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面效應

裂面效應即裂面接觸效應,也就是在反覆荷載下的鋼混材料,開裂的砼再受壓時,具有裂面局部接觸以傳遞壓力的效應。

英文名稱

裂面效應 裂面效應

裂面效應:Cleft surface effect、Crack contact effect裂面效應原因

造成裂面效應的根本原因是在裂面重新受壓時,骨料咬合作用使裂縫在完全閉合之前就已傳遞較大的壓力。試驗指出∶裂縫越寬,裂面接觸效應越顯著。

理論提出

TJ朱伯龍老先生1981、1982年相繼在中美鋼筋混凝土抗震討論會與第六屆世界地震工程會議上發表了鋼筋混凝土低周疲勞時的“裂面效應”的理論,得到了國際上知名專家如Bresler,Tassios等的好評,這一成果被納入了歐洲混凝土協會(CEB)的有關檔案中,他對鋼筋混凝土非線性問題的研究還涉及動力、徐變、預應力等許多方面,均有所建樹。

相關條件

與相關的構件破壞效應有關的是:

1、裂縫寬度,裂面越寬接觸效應越顯著

2、當裂縫寬度反覆維持在某一範圍時(1。75-2。3mm)接觸效應出現疲勞現象,閉合所能傳遞壓力逐步降低。

3、開始產生按接觸效應的裂縫寬度與歷史上達到過的裂縫最大寬度之間的比值,隨歷史上達裂縫寬度的增大而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