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高1.5-3米;枝細,具皮刺,無毛。單葉,近圓形,直徑4-9厘米,兩面僅沿葉脈有柔毛或幾無毛,基部心形,邊緣掌狀5深裂,稀3或7裂,裂片橢圓形或菱狀卵形,頂端漸尖,基部狹縮,頂生裂片與側生裂片近等長或稍長,具重鋸齒,有掌狀5脈;葉柄長2-4厘米,微具柔毛或無毛,疏生小皮刺;托葉線狀披針形。單花腋生,直徑2.5-4厘米;花梗長2-3.5(4)厘米,無毛;萼筒毛較稀或近無毛;萼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具凸尖頭,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白色,頂端圓鈍,長1-1.5厘米,寬0.7-1.2厘米;雄蕊多數,花絲寬扁;雌蕊多數,具柔毛。果實近球形,紅色,直徑1.5-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核有皺紋。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在山坡、路邊陽處或陰處灌木叢中常見。
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西。
主要價值
釋名 覆盆子、西國草、畢楞伽、大麥莓、插田包、烏包子。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益腎臟,治陽痿,縮小便,補肚明目(葉亦有明目作用)
附方 覆盆子的補益作用與桑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