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醫院於1937年抗戰烽火燃起之初由反抗外敵入侵、立志救亡、保護和發展民族教育的北平大學醫學院等愛國高校師生南下來西安所創建。是西北地區最早創立的從事現代高等臨床醫學教育的大學附屬醫院。在近七十年的創業歷程中培養出了大批高級醫師、醫學教育家和醫學科技人才,為無數人民民眾帶來了健康和平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醫療特色和醫德傳統,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始終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為我國現代醫學和高等醫學教育的建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現代醫學診治、高等醫學教育和臨床醫學科研中心之一。
規模
醫院現擁有29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13個研究室(所),12個臨床教研室,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專業9個,碩士學位授予專業全面覆蓋。開放病床1000張,年收住各類病人2萬餘人次,年門急診量超過50萬人次。教職員工近2000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4%,教授、主任醫師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18%以上,博士、碩士學位人員占教師隊伍總數的61.2%,有52名專家教授享受國家有特殊貢獻津貼,283位專家分別擔任省級以上專業學術組織中的主委、副主委、常委和委員職務。
宗旨
濟世為民七十載,仁術仁心惠神州
生命至上、質量第一是二院人始終恪守的辦院宗旨,歷經一代代專家學者的潛心鑽研和攻關實踐,醫院的診治水平和質量不斷邁向新的高點,診治病種不斷趨向全面,向社會提供著優質、安全、高效的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
科室設定
骨科、普通外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科被陝西省衛生廳認定為陝西省醫學重點學科,皮膚科、消化內科、眼科、泌尿外科入選陝西省優勢醫療專科,中醫科評為陝西省優勢中醫腎病專科,這些學科並在全國有著重要影響。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腎病科、小兒外科、心胸外科、神經外科、腫瘤外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麻醉科等科室在相關領域疾病診治和研究方面均形成了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在國內和西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和盛譽,如關節、脊柱外科研究及手術、各種消化內鏡診斷和內鏡下治療技術、難治性貧血的三聯治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的疫苗治療、惡性血液、實體腫瘤的強化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銀屑病、色素性皮膚病等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皮膚病、各種中耳炎、喉病、呼吸道異物的診斷和治療,尿動力學檢查及腔內泌尿外科領域等許多技術居西北地區或國內領先地位,其中胚胎嗅鞘細胞移植技術、大面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診治、微創巨結腸根治、微創漏斗胸根治、胃腸鏡的診斷和治療、胃腸功能性疾病及酸相關性疾病的診治等技術和研究已達國內外先進水平。醫院部分學科被省衛生廳指定為陝西省耳鼻咽喉疾病質量控制中心、消化系統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超聲診斷質量控制中心、皮膚性病質量控制中心;醫院的各項醫療指標始終雄居陝西地區各大型醫院前列。
醫療設備
醫院擁有10萬元以上的各類先進的大型診療設備270多台,總值達1.2億元,如數字減影系統、醫用直線加速器、超導型核磁共振、ECT、血細胞分離機、螺鏇CT、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各類國內外先進的微創內窺鏡(電子胃鏡、宮腔鏡、腦室鏡、支氣管鏡、腹腔鏡及泌尿系統纖維鏡等)、數字成像遙控胃腸機、先進的血液透析設備、技術性能領先的檢驗設備如全自動酶免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等,為準確有效診斷、治療許多疑難重症提供了可靠的診治平台和現代化技術支持。
服務特色
醫院牢記社會責任,積極回響政府號召,每年都向貧困地區、農村、災區和重大意外事故事件派遣支農、救災、扶貧和搶險醫療隊和專家組,無償提供藥品和醫療服務,並連續三十年向非洲蘇丹派遣了十幾批援外醫療隊,積極支持和開展社會公益事業,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民眾的嘉獎和讚譽。
精誠培育得英才,桃李芬芳遍天下
醫院有著近七十年從事現代高等臨床醫學教育的深厚積澱,已形成目標明確、管理科學、教學質量和評估體系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現有12個臨床教研室。每年承擔著300多名博士生、碩士生、300多名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碩連讀醫學生以及國外留學生等多個層次的臨床教學任務,並承擔著國內、省內外各類醫師的繼續教育、進修學習任務,所培養的高級醫學人才遍及省內、全國和海外,發揮著重要的醫學人才庫基地作用。醫院還承擔著國家衛生部統編教材編修和醫學視聽教材製作任務,已獲得數十項國家、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和現代教育技術成果獎。
學科建設興院,科研領先騰飛
作為承擔國家、部、省市及有關部門科研任務的大型臨床醫學科研單位,醫院倡導科技興院,人才立院的方針,以更快、更高、更強為發展目標。近年來,共獲各級科研中標課題60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0多項,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標數和經費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在科學研究上重視科技創新和成果套用,獲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共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8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成果獎4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編寫(譯)和出版專著100餘部,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千篇,消化內科胃腸動力實驗室被評為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醫院承辦的《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和《中華兒童保健雜誌》三種雜誌,均為國家級統計源學術期刊。
學術交流
醫院重視並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的醫療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關係。派出數千人次的醫護人員出國學習研修和學術交流,許多專家被邀請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將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大會報告。留學人員回國後許多己成為醫院醫療、教學、科研骨幹和學術帶頭人。
堅持求真務實,重視科學管理
醫院實行黨政共同負責、集體領導、分工負責體制,領導班子始終堅持以質量、發展、創新為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保障和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堅持生命至上、質量第一的辦院宗旨,重視制度管理,科學規範,不斷強化和完善醫療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大力開展新技術新療法,狠抓醫德醫風建設,實施"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全程優質服務,在廣大患者和同行業中始終保持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為馳譽西北和全國的醫學品牌。1995年醫院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2003年評為陝西省百姓放心醫院,並多次被評為省、市各類先進集體和精神文明單位。醫院許多醫護人員還先後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五一勞動獎、白求恩精神獎、優秀護士,全國護理系統巾幗英雄建功立業標兵,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白求恩精神獎、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優秀護士等獎勵和稱號。
培養優秀醫學人才,攀登醫學科學高峰,是醫院努力的目標;救死扶傷,患者至上,團結創新,求實奉獻,是醫院遵循的院訓;與時俱進,創一流的醫療技術,一流的服務質量,一流的醫院管理,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是醫院永恆不變的追求
特色科室
心血管內科
心血管內科創建於1958年,是我院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現為博士學位授予學科、博士後流動站、醫院重點學科。
50年來,心血管內科在幾代人的努力下,開拓進取,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學科及學術帶頭人,形成了以心肌病(克山病)、高血壓、心律失常與心臟電生理、心血管臨床藥理為主攻方向的學科特色。
克山病的防治研究是心血管內科最早開展的前瞻性研究,並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1960年,王世臣衝破傳統治療方法,確立了以改善心肌及全身代謝為主的治療原則,首創大劑量維生素C療法搶救急型克山病心源性休克獲得成功(緩解率達97.3%)。這一開創性療法的推廣套用使克山病病死率由86%降至5%以下,被譽為“克山病治療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而載入史冊。王世臣於1963年被衛生部聘為地方病專家委員會委員;1978年因克山病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被越級提升為教授。著書《心源性休克》,應邀赴美演講了《克山病概況》。1984年,他領導的克山病研究室因亞硒酸鈉防治克山病方面的研究和貢獻而榮獲國際生物無機化學家協會頒發的“克勞斯·施瓦茲(KLAUSSCHWARZ)”獎。1985年,他負責的國家“七五”規劃項目進一步對克山病的始動因素、低硒與克山病的關係等進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分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近年來,在“985”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這一傳統優勢研究方向得到了高起點的傳承,從分子水平破譯克山病病因已成為新一代學術帶頭人的主攻方向之一。
心血管內科是西北地區開展介入性診療技術最早的學科之一。1958年,李景軾開展了第一例右心導管測壓。1959年,孫濟川等醫師陸續成功開展了血流動力學測定、心臟臨時起搏及永久起搏器植入術,使我院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進入了實質性的套用與研究階段。1981年,孫濟川與618研究所協作在國內首先研製成功SX-1型心內膜-心肌活檢鉗,率先開展了心內膜-心肌活檢術200餘例,居國內領先地位。此外,自行設計、聯合研製並成功套用了多極希氏束電極、QB-1型心臟起搏器,開啟了心血管內科的電生理研究,多次獲部、省級獎勵。2000年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資助下,牛小麟指導多名博士生系統、深入地探索了心臟過渡細胞的電生理特徵及其在心律失常發生中的意義,同類研究居國內領先,多篇學術論著被SCI收錄。負責全國七年制、八年制規劃教材《內科學》中“心臟性猝死”和“危重病醫學”的編寫,反映了在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術影響和特色。目前,心血管內科介入診療技術已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已能熟練開展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多種類型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外周血管支架或濾器植入術及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等。
心血管內科是我省早期開展高血壓防治與研究的學科之一。1982年,葉復來等先後指導多名碩士研究生以高血壓為專題進行了系列研究,在認識高血壓的發生髮展及推動我省高血壓防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2003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973”重大項目分課題支持下,牛小麟指導博士生和博士後以“高血壓與核受體”為主要研究方向展開了日趨深入的系列研究,獲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相關論著發表在《BrJPharmacol》、《BiochemPharmacol》等“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雜誌上,並被SCI收錄。
心血管臨床藥理學研究與實踐是心血管內科近20餘年來逐漸形成的以牛小麟為學術帶頭人的特色研究方向。1983年在國內率先將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劑套用於臨床研究,並領先於國外提出了該類藥物治療肺動脈高壓的可行性(中華心血管病雜誌,1986)。1996年在國內最先開展了咪唑啉受體及其激動劑的研究,並在陝西省“三五人才”專項基金資助下編著出版了國內外第一部相關專著《咪唑啉受體及其激動劑》。主編出版了《鈣拮抗劑的藥理與臨床》、《內科疾病藥物治療處方及藥理學注釋》等多部專著,進一步奠定了學科在熱點藥物研究領域和倡導治療規範中的學術地位。此外,他還與學校藥理學教研室長期合作,主持完成了“四氫巴馬汀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發現及其藥理與臨床研究”,獲首屆中華醫學科技獎。
心血管內科現有醫、護、技人員35人,病床數70張;轄心功能室、心導管室和重症監護與治療病房(CCU)。現有醫師17人,主任醫師4人(教授/博導1人)、副主任醫師6人(副教授/合作博導1人);博士學位者10人(占59%)、碩士學位者6人(占35%)。形成一支年富力強的骨幹隊伍,在學科建設、醫療服務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已用。繼1980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及200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來,培養碩士生58人,博士生20人,許多人畢業後在國內外知名大學或重要崗位任職。2005年,牛小麟教授招收了臨床醫學首名博士後(已順利出站)。
隨著醫院整體規模的擴展,心血管內科將作為醫院的支柱學科之一而得以重點發展。
科主任:牛小麟教授
副主任:張超英王聰霞教授
博士生導師:牛小麟魏瑾王聰霞教授
內分泌科
一、學科歷史和地位:
我院內分泌代謝病科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是陝西省最早成立的內分泌專科之一,是西安交通大學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被評審為陝西省內分泌疾病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單位。科室技術力量雄厚,歷屆學科帶頭人均榮任中華醫學會陝西省內分泌學會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中華康復醫學會陝西省糖尿病學會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甲狀腺研究會理事;技術骨幹多人任職於中華醫學會陝西省內分泌學會、糖尿病學會及康復醫學會副主委、常委。經過幾代新老專家的共同努力,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均處西北領先水平,在國內內分泌界享有一定聲譽。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以及下丘腦垂體疾病的診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病變(尿瀦留)有獨特的經驗和療效;與由戴信剛教授聯合外科等進行的胎兒甲狀旁腺-胰腺聯合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等科研成果先後獲得陝西省科技獎;由謝璇教授牽頭率先在陝西省開展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技術與研究,取得了良好療效。先後承擔多項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承擔多項省級、校級、市級自然科學基金及科技攻關項目、新技術、新療法項目。承擔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臨床教學任務及西北地區基層醫院內分泌醫師進修培訓任務,成功舉辦數屆國家級糖尿病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為西北地區培訓了數百名糖尿病專業技術人才。已培養碩士研究生數十人,其中的佼佼者賈偉平教授為國內乃至國際內分泌界知名專家。科室榮獲2005年醫保管理優秀獎,2007、2008、2009年醫療質量優秀獎及2009年本科教學優秀獎,教師多次榮獲西安交通大學授課比賽嘉獎。
二.技術力量及學術梯隊:
內分泌內科有主任醫師、教授2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3名,碩士生導師4名,博士2名。所有中青年醫師均獲碩士及以上學位。已陸續派遣骨幹醫師、護理人員赴國內及國際頂尖內分泌代謝病專科學習先進的診療技術,形成良好的學術及診療技術梯隊。配備專業的內分泌護理隊伍,能夠對內分泌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及相關生活指導,配合醫師完成內分泌各項專業檢查和治療。
三.開展的特色及優勢技術
(1)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診斷和綜合治療措施,其中椎管注射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尿瀦留)、早期糖尿病腎病、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的綜合藥物治療為特色治療,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CSII,胰島素泵)為國內先進糖尿病治療技術,開展了國內領先、省內首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技術以及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專項治療技術。科室擁有自已的內分泌實驗室及最新型的大型化學發光檢測儀等設備;動態血糖監測儀等國際先進血糖監測技術,為糖尿病的綜合強化治療提供有力的技術和設備保證。
(2)甲狀腺疾病診斷及內科治療措施,對各種原因所致甲狀腺疾病進行準確的診斷,並提供個體化的適宜的治療建議和方案,包括藥物治療以及131I放射性治療的選擇、隨訪和監測。
(3)下丘腦以及垂體疾病的診斷以及內科治療。
(4)腎上腺及甲狀旁腺疾病、鈣磷代謝疾病(包括骨質疏鬆)的診斷、治療措施。對腎上腺疾病/鈣磷代謝疾病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臨床經驗,對罕見的疾病如腎上腺疾病所致兒童假性性早熟有成功的診治經驗。
(5)兒童生長發育障礙、身材矮小、性早熟及其它發育異常。對於兒童相關各種生長發育障礙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際經驗,並對多個幼兒假性性早熟作出明確診斷,療效良好。
(6)內分泌罕見及疑難病症的診治。曾先後確診B型胰島素抵抗綜合徵、甲狀腺激素不敏感綜合徵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多發性內分泌腺瘤、多發性自身免疫性內分泌腺病、胰島素自身免疫低血糖症、異位激素綜合徵等數例,對腦耗鹽綜合徵、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徵等進行了準確的診斷和及時有效的處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7)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和治療。作為新近代謝性肝臟疾病熱點,探索出一整套的關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預和治療措施,臨床實際效果良好。
四.未來展望
繼續秉承內分泌科的優良傳統,在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努力完善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斷、治療技術,加強科學研究,探索更為先進的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預防措施,始終站在糖尿病診療技術的國際最前沿,造福患者;並將結合我國的經濟生活的發展以及疾病譜的變化,開展和引入先進新診療技術,滿足患者需求。
科室主任:謝璇教授
科室副主任:徐靜副教授
教授:戴信剛副教授:王玉環荊愛玉
內分泌科門診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全天
腎病內科
腎病內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於一體的腎病專業科室,已具相當規模並跨入陝西省腎臟病前列。1988年創立腎病組,是腎病內科雛形,隸屬於內分泌科。1995單獨成立腎病內科。腎病內科經過前輩們以及在職人員二十年艱苦不懈的努力,目前現有正式床位40張,擁有世界知名品牌血液透析機Fresenius4008B、Fresenius4008S、GambroAK95S、DcapactCRRT分別為7台、2台、4台、1台。並且具有進口血透器復用機和先進的雙級反滲水處理設備,多台心電血壓監護儀和心電圖機等搶救監測設備以及中心供氧系統。現有工作人員40名,醫師13名,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6名(博士4名,碩士1名),住院醫師3名。護士27名,其中主管護師5名,護士22名。擁有腎病實驗室和腎病專家門診。腎病內科已是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培養畢業了11位碩士研究生。現承擔省部級科委課題11項,國內外正式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家專利3項,成功舉辦全國床旁血液淨化和抗凝新進展研討班2次,主編《血液淨化現代治療學》一部,參編專著5部。技術力量雄厚,治學嚴謹,已具相當規模,並跨入了陝西省腎臟病醫教研前列。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療法。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聯合腹水再線回輸,斜穿直視腎活檢等原有成熟技術基礎上,建立多種血液淨化技術不同組合臨床套用、多種抗凝技術臨床套用和慢性腎臟病一體化治療。診療特色如下:
1、原發性和繼發性腎臟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隱匿性腎炎、IgA腎病、良惡性小動脈腎硬化症、B肝病毒性相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診斷準確、治療規範,療效確切。
2、採用激素加細胞毒性藥物雙沖配合血液淨化技術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症、狼瘡性腎炎等高危重症,療效良好。
3、“B超引導同步監測斜向腎穿刺活檢術”,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明顯降低了手術風險及併發症,已成功穿刺活檢近千例病人,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有力依據。
4、能進行各種類型血液淨化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漿置換、血液灌流、單純超濾和連續性床旁血液濾過治療。不同血液淨化方式可以聯合套用,如血液透析濾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聯合線上腹水回輸、血漿置換二次濾過等。
5、定期免費為長期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線上血液透析濾過,可明顯減少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遠期併發症,大大延長患者壽命。
6、床旁血液淨化設備可以在病床旁進行持續性血液透析、血液濾過、單純超濾等,對搶救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起重要作用。
7、二級反滲水處理設備具有細菌和內毒素過濾裝置,有利於防止透析過程中出現的發熱、感染等副作用,大大提高血液透析安全性。
8、我科自行研製的已獲國家發明專利的抗凝血液透析液和抗凝血液置換液為高危出
血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透析抗凝方法,該成果獲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9、我科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小兒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能搶救和治療小兒藥、毒物中
毒及急、慢性腎衰竭。
10、腹水濃縮吸附回輸術(腹腔-靜脈、腹腔-腹腔)居西北領先地位,對各種大量、頑固性腹水的治療有獨特、可靠的療效。
11、腎病內科實驗室開展一系列專科實驗項目,為腎臟疾病正確診斷提供有力保障。
科室主任:桂保松教授
科室副主任:姚鋼煉副教授
消化內科
消化內科創建於上世紀60年代,經過了近50年的艱苦創業,已成為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學科,現為陝西省優勢學科、陝西省消化疾病質量控制中心、博士生授權點、胃腸動力疾病培訓中心。胃腸疾病研究室是陝西省唯一臨床重點實驗室;中華消化學會胃腸動力學組副組長單位;國家臨床藥理基地。
消化專科有醫護人員40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導師4人,博士6人,碩士8人。國家級學會理事1人,常委1人,常務編委1人;省級學會主任委員2人,副主任委員4人,常委3人,秘書2人,委員2人。7人曾在國外留學學習,5人學成回國。2名護士曾在日本和新加坡進修學習。科室技術力量雄厚、梯隊結構合理,已形成了適合醫、教、研全面發展的優勢學科。
消化科設有病床80餘張,有消化專家門診、消化專科門診、電子胃腸鏡室、消化B超室、胃腸動力疾病研究室、消化科基礎實驗室、消化科電教室等。月門診量1500人次左右,月住院100-120人次左右。
胃腸功能性疾病及酸相關性疾病的診治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胃腸動力實驗室是陝西省唯一臨床重點實驗室,連續4次獲得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項目。承擔來自全國各地進修醫生的培訓工作,研製了國內第一台胃腸動力檢測儀,已在全國各大醫院推廣套用。舉辦胃腸動力學習班10餘次,連續5次在中央電視台做專題學術講座,許多省內外患者慕名前來就診,在國內具有較大的影響。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4次,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
消化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內鏡中心之一,有各種電子內窺鏡8台,各種型號內鏡近20條,省內新購了雙氣囊電子腸鏡和超聲內鏡以及超細胃鏡。可開展各種內鏡診斷和內鏡下治療技術如食管曲張靜脈套扎,硬化治療;胃底曲張靜脈組織膠注射術;食管狹窄擴張;食管支架,胰膽管造影,內鏡下膽道取石;膽道支架;內鏡下黏膜染色診斷早期腫瘤及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平滑肌瘤黏膜切開摘除術;各種胃腸道息肉內鏡下切除術。肝癌、胰腺癌的放射介入治療,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了難度較大的內鏡下賁門縫合術及TIPS手術。特別是內鏡下食管曲張靜脈套扎術和食管支架置放術在西北地區處於領先地位。連續8年舉辦消化內鏡學習班(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對消化內鏡的推廣普及發揮了重要作用。
酸相關疾病的診治達國內領先,具有90年代先進的診斷儀器,並自行開發研製了2種治療儀器,已在全國廣泛套用。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基金4項,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陝西省科委科研基金10項,院校科研基金12項。發表論文300餘篇,SCI收錄10篇,多次參加亞太國際會議,並多次進行大會發言,優秀論文獎7篇,三等獎一篇。培養博士生50餘名,碩士生60餘名,畢業學生已遍及全國各地。 科研方向
1、胃腸運動及相關疾病
2、慢性肝病及門脈高壓
3、胃腸道早期腫瘤
尤其是胃腸運動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是國內最早開展胃腸動力研究的單位,發表相關論文200餘篇,SCI收錄10篇,主編專著2本,參編專著6本,研製相關儀器3種,獲國家專利三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胃腸動力疾病研究室是陝西省唯一臨床重點實驗室。胃腸動力培訓中心每年舉辦胃腸動力學習班1-2期,已培訓學員近千人。
科室主任:董蕾教授
科室副主任:王進海副教授
教授:於祥藝張寬學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始於上世紀60年代初,經過50年的發展,已經在省內外享有一定的盛譽。系臨床碩士學位授予點,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現在吳海琴教授任主任,張桂蓮副教授任副主任。全科醫護技37餘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0人,其中博士6人,醫師系列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設立肌電圖、誘發電位室和腦電圖室2個功能室,可以開展肌電圖,聽覺、視覺和體感誘發電位,常規腦電圖及動態腦電圖檢測。院內配有CT,MR,DSA和彩色超聲儀,科室還備有呼吸機、多台監護儀、氣墊床、冰帽等基本醫療設施,可以滿足神經內科疾病診治需求。科室有多人在國家、省、市學術團體任重要職務和雜誌編委。其中1人擔任中國西部地區神經病學論壇常務委員,1人擔任中華醫學會陝西省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1人擔任中華醫學會陝西省神經病學分會常委,1人擔任中華醫學會陝西省臨床醫學教育分會副主任委員,1人分別擔任中華醫學會陝西省醫學會科普分會、西安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在各分會均有委員數名。
科室現有病床70餘張,年收治病人2千人次。開設專家及專科門診,年門診量超過3萬人次。除診治神經內科常見病,如各種腦血管病,顱內感染,脊髓疾病,癲癇,周圍神經病,頭面部疼痛,痴呆,帕金森病,肌炎、重症肌無力等外,主要的特色醫療是神經介入診治。科室擁有由科主任直接領導的高、中、初級職稱的各級醫師和護師、技師組成的神經介入診治團隊,年均完成腦血管造影300餘例,脊髓血管造影20餘例,顱內外支架成形術60餘例,還開展有急性腦梗死動脈急診溶栓、機械取栓和再通等診療技術,手術效果好,目前隨訪發現絕大部分患者無缺血性腦血管病事件發生,該團隊受到省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獲多項醫療新技術新療法獎和資助項目,資助經費10餘萬。
神經內科不但有較強的臨床技術骨幹,而且個個都是教學精英及科研骨幹,承擔著5、7年制和研究生教學任務,所承擔的本科生教學《神經病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近年來培養碩士研究生50餘人,與四川中醫藥大學合作指導博士研究生2人。主持教改項目多項,發表教學論文20多篇,多人多次獲校、院級教學授課競賽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中醫藥“十一五”攻關協作項目1項,陝西省自然基金及科技攻關項目10餘項,市、廳級及校院級科研課題10餘項,獲資助經費上百萬元。近年來發表科研論文及教學論文(專著)百餘篇(部),其中SCI收錄4篇,MI收錄18篇。主要科研方向有:1.腦血管病的基礎和臨床;2.帕金森病的基礎和臨床;3.老年性痴呆的基礎和臨床。
科室主任:吳海琴教授
科室副主任:張桂蓮副教授
教授:趙英賢
副教授:展淑琴
呼吸內科
1958年我院成立呼吸循環教研組,由趙子慎教授負責,即為呼吸內科前身。1978年成立呼吸專業教研組,1986年成立呼吸內科。呼吸專業組和科主任先後由趙子慎教授(1958-1986),楊德昌教授(1986-1996),李秀霞教授(1996-1998)、孫秀珍教授(1999-至今)擔任。2002年至今由李雅莉教授擔任副主任。2010年至今,李滿祥擔任副主任。呼吸內科是國家藥物臨床研究機構呼吸專業、陝西省醫學重點學科及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歷經50餘年的發展及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呼吸內科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形成醫、教、研三位一體、互相帶動的發展模式,醫、教、研綜合實力已步入國內先進水平。科室醫護人員44人,正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4人,中初級職稱8人。博士學位者占50%,合作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編制床位45張,開放床位70張。設有呼吸重症監護室、變態反應實驗室、肺功能-血氣分析檢查室、支氣管鏡檢查室、睡眠呼吸障礙監測室等。
醫療特色及水平
呼吸內科在呼吸疾病的診治方面精益求精,尤其在重症哮喘、大咯血、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的搶救成功率及疑難病症確診率達90%以上。有先進的心電監護系統及Drager公司的Evita4為代表的多台不同型號呼吸機。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
醫療特色之一:支氣管哮喘過敏原特異性診斷及免疫治療。經過歷時20年對西安地區氣傳花粉、昆蟲、真菌致敏原調查研究,發現了西安地區哮喘主要致敏原種類,成功研製了3組46種變應原疫苗,並進行了分離/純化。將其套用於省內外2萬多例過敏性哮喘患者的特異性診斷及免疫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診治效果,使80%以上就診的哮喘患者得到了長期緩解。開展舌下含化變應原疫苗的免疫治療、重組變應原免疫治療、免疫治療聯合吸入性治療等新技術新療法,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範圍產生了較大影響。
醫療特色之二:肺癌的早期診斷和中晚期肺癌的化療。70年代初科室率先在西北地區開展了支氣管鏡檢術、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經皮肺穿及縱隔穿刺等早期診斷肺癌的創傷性檢查技術,並為陝西省培養了一批支氣管鏡檢專業人才。80年代初開始肺癌標誌物(蛋白/基因水平)早期診斷肺癌的臨床套用研究,成功篩選了肺癌發生及預後相關基因,研製了肺癌基因組晶片及蛋白質組晶片,已套用於肺癌的早期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在肺癌化療方面,創新性地將緩解率高副作用小的方案套用於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療中,使其臨床緩解率達到60%以上。呼吸科專家應邀參與制定了全國肺癌診治指南,發表於中華呼吸結核雜誌,擴大了科室在肺癌防治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醫療特色之三:COPD的早期診斷和防治。70-80年代,呼吸科曾是西北地區COPD防治組的組長單位,牽頭調查了西北五省COPD發病、患病及診治情況,提出了COPD早期診治意見。為儘早發現COPD肺功能損害,開展了COPD肺功能損害早期診斷方法的篩選;為了扼制耐藥菌反覆感染加重COPD的病情,進行了COPD耐藥病原學特點及細菌耐藥的分子生物學流行病學調查,為COPD的防治及COPD抗生素的合理套用奠定了基礎;為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開展了COPD患者呼吸肌康復治療,如新型呼吸肌營養藥物治療,呼吸肌鍛鍊操及呼吸肌鍛鍊器等物理治療等。
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業績顯著。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資助項目1項,陝西省科委科研項目20多項,西安市科委科研項目3項,西安交大科研項目4項,陝西省衛生廳科研項目5項,院內科研項目10項,其它科研項目5項。獲科技進步獎12項。累計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300餘篇,SCI收錄12篇。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10餘部。
科主任:孫秀珍
副主任:李雅莉教授李滿祥教授
博士生導師:楊栓盈教授李滿祥教授
副院長、教授:劉原
教授:楊德昌何積銀
副教授:董西林張潔劉昀
血液內科
一、科室發展史
1957年,王世臣、袁德潤及劉繼承等組建內科教學實驗室,與李梅生等成立內科血液組,開展了套用牛骨髓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嘗試。60-70年代,倪秀英、田國棟、吳世華、葉民剛等相繼分配到血液組,開展了出凝血的相關實驗室檢查,建立了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及7、8因子檢查等方法。吳世華開展了套用羥基脲同步化大劑量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研究,使數例患者得以較長時間存活。80年代吳世華出國後,贈送給血液科一台螢光顯微鏡及許多實驗用品。葉民剛主要從事紅細胞疾病的研究,進行了陝西省巨幼細胞性貧血大範圍調查,著有血液病專著3本,參加第四版《內科學》教材的編寫工作。田國棟主要從事白細胞疾病研究及診治,擔任陝西省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1978年大內科成立血液科時任第一任血液科主任,組建了血液形態學檢查室,建立了血液病診療常規,並於1989年率先在西北地區套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及套用於其它血液惡性疾病的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血液科共編專著多本,在國內外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百餘篇。被國家教委批准為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培養研究生10餘人。張王剛任血液科主任、曹星梅任副主任十餘年來,團結帶領全科同志,在第一附屬醫院的合作下,於1996年成功申報了西安醫科大學血液學博士點,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給血液科輸入了新的活力,使科研水平逐漸與國際接軌,先後申請到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陳剛、劉蘇虎、周芙玲、王芳俠等博士的論文在國際雜誌上相繼發表,提高了血液科的影響;2001年,“白血病的主動免疫治療研究”獲得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資助資金140萬元,購買了先進的血細胞分離機、流式細胞儀及超低溫冰櫃,建立了無菌層流病房,於2003年開展了首例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2006年開展了首例異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且均移植成功,2007年成為衛生部認證的具有開展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單位。2007年首次對一例高齡孤腎的白血病患者進行了異體造血幹細胞成功移植。迄今血液科已在國際SCI收錄雜誌上發表高水平論文近20篇,Medline收錄30餘篇,血液科2004年醫療指標全院第一,2005年科研指標全院第一,多次被評為醫院先進科室及先進護理集體,是陝西省唯一的血液病重點學科,國家級臨床藥物基地.
二、血液科現狀
血液科目前共有在編人員36人,其中醫生14人,護士18人,實驗室4人。開展了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免疫分型、染色體檢查、骨髓活檢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於2003年在陝西省開展了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定量檢測。
在醫療工作方面:以病人為中心,大力提高醫療水平,改進服務態度,血液科病床已由原來的18張逐漸擴大到40張,常年收治病人超過50人,床位使用率超過130%。
開展的新技術新療法:
(1)套用全反式維甲酸、活性維生素D3及雄激素等聯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難治性貧血,取得了較好療效,文章發表於美國《LeukemiaResearch》。
(2)與校部免疫病理室協作,研製成功了新型的白血病疫苗,主動免疫治療難治性白血病,取得了肯定療效,且安全價廉,多次在國內外會議上交流,文章發表於《LeukemiaResearch》。
(3)套用改良的預激方案治療化療無效的難治性白血病,有效率達50%以上,文章發表在《AmericanJournalofHematology》。
(4)套用雄激素、葉綠素銅鈉片、參芪片等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取得了較好療效。
(5)套用自行設計的MMED方案等治療惡性淋巴瘤取得了明顯療效,已治療較多患者。
(6)套用全反式維甲酸、砷劑及化療序貫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使多數患者得以治癒。
(7)套用反應停及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及骨髓纖維化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8)套用活性VitD3等減輕了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使自身免疫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受益良多。
(9)進行了世界上首例孤腎及高齡白血病患者的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並取得成功。
(10)率先套用單克隆抗體及小分子藥物開展了惡性血液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
教學工作:主要承擔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及留學生的血液學診斷及血液病的教學任務,開展了雙語教學。已招收博士生30餘人,畢業十餘人。何愛麗、馬肖容等在校級教學競賽中獲獎。
科研工作:科室研究方向主要是血液惡性腫瘤的免疫治療等,在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餘項陝西省科研基金及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資助下,發現抗原新基因47條,均已在GeneBank上登錄,研究了白血病的免疫逃避機理及逆轉,共發表論文近百篇,SCI收錄20餘篇,Medline收錄20餘篇。獲陝西省及西安市科技進步獎一項,主編參編專著多部。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香港大學等建立了科研協作關係。
科主任:張王剛教授
副主任:曹星梅教授
博士生導師:張王剛教授
教授:陳銀霞
副教授:何愛麗馬宵容王劍利
康復醫學科暨腦病科
腦病科暨康復醫學科集臨床、科研、康復、教學於一體,設有腦病科門診、康復科門診、軟組織門診和住院病床20餘張。科室專業技術力量雄厚,專業性強。現有神經內科教授2名,神經內科副教授1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3名,康復治療師11名,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7名,護士11名。是一支經驗豐富,技術全面,團結協作,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人才隊伍。我們在神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如各種原因的頭暈頭痛、腦血管疾病(短暫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脊髓疾病(脊髓炎、脊髓變性病)、周圍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綜合症、周圍病)、重症肌無力、癲癇、肌病、肌炎、多發性硬化、腦炎、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以及神經科各種急危重症和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方面經驗豐富、方法獨特。
特別是本科室除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獨到之處外,我們同時擁有獨立完善的專業康復治療團隊,他們都曾在分別在英國RJAHOrthopaedicHospital脊柱脊髓損傷中心、香港九龍醫院和伊莉莎白醫院康復中心、中國康復中心、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科及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進修學習和培訓,掌握最先進的康復理念和康復治療技術。順應多元化的康復醫療要求,科室擁有各種康復治療軟體、硬體設備及人力,設有高頻電療室、推拿牽引室、雷射治療室、小針刀治療室及完善的多功能訓練室,開展了高水準、高要求的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矯形支具佩戴等康復醫療工作。康復治療內容涵蓋:神經疾病、骨科疾病、小兒疾病、各種疼痛、慢性骨關節病變和各種功能障礙。例如:腦卒中功能障礙,頭顱外傷後功能障礙,脊髓損傷功能障礙,周圍神經損傷後功能障礙,退行性神經疾病(如帕金森、多發性硬化等),各種骨關節炎,肌肉拉傷、挫傷,骨折後運動功能恢復,骨折手術後運動功能恢復;骨關節置換後運動功能恢復,頸腰腿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小兒肌性斜頸等。我們的康復團隊以追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治療目標,秉承視患者如親人的服務態度、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團結奮進的科室精神,積極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科室設備先進,擁有進口的國際一流醫療設施,如義大利靜動態平衡系統;美國減重步態訓練系統;英國多處方多功能電動牽引治療床、德國電動多功能體位治療床和多功能升降式電動站立床;德國MOTOmed智慧型康復訓練器;語言功能評定訓練系統;多功能神經康複診療系統;CPM機;美國吞咽電刺激治療儀以及國內最先進的導體雷射治療儀、超聲治療儀、微波治療儀、超短波治療儀、低周波電刺激治療儀、多功能中頻電治療儀、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儀和溫熱磁振動治療儀等。同時多功能治療室具有先進完善的運動治療、手功能治療設備。我們以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功能恢復為重點,在先進的康復醫學理論指導下,採用綜合的康複方法,使患者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恢復,使80%的偏癱患者能站起來行走,使80%的吞咽障礙患者可以恢復進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這裡真正實現了搶救——治療——康復一體化,使患者得到了早日及時的康復,縮短了住院日期,提高了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質量,減少了醫療費用。
我科全體醫務人員將同心同德,團結協作,開拓進取,以優良的醫德醫風、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服務竭誠為患者服務,為實現“病人滿意,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目標努力攀登。
科室特色及優勢技術
1.腦血管疾病的搶救、治療、康復一體化綜合治療
我科不僅在神經內科方面技術力量雄厚,而且在神經疾病的康複方面具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腦血管疾病的救治真正實現了搶救、治療、康復一體化,針對腦血管疾病不同時期給予相應的綜合治療,使神經功能障礙降低到最小程度。
(1)腦血管病急性期(2周內):經過專業的診斷、治療病情穩定後,可以立即進行康復治療,使患者神經功能達到最大程度的恢復。康復治療項目包括運動治療、作業治療、吞咽治療、功能評定,ADL訓練、言語治療等。
(2)腦血管病恢復期(2周-6個月):康復治療的黃金時期。在積極進行二級預防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專業評估(包括運動功能、ADL、吞咽功能、語言功能、認知功能、心理等結合神經電生理、功能神經影像的評估),了解目前患者主要存在的問題(如運動、語言、吞咽、日常生活能力、大小便管理等)預期恢復情況,對不同預後患者給予針對性的康復治療與訓練。
(3)腦血管病恢復期(6個月以上):在積極進行二級預防的基礎上,進一步評估患者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如運動、語言、吞咽、日常生活能力、大小便管理等),給予針對性治療和指導,對遺留肢體功能障礙嚴重且預期恢復較差的患者,製作合適的矯形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吞咽障礙的綜合治療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後常見的功能障礙,腦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礙發生率約為41%,慢性期為16%。腦幹卒中吞咽障礙發生率為51%。這類患者最大的危險和痛苦就是常常將水、食物等本應咽入食管的東西誤吸入氣管,導致肺部感染;同時患者常因怕被嗆而拒服水、食和藥物並因此引起嚴重營養不良,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死亡率明顯升高。我科最新引進導管球囊擴張術結合電刺激、吞咽功能訓練療法,可以使患者一周內撤除胃管,使80%的吞咽障礙患者可以恢復進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3.脊髓疾病、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
通過物理治療改善全身各個關節活動度和殘存肌力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調動作和體位轉移動作(例如:臥位到坐位、翻身、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廁所馬桶等移動動作)。通過作業治療改善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職業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動作(如編織等),使患者出院後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勞動的需要。另外,作業部門還給患者提供簡單的輔助工具,以利家庭生活動作的順利完成。心理治療針對心理不同階段(如否認、憤怒、抑鬱、反對獨立求適應等各個階段)的改變制定出心理治療的計畫。通過康復工程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練習站立和步行,另外可配備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這些工具來補償功能的不足,使部分脊髓損傷後截癱的患者可以行走。總之綜合的康復治療可以極大地提高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
4.物理因子治療
電療法包括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超高頻電療法、特高頻電療法、離子導入療法。磁療法包括靜磁場療法、脈衝磁場療法。光療法包括紅外線、紫外線、雷射療。超聲療法及超聲藥物透入療法。適用於各種炎症、神經痛、凍傷、扭挫傷、肌肉萎縮等。低頻電流引起肌肉收縮;紫外線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直流電流的電解、電泳,能將藥物離子導入體內;超音波的振盪霧化;高頻電可使組織內部產生“內生熱”等。通過多種物理因子聯合,結合病程對小兒肌性斜頸、面神經炎、盆腔炎、乳腺炎、帶狀皰疹、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各種骨性關節炎、腰背痛、傷口感染、亞甲炎等均能達到滿意療效。
5.多功能電動頸、腰椎牽引治療
套用人體生理學與機械物理力學,科學結合特點,針對各種急慢性損傷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腳麻木、行走無力而引起腿腳肌肉萎縮,以及頸椎性頭暈目眩,外傷性頸椎骨折、錯位、脫位等症狀療效顯著。
6.小針刀治療技術
採用微創技術,損傷小、無需切口;對於對於頸椎病、腰椎病、慢性腰腿痛、肩周炎、腱鞘炎以及各種皮神經卡壓症狀的治療見效快,治癒率高,尤其對肩周炎、縮窄性腱鞘炎(扳機指、彈響指)和網球肘的治療,基本可達一次治癒;門診治療,無需住院,隨到隨治隨走,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治療費用低。
腦病科門診診療範圍:
頭痛、頭昏、頭暈、失眠,面部麻木不適,肢體麻木、肢體無力、肢體僵硬活動不靈或肢體疼痛等,行走不穩易跌倒,肢體不自主震顫等。腦血管病,帕金森病、重症肌無力、癲癇、多發性硬化、肌炎、肌病、格林巴利綜合症、腦炎、脊髓炎等。
康復科門診診療範圍:
各種原因所致的肢體無力、癱瘓、活動不靈或行走不穩,言語含糊不清或失語,飲水嗆咳及吞咽困難等的康復治療;骨關節創傷術後或骨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治療;頸椎病、腰椎病、慢性腰腿痛的康復治療;肩周炎、腱鞘炎的治療等。
軟組織科門診診療範圍:
頸椎病、腰椎病、慢性腰腿痛的治療;肩周炎、腱鞘炎的治療;各種神經卡壓症狀的治療等。
康復醫學暨腦病科主任:張巧俊副教授
教授:李景梅賈天成
康復醫學暨腦病科門診地址:門診綜合大樓四樓東側
醫院地址
類型:三級甲等
地址:西安市西五路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