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甑山

西甑山

西甑山,東陽名山,位於城西南。山頂孤石似甑,方位在西,故名西甄山。有石壇,相傳為東晉陳安居學道之所。山上有天宮寺、劉昆候廟、鮑公岩等景點。鮑公岩峭壁孤立,高三十餘丈。北麓有白雲洞、白雲書院等勝跡。最高處海拔856米。

景區概況

西甑山 西甑山

甑山海拔484米,位於東陽城西內南角,從永康和尚石嶺延伸入境,山頂孤石似甑,方位在西,又名西甑山,有石壇時,相傳為東晉陳安居學道之所。

景區景點

山上有天宮寺、劉昆候廟、鮑公岩等景點。

天宮寺

天宮寺始建於公元506年,曾為天台宗的“七世尊者道場”,一度聲譽極盛。此次翻建擴建的天宮寺在原址以東,建築以仿唐風格為主,由廣廈控股公司出資4600萬元建設。據悉,東陽市還將對有著豐富歷史淵源的白雲洞、白雲書院和白雲文化城全面實施旅遊景區開發,使之與天宮寺一道成為一個亮麗的甑山文化群。

鮑公岩

鮑公岩峭壁孤立,高三十餘丈,北麓有白雲洞、白雲書院等勝跡。立於甑山上可俯視整個東陽江盆地、遠眺義烏市。南齊沈馳梁蕭子雲都曾留下游甑山的詩篇。

景區看點

自然風景名勝,供遊人觀光遊覽,休閒娛樂。

相關歷史

《游甑山 》

南齊·沈約

平子去已久,餘風今復追,未必遊春草,王孫自不歸。路高村反出,林長鳥更稀。寒雲間石起。秋葉下山飛,西河方訓,詎得解朝衣。

(沈約,隆昌元年(494)任東陽郡太守。《金華府志》及《東陽曆朝詩》均載此詩於沈約,康熙、道光《東陽縣誌·勝跡》作《梁庚肩吾游甑山詩》,《婺志粹》謂其隨史於陵之官,“集中有游甑山之作”雲。沈約(441—513年),南朝文學家,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德清)人。沈約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碩望,深於世故,所以成為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他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詩文作家,而且也是一位淵博的學者,著有《晉書》 110卷、《宋書》100卷、《齊紀》20卷、《高祖紀》 14卷、《邇信》10卷、《宋世文章志》30卷以及《四聲譜》等。《宋書》流傳至今,是“二十四史”中的一種。

《贈海法師游甑山》

梁·蕭子云

真心好丘壑,偏說幽棲人,忽聞甑山旅,萬里自相親。寥晚霖霽,重疊晴雲新,秋至蟬鳴柳,風高路起塵,動予憶山思,惆愀悵惜荷巾。

(蕭子云,南朝梁武帝時東陽郡太寧。他是南朝梁代詩人書法家。字景喬。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齊豫章王蕭嶷之子,蕭子顯之弟。入梁,仕為太子舍人、丹陽丞,和湘東王蕭繹交好。歷任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侯景之亂,他逃奔晉陵,餓死在僧房。蕭子云工草隸,深得梁武帝賞識,以為可與鍾繇“並驅爭先”。百濟國曾遣使者專程向他求教。他在26歲時曾著《晉史》100多卷,唐初尚存11卷,後佚。《隋書·經籍志》錄其集19卷,今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 6首及梁郊廟歌辭19首。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5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