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西洱河是洱海的泄水通道。洱海為雲南三大高原湖泊之一,常年湖水位1973.sm時,湖面面積250 kmZ,總容積31.6億m3。西洱河出洱海流經下關、 漾醉等地,注人栩滄江支流漾醉江。河道大多穿行於深山峽谷之間,岸坡陡峻水流油急,落差集中,具有修 建水電站的優良條件。河道全長23 km,天然落差約 61Om。梯級水電站由4級電站組成(見圖),均為引 水式開發,共利用落差6osm,利用率為7。總裝機容t 255 MW,多年平均年發電黃設計為n.07 億kw·h,後經覆核為9.03億kw·h。首先建設的是四級電站,於1958年10月開工。最後建設的是三級電站,於1980年12月竣工。
歷史起源
西洱河,即洱海,在雲南大理縣城東,古為葉榆水,隋開皇十七年,南寧夷爨玩來降復叛,以史萬歲為行軍總管擊之,至南中,過諸葛亮紀功碑,度西洱河,參看洱海條。人們以西洱河為界,洱河北面叫關迤,洱河南面叫關外;現在人們又把關迤稱北片區,關外稱南片區。西洱河古稱葉榆水,海尾河,民眾俗稱它為洱河。
史料記載
據一些史書記載:唐天子李世民在貞觀年間,雲南松外蠻叛,派大將軍梁建芳出兵征討松蠻,後平叛,進而兵至西洱河,致使河蠻首領楊同外、楊斂等入唐王朝授官。梁建芳回師後,撰此役情況及其在西洱河、洱海區域見聞成書,即《西洱河風土記》,雖書已佚,但在《通典》、《通考》、《通志》、《唐會要》、《通鑑》新舊《唐書》中均錄之,只是文字上詳略不同,但重要部分均有收錄。 《西洱河風土記》現在成為人們了解唐初,洱海地區的經濟、政治、社會的重要資料。
唐中期,皮羅閣平五詔,唐王朝冊封蒙舍詔皮羅閣為雲南王。於是皮羅閣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由(山龍)(山於)圖城遷都至太和城,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在西洱河北畔築龍尾城,以西洱河為龍尾城的護城河。又在城南門的西洱河上。
以木為梁,橋長十五丈余,穹形飲水,睨而視之,如紅霓然。西洱河上架起長虹後,蒙舍詔的大隊人馬西可到永昌,東可達姚州,南去巍山省親。
雲南太守張虔陀為惡貪功,導致唐、南詔矛盾加深。蒙舍詔閣羅鳳在吐蕃的支持下,有洱海地區民眾的幫助,他率的蠻軍終於打敗三次進犯的唐軍,在西洱河畔唐軍死十之八九,唐、南詔之戰,是正義之師必然戰勝非正義之旅。現存的《南詔德化碑》記載了當時唐、南詔之戰的史實:在西洱河畔,蠻軍;內外相應,犄角競沖。彼弓不暇張,刃不及發,白日晦景,紅塵翳天,流血成川,積屍壅水。三軍潰衄,元帥沉江。詔曰;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遂收亡將等屍,祭而葬之,以存恩舊。
現在大理市區西洱河畔的天寶公園內,有大唐天寶將士冢(民眾俗稱萬人冢)就是當時的遺蹟。
元代官員李京,臨眺蒼洱大地,特別遊覽龍尾關西洱河後,詩曰:水繞青山山繞城,萬家煙樹一川明。鳥從雲母屏中過,魚在鮫人鏡里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對西洱河有記載,西洱河者,與葉榆澤相貫,澤以葉榆而得名,則其水黑,似葉榆積漬所成,尤為證驗,西洱河為葉榆之黑水。
古代讚美西洱河的詩很多,唐代南詔清平官楊奇鯤,出龍尾關,游西洱河,回關後寫了名詩,風裡浪花吹又白,雨中嵐影洗還清。
江鷗聚處窗前見,猿狖啼時枕上聽。
明代文人李中溪,在下關人、明都御使趙中丞的陪同下,暢遊西洱河,回到趙仲丞的草堂後,李中溪詠了一首《葉榆水》,詩云碧練引長江,匯此蒼山依。鴻矇混太虛,泱漭搖光霽。北來派何洪,西奔流乃細。白浪疑綱鳴,驚濤訝鷗逝。淵邃睹神龍,春秋膺郡記。只今古戰場,釣魚何溶(氵衣)。陰魂未全消,颶風時作厲。寥寥千載間,民勞迭興替。天宇常湛然,堆能複流涕。
李中溪的《葉榆水》詩,前段寫了西洱河的奇,後段寫了西洱河畔,過去是古戰場。清代師範,編過《滇系》,給後人留下大理歷史的寶貴資料,他還寫了家鄉的《西洱河弓魚》詩云:洱乃魚所國,弓魚實稱首;弓魚與異書、未之義何取。但期保佳味,字形不暇究。魚腹含瓊膏,圓脊媚清酒。多愁琴與悠,悠鏡非其偶。即較赤艄公,精峭能悅口。天生此尤物,易我持螫手。記向泊湖邊,扁舟載賓友。舉綱得銀鈴,酣歌振疏柳。師範寫了西洱河弓魚,品嘗後回味無窮。
先關詩詞
清代一詩人看了西洱河畔的萬人冢,很感慨即興創作了二首《萬人冢》,詩曰:
白骨青山一望中,千年鬼哭夕陽紅。
沙場盡作詩還想,誰與將軍換戰功。
征魂歲歲捲愁雲,天寶遺傳不忍聞。
麟閣薰名秋草里,一杯爭吊萬人墳。
西洱河上的天生橋何時形成,無法考證,但據一些史書記載天生橋早已形成:三國時,蜀漢為鞏固在雲南的地位,諸葛亮率軍南征,在西洱河畔設過軍營,蜀軍南征跨天橋;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載:西洱河上有天橋,在葉榆境;唐貞觀年間,大將軍梁建芳率軍西進,跨天橋進洱海地區,見聞不少後,撰《西洱河風土記》;《南詔德化碑》載:先王統軍打石橋城,差詔攻石和,父子分師。石橋城今下關,蒙舍詔皮羅閣率軍、平五詔、逐河蠻、冊為雲南王,徙治大和城建都,就是通過天橋,跨西洱河的。故天生橋歷史悠久。
明嘉靖《大理府志》載:天生橋,又名天橋,在城南三十里。深塹絕壑,石樑跨之,憑虛凌空,可度一人,故名天橋。橋邊激水濺珠,宛如梅樹,人呼曰不謝梅,亦奇觀也。
明代一詩人,遊覽天生橋後,有感而作,詩云:
虹形層巒斷,風聲絕峽來。
溜飛千磴雨,湍響四時雷。
蜃棟依山掛,元門鑿石開。
星河相對望,恍是泛槎台。
明又一詩人,觀看天生橋和瀑布後,也有感,詩曰:
天生片石不盈尺,橫放山腰接山脈。
側身仰望點蒼高,俯瞰懸岩如斧劈。
一隙中飛萬斛珠,千層雪浪紛如席。
梅花點點襲人裙,錯落瑤章良可惜。
馬過峻坂鳴芛寺,旁睨行人多辟易。
變幻神奇那可常,茲山終古無今惜。
我來對此融心神,颯颯清風兩生液。
劃然一嘯四山開,浪涌波湍天地圻。
明代大理提學莆田人方沆觀看天生橋後,作了一首五言律:
《龍尾關天生橋》詩云:
蒼嶺青末了,寒煙野戌平。
危梁通地脈,削壁匹天成。
霜色孤鴻暗,濤聲萬馬行。
昔年曾割據,形勝控榆城。
清代一詩人寫了《天生橋韻》詩曰:
激水跳珠萬朵融,橫斜疏形掛玲瓏。
天青自墜瑤台雪,江靜仍吹玉笛聲。
又一詩人詠《天生橋不謝梅》詩曰:
我來偶疑山坳立,仰視飛虹落半天。
俯窺清流花怒生,疑是溪邊梅可玩。
那知終古直如斯,天花直無寒暑換。
碎濺瓊花千萬朵,高處隨波低拂浪。
似花似浪茫無分,其中只輸香一段。
美化工程
西洱河美化亮化工程總投資480多萬元,於今年9月份投入施工。
工程主要對美登大橋至泰安橋段的西洱河南北兩岸綠化帶、河堤的燈光進行提升改造,並對美登大橋橋體、西洱河節制閘和泰安橋橋體進行美化裝飾。提升改造後的西洱河兩岸裝有多種別具特色的投光燈、水燈、地燈、光能燈、LED燈等,體現繁華中有祥和、燦爛中有寧靜的怡人夜色。工程目前已進入掃尾階段,預計10月底全面完工。
水利建設
西洱河一級電站
西洱河梯級水電站由昆明勘側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施工。
西洱河一級水電站
西洱河一級水電站位於下關市下游約10km處.首部樞紐位於下關湖盆地邊緣天生橋處,壩型為潛孔式攔河閘,引水隨洞布里在河道右岸,洞徑4.3~5.6m,長817lm,末端設有直徑4sm、高76m的雙室式調壓井,設計水頭220m,最大水頭245m,最小水頭208m廠房為混合式地下廠房,裝有3台單機容量35M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工程於1972年1月開工,1979年12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80年12月竣工。
西洱河二級水電站
西洱河二級水電站首部樞紐位於一級水電站廠房下游約10Om處,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進水口設於右岸壩內,後接22m長的鋼筋混凝土明管,然後於壩址下游26m處進入有壓引水隧洞,洞長2184m,內徑4.3m。設計水頭109m,最大水頭121m,最小水頭101sm。地麵廠房內裝有4台單機容量為12.5M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工程於1972年5月開工,1978年7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80年12月竣工。
西洱河三級水電站
西洱河三級水電站首部樞紐位於二級水電站尾,水梁出口下游230m處.攔河壩為鋼筋混凝土閘壩。進水口布置在右岸,下接引水隧洞,洞長3266m潤徑4.3m,末端設有帶上室回筒式調壓井。設計水頭101m,最大水頭120m,最小水頭97m.地麵廠房在大合江村上遊河邊,距二級水電站廠房5km,裝有4台單機容量為12.5MW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工程於1980年開工,1987年一。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88年12月竣工。
西洱河四級水電站
西洱河四級水電站攔河壩位於大合江村附近,為混凝土重力壩。引水隧洞布t在左岸,洞長196om,洞徑4.3m,末端設有帶上室圓筒式調壓井。設計水頭logm,最大水頭122m,最小水頭100m地麵廠房位於西洱河下游,漾協江左岸河灘上,距三級水電站廠房約3km,裝有4台單機容t為12.SMW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工程於1958年10月開工,1961年停工,1966年復工,1971年12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72年竣工。
瀾滄江湄公河水系
瀾滄江湄公河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