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衛村[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下轄村]

西衛村[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下轄村]

村委會的這一舉動,在村民中引起不小的震動。 現在,西衛村的孩子在村國小上學,一切費用全免。 西衛村的孩子們每個人都在享受村委重視教育帶來的好處。

西衛村

2月10日,河津市樊村鎮西衛村村民薛新平,邀請記者參觀了他裝修一新的樓房,“這房子連買帶裝修一共才花了10萬元,要放到河津市里得30多萬呢。”薛新平說,“我這也就是出了個成本價,其他村里都負擔了。這兩年村里變化很大,村民得到了實惠。我的兩個孩子都在鎮中學住校上學,課本費、作業本費、住宿費等一分不用掏。村里給村民都上了農村醫療保險,看病能報銷……我養了一輛運輸車,每天有做不完的活,愛人在民營企業上班。現在就是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村委會委員老張介紹說:“春節前後,全村將有100餘戶村民搬進村里蓋的單元樓。”和薛新平一樣,西衛村2500餘口人,人人都在享受著新農村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享受著新型農民的幸福生活。

把民主之風樹起來

2月10日這一天,是西衛村開啟村民意見箱的日子。11時,村委會副主任老王等3人一起走向設在村中的意見箱,收集村民的意見。在設在村東的意見箱裡,他們收集到兩條意見:一條是學生反映學校少發作業本,一條是反映某位村幹部街門前堆煤影響村里衛生。老王說:“村裡的意見箱每月開一次,有專人負責把收集到的意見登記,向村委會匯報,然後責成專人調查落實,根據實際情況在一周內向全體村民反饋處理結果。”

村委會主任薛民說:“雖然西衛村在河津市還不算最富,但集體經濟狀況整體不錯,農民生活也在上乘。但在工作中,我們不刻意追求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是首先強調村委班子的服務,用村幹部的服務,把西衛的民主之風樹起來。”

2005年新一屆村委會成立。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村,如何才能把農村工作做好?薛民在村委會上提出,首先從提高村幹部的服務意識入手,廣開言路,讓廣大村民參與到村務當中,讓和諧、民主風氣充滿西衛村。不久,3個專門收集村民意見、建議的意見箱,分別掛在了西衛村東、中、西部。

在西衛村,38位村民組成的村民議事會決定著村里10萬元以上的開支,即使是小的開支也必須由村委會集體決定。村民們說,村里收入多少,開支了多少,辦了什麼事、進展如何,每個季度末只要往村務公開欄前一站心裡就明明白白。

讓醫保為村民“減負”

農村醫療改革以來,農民對醫療保險的認識,經歷了從不屑到認識,再到接受的過程。西衛村民也不例外。如今,全體享受醫保的西衛村民津津樂道的是,村幹部用一件“例外”的事給他們上的那一課。

西衛村衛生所負責人范俊剛講了一件事:2005年11月,朱芳俠的母親生病住進了市醫院,等到出院時一結算,花了3000元。當時,她家裡的人都沒有入農村醫療保險,治病花銷都得自己出,家人生病給他增加了不少負擔。朱芳俠的母親出院後,村委主任薛民找到朱芳俠的愛人范響科,了解住院醫療費的情況。之後,西衛村委決定給這位未入醫保者一個例外―――按“醫保報銷”醫藥費600元。

村委會的這一舉動,在村民中引起不小的震動。大家知道,村委會是在悄悄地給大家上課呢。

一件例外的事,觸動的是整個村。加入農村醫療保險的村民,從2004年開始時的五六戶二三十人,到去年全村2500餘口人全部加入。而從去年起,每人每年10元錢的保險費也都由村里包攬,村民只需拿醫療本到村衛生所蓋章確認即可享受醫保。同時,西衛村衛生所成為了河津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衛生室。

范俊剛說:“去年西衛村的兩個企業為全體村民支付的醫療保險金額2.6萬元,這2.6萬元對村民來說,作用實在是太大了!村民們有個小災小病都往衛生所跑,再不像以前那樣硬扛著了。村里上了醫保不僅僅是減輕村民的負擔問題,更是提高村民健康素質的大好事。”

西衛村西衛村

為西衛村的未來奠基 

2006年2月,西衛村國小在河津市公開招聘教師,經過嚴格選拔,7名優秀教師進入該校任教。一個村國小公開招聘教師,這在河津還是第一次。

現在,西衛村的孩子在村國小上學,一切費用全免。100餘名在鎮國中上學的孩子,每人都有村里提供的包括車費、住宿費、書本費在內的總計800元的補助。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可得到村里3000元的獎勵。考上一、二類大學的學生可得到村里5000―――10000元不同檔次的獎勵。西衛村的孩子們每個人都在享受村委重視教育帶來的好處。

其實,在西衛村,對“重視”兩字感受最深的莫過於老師們。

“以前學校條件差,也不被重視,根本留不住老師,教學質量在學區也就是中下等。現在不同了,教學設備齊全,教師的工資獎金翻了一倍,教學質量在學區數一數二。這是因為學校受到了村委會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已在西衛國小任教3年的史文香校長說。其他老師告訴記者,去年因為學校在學區得了第一名,史校長得到了村里獎的6000元獎金。

西衛村對教育的投資僅去年一年達45萬元,成為全村第二大投資項目。當村里考上大學的6名學生,分別領到村里5000元獎金奔赴學校的時候,他們對村委會傾心教育的目的又作了一次清晰的詮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