自我批判精神。質樸自然是這首詩的最大特點。詩歌看似漫不經意地描述了他在一次散步和作客中所見所聞的農家生活場景。由描寫農民的質樸到發表士大夫不勞而獲的議論,轉接自然。語言風格樸素無華、明白如話,但在樸素中,卻透露出真摯的感情和豐富的意蘊。[2]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漢族,河南新鄭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不僅在中國,在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他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