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襄陽樂》乃南朝清商西曲歌之一,它的產生及流變在眾多西曲歌中頗為特別,其制曲因由以及以樂曲產生地作為樂曲名稱的命名方式,在同類西曲歌中很具代表意義。而該樂曲在後世又很受文人重視,據《樂府詩集》的收錄情況統計,《襄陽樂》是被唐代詩人擬作得最多的清商樂,擬作它的詩人數量僅次於擬作《採蓮曲》的人數。
淵源
關於《襄陽樂》產生的緣由,歷來有兩種看法。對此,郭茂倩在《樂府詩集》
![樂府歌](/img/a/f55/nBnauM3XyQzN1gjN0YjNwADN0MTM3UDOzkTMwADMwAjMxAzL2Y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歌辭
《襄陽樂》
其一
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其二
上水郎擔篙,下水搖雙櫓。四角龍子幡,環環當江柱。
其三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問想隨否,何計道里長。
其四
人言襄陽樂,樂作非儂處。乘星冒風流,還儂揚州去。
其五
爛漫女蘿草,結曲繞長松。三春雖同色,歲寒非處儂。
其六
黃鵠參天飛,中道郁徘徊。腹中車輪轉,歡今定憐誰。
其七
揚州蒲鍛環,百錢兩三叢。不能買將還,空手攬抱儂。
其八
女蘿自微薄,寄託長松表。何惜負霜死,貴得相纏繞。
其九
惡見多情歡,罷儂不相語。莫作烏集林,忽如提儂去。
作者
劉誕(公元433-459年),南朝宋彭城(江蘇徐州)人。宋文帝劉義隆之第六子,被封為隨王。元嘉二十六年仍為雍州(治襄陽)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