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毛鱨

褐毛鱨

褐毛鱨(學名:Megalonibea fusca)為石首魚科毛鱨屬的魚類。分布於台灣海峽、東海、黃海南部等海域,屬於近海暖溫性底層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褐毛鱨俗名毛常,體態與鮸魚相似。屬石首魚科毛鱨型分支,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性

褐毛鱨褐毛鱨
體態與鮸魚相似。屬石首魚科毛鱨型分支,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成魚體長1米左右,重30~50公斤。鱗橙褐色,腹部銀灰色,性兇猛,捕食魚類。喜棲息岩礁流急海域,晝伏夜動。5~7月在金塘洋面產卵。傍晚至半夜鳴叫,聲如擂鼓,70年代後資源銳減,現已無漁汛。

用途功能

褐毛鱨除了肉質鮮美,其魚鰾更是貴若黃金。作為極為珍貴的中藥材,它的魚鰾具有降血壓、補元氣及滋補養顏的功效,其市場價格每公斤在3-5萬元,被譽為“黃金魚嘗”。另外,褐毛魚嘗的繁殖期相當短暫,而且能夠繁殖魚苗的親魚都要重達80—100公斤,這需要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因此以往市民要想吃到這種魚非常困難。在台灣褐毛魚嘗被稱為“魚免”,有“有錢吃魚免,無錢免吃”一說。

人工繁殖

1998年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開展褐毛鱨人工繁殖和育苗在國內首獲成功,二批共培育出幼魚6.667×105尾,其中第一批平均全長為32.55mm和37.55mm的幼魚共8.680×104尾,第二批全長為24.0~35.0mm的幼魚共5.799×105尾。對1998年褐毛鱨室內人工催產、仔稚幼魚的培育技術、仔稚幼魚的食性和生長發育、生態習性,以及早期發育稚魚階段的適鹽生存下限進行了分析。褐毛鱨適宜的產卵水溫為23.0~26.0℃,鹽度為29~32。催產激素以DOM劑量為3.5mg/kg和LHRH-A3劑量為4.5μg/kg混合使用效果最好。仔、稚、幼魚培育餌料依次為牡蠣幼蟲、輪蟲、鹵蟲、橈足類,在水溫為24.5~29.5℃,鹽度為18~28條件下培育,25d齡魚苗全長為19.0~26.0mm,80%完成變態進入幼魚期,育苗成活率達25.3%.褐毛鱨稚幼魚適鹽範圍為4~38,屬於廣鹽性種類,可在海水和鹹淡水中養殖。

資源數量

分布範圍狹小,種群數量不大,70年代前僅屬小規模的捕撈,捕撈強度低,資源較為穩定。70年代後,近海捕撈強度不斷加強,致使資源數量每況愈下,近十年來已不成漁汛,年產數十噸到數百噸左右,且資源處在繼續下降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