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7月1日)
平裝: 3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63353330
條形碼: 9787563353330
ASIN: B003RISY6O
內容簡介
書中的論述圍繞的核心問題是“西學東漸”後人類學在中國的命運,內容涉及人類學國別與一致性之間的辯證關係,中國人類學的“國家化”,及中國人類歷史遺產的“反思性繼承”。作者認為,與海外人類學一樣,中國人類學有值得自己珍惜的學術遺產。中國人類學的前輩對民族與國家之間的複雜關係,對鄉土社會,對不同民族的社會形態及其歷史等問題,提出過獨到的見解;新的人類學研究若無法與前人的論述聯繫起來,便無法走出一條人類學的“中國之路”,而只能以各種名義(包括“與國際接軌”)使學科處於不斷自我貶低以至毀壞的狀態中。然而,學術上的遺產繼承,卻又必須具有反思性的內涵。為此,作者在論述中反思了若干對中國社會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概念。作為第七章出現的“作為世界圖式的‘天下’”一文,既反映了作者對中國人類學學科史的雙重評論,又提出一項克服內在矛盾的初步方案。
本書是關於中國人類學發展的文章的結集。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涉及的主要是學科背景,講述的基本上是處理人類學國別性與一致性的“他山之石”。第二章是作者在閱讀他人所著的中國人類學史基礎上,試圖從自己的角度探討中國人類學存在的首要問題,學科的國家化。第三章到第七章,關注的要點雖然不同,但它們都共同關注中國人類學歷史遺產問題,從20世紀初民族與國家關係的探索,到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田野人類學的興起,從摩爾根理論及其“中國化”,再到20世紀末期“鄉土中國人類學”的問題,不同的篇章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敘述對相互關聯的歷史過程的反思。
全書有一個貫穿始終的論點,即與海外人類學一樣,中國人類學有值得自己珍惜的歷史遺產。新的人類學研究若無法與前人的論述聯繫起來,便無以走出一條人類學的“中國之路”。在很大的程度上,書中各篇著述可以說正是為了有反思地繼承中國人類學的歷史遺產而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