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改為許氏支祠,天相為遺腹子,其母篤志守節,不曾跨家門一步,茹苦含辛,撫育天相成人,故又稱“牆裡門”。1997年,其裔孫許靖華院士(現定居瑞士)捐資1萬美金,由縣政府修繕並闢為“許村歷史博物館”。
許村歷史博物館稱【牆裡門】即“觀察第”。為東支二十世祖許周之支祠。明初,為觀察使許天相的府第。許伯昇四弟許周,因病早逝,其妻終身守節,不曾跨家門一步,撫育遺腹子許天相成人,後官至觀察使。故又稱“牆裡門”。今所見之祠堂,為明嘉靖年間,在府第舊址南側所建。清嘉慶十七(1813)年重修,並在北側臨街的圓門上刻有“牆裡記”現錄如下:
牆裡者,祥里也。牆裡亦為謂之祥里,本其始也。其始,奈何餘二十祖伯昇公兄弟六人,其六弟曰周安公,年二十四病卒。弟媳胡儒人年二十,幸有遺腹。伯昇公為固其牆。鑿井於內,名曰福泉,擇二三老媼伺侍,米薪油鹽,自外納之,自牅。且曰:若生男名以天相,生女名以吉人。所以養之慰亡者,無不備至。已而生侄天相,時明洪武二年,已酉也。越十三年,庚申,伯昇公應聰川正直之聘,授福建汀州府知府,年五十二,以勤勞卒於官舍,惜不見侄天相公娶婦生子。而弟媳胡氏儒人,凜凜冰霜,享年七十二歲,未曾一出門庭,眾稱為節婦里。蓋專表胡氏儒人,後人曰為牆裡。則兼德伯昇公之恩也。余獨念天相公一線之延,續續繼繼,至嘉靖時,而益繁衍。故築祠,宇於遺地之南,以奉周安公暨胡氏儒人春秋之祀。本毛詩高頌長發其碑之句,易牆裡為祥里門,將三百年矣。其惟子孫答之,不知其所以名。祥里者死於牆裡也,因以牆裡原為胡氏儒人舊居,非所謂不忘其本者耶。嗚呼!貞節之後,朝廷每欲立坊以旌,而胡儒遺願不許也。”
伯昇公十三世孫許吉鳳叩首百拜,大清嘉慶十七年歲次壬申孟冬日。
1997年,由其後代定居在瑞士的許靖華院士倡導和囊助,在歙縣人民政府主持下,創辦了許村歷史博物館。館內以實物、文字、照片和圖表等形式,介紹許村地區的自然資源、歷史概況、人文景觀及歷史名人。堂上有原統宗祠楹聯一付:“入華陽守睢陽令旌陽赫赫神仙之府,漢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這是安徽省首家農村歷史博物館。200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古建築特色
閩贛邊陲,有著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境內許多古建築等文化遺址富有特色和歷史價值。其中九關十三隘、篷橋、名人故居、古街等古建築,名聞八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