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來人簡介
西伯來人

這個小小的民族,一開頭就在各個古文明大國的欺凌下生活,尤其是從古埃及的長期奴役下掙脫出來,以《出埃及記》為史詩的傑作,在摩西、約書亞領導下的40餘年的戰鬥,在大師們領導下的軍事民主制下,達到大衛的統一王國時期的黃金時代。公元前587年,猶太王國亡於新巴比倫時,人們把豎琴掛在柳樹上,寧可緘口,不肯為敵人唱錫安之歌。並發誓說:若為敵人彈琴,願這手乾枯;若忘了錫安,而為敵人歌唱,便願喉舌僵硬,不能再唱。公元前2世紀時,希臘化時期,安提阿齊四世要猶太人希臘化,施行暴政,強迫他們去吃一向不吃的獻祭豬肉。信仰堅定的老人以利撒拒不肯吃,敵人撬開他的嘴,塞進豬肉,他寧死不屈,吐出來,並自動走赴刑場。管祭物的祭師是他的老友,偷偷對他說:“我用羊肉代替豬肉,你吃了它像吃豬肉一樣,可以免死。”他說:“這種欺騙手段與我這么大年紀的人不配。人家會以為我90歲了還放棄信仰,所得只不過多活那么一點兒時間,卻帶給自己屈辱和羞愧,還會給青年人做個壞榜樣,誤入歧途,白活這么大歲數。”他便英勇就義,給青年留下榜樣,給民族留下光輝。有一位母親和7個兒子也都這樣死去。6個兒子死了,輪到小兒子時,敵人以為母親最愛小兒子,便要她勸小兒子聽話吃豬肉,母親心裡鬥爭了一會兒,便用西伯來話對小兒子說:“跟你6個哥哥一樣勇敢地死吧,將來復活時,我會把你們一起領回來。”小兒子死了,母親也直赴火刑場而死。(此刻,你是生出對“邪教”的刻骨仇恨,還是對忠於信仰的人們的無限崇敬?)公元70年和135年,猶太人最後兩次對羅馬帝國抗戰失敗時,最後的營壘馬撒達和貝塔爾要塞的守軍全部自盡,沒有一個人投降。這樣的民族和氣節,雖敗猶榮。公元70年的失敗,首都耶路撒冷被毀滅,民族思想的中心聖殿被毀滅,《聖經》被燒,猶太教的禮儀被廢止,沒有了政權,沒有了國土,國破而山河不在。135年的失敗引來了更慘的災難,猶太人被殺、被驅逐流散到世界各國達1700多年之久。1700多年的流散生活,沒有祖國,沒有法律保障,到處受人驅趕、殺害、侮辱,但靠摩西傳下的一神教信仰和律法為紐帶,使他們在精神上仍有一個不死的民族魂。走出去,站得穩,經過千辛萬苦,仍能恢復西伯來語和西伯來文化特色,回到祖宗的根據地,成立了新的以色列國,而且具備了現代化的條件和高度的文化水平……這與西伯來人歷代祭司、先知、拉比等不斷地在鼓勵他們,鞭策他們,從而堅守不移密不可分。
中華民族

當年在街頭巷尾呼喚的人們,你現在散落何方?是貧賤還是高貴?你是否還會想起這件事?你是否還願意說起這件事?你是否把你的豎琴為強權彈起?你是否為那時你真心鄙夷的人歌唱?你是否還會為那些在你身旁或視野內喋血夭折的生命心痛、憂傷?你是否還會對此惆悵?四月已經踩在我們心上,六月不遠,感覺中,空氣會凝結。今年,我自己還會想起伯夷、叔齊、王國維、陳寅恪,還有那些西伯來人或猶太人或以色列人堅守的道路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