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基本特徵
擲鏈球是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項目之一,該項運動可增長力量,提高協調性和高速度的鏇轉中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
中體網有關資料上說,鏈球是由打鐵的鐵錘演變而來的,中世紀時蘇格蘭的鐵匠和礦工,在業餘時間裡經常用他們的生產工具——帶木柄的鐵錘進行擲遠比賽。以後,這項比賽逐漸在蘇格蘭的礦工和山民中流行起來。
19世紀後期,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把鏈球第一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00年在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擲鏈球被列為比賽項目。
盱眙博物館收藏的“鳥首人身逐兔圖”畫像磚是於上世紀80年代出於盱眙縣盱城沙崗的一座西晉磚石墓,同時出土的墓磚上還有西晉太康九年字樣。由此可見擲鏈球運動,是17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發明並流行起來的。擲鏈球運動在我國遠早於其他國家數百年。要不然,當年的工匠們如何會燒造出如此生動的“鳥首人身逐兔圖”畫像磚。這塊畫像磚就是我們考證擲鏈球運動歷史的最好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