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圖)雙軌式西班牙式月檯布局的原理](/img/8/cb2/nBnauM3X3EDM1QTO0gDOwAzNzITM0MTO1MzMwADMwAzMxAzL4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西班牙式的設計本意是善用列車的雙邊車門,分流車站的乘客以增加通勤效率,因此多見於通勤鐵路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繁忙車站,亦因為現今此類型的鐵路多是雙軌雙向行車,所以這種車站會被建成一個中央的島式月台及兩側的側式月台。
實例
![(圖)馬德里捷運美洲大道站(Avenida de América)的7號線月台](/img/f/592/nBnauM3XwgTN4IzMzMTOwAzNzITM0MTO1MzMwADMwAzMxAzLzk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香港港鐵東鐵線的羅湖總站就存在這樣的布局,並設計成以中央島式月台作集中落客區及側式月台作上客區用。深圳捷運1號線的羅湖總站、廣州捷運的公園前站都有相同的布局但上下客安排就剛好相反(其實香港羅湖總站原本設計應是中央月台上客,側式月台落客,現場留有痕跡)。東鐵線大埔墟站、火炭站與觀塘線彩虹站則是兩個島式月台間夾有一條軌道。北京捷運13號線上重要的換乘樞紐西直門站也採用這種布局。
日本也有類似的例子,例如名鐵名古屋本線的名古屋站都是2軌1島2側的布局,但該地亦未有專門的術語去描述這個設計。另外東急東橫線的澀谷站也是類似的布局。山手線的澀谷站則是原有島式月台不敷使用後在外側加建月台,不過原有月台則封掉一側,形同兩個側式月台的運用。JR中央、總武緩行線的西船橋站都是一樣,但中間的軌道作為由該站開出之列車專用軌道。
台灣台鐵西部幹線的彰化車站(1905年設站,1958年改建),改建後其第一月台及第二月台,亦為此種月台之典型代表。其後同線的中壢車站在改建後也採用了此一設計。內壢車站的新第二月台與舊第二月台間雖然夾有一條路線,但是是要更換到新月台,並非作為同時上下客之用(註:該新月台雖然已經建好高台,但目前停工中)。
小人國主題樂園的小火車,為典型的實例,故可提高上下客效率,故人多時,可將班次密度提高至不到一分鐘一班。
此外,全球多個樂園的過山車月台也是採用西班牙式月台,其目的也是減少遊客上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