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袁世凱的政治生涯是在天津起家。袁世凱在天津建造了大量豪宅,最為特殊的就是坐落在海河東路與民主路交口的德式小洋樓。從海河對岸觀看,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 四周牆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雙坡頂,以及在屋頂上建造的那座採光亭。據介紹,這種造型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在德國建築風格中進行演化,變為有外棱的“扣鍾”。這種造型簡潔活潑,確立了德國建築獨特的歷史地位。
袁世凱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顯赫一時,他是北洋軍閥的首領,辛亥革命後竊取了臨時大總統的職位,後來又恢復帝制,受到民眾的聲討。他和他的一些親族,藉助它的勢力,在租界內建造多處公館。在租界就有兩處袁氏公館。一處是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舊居(現民主道42號)。另一處就是前面提到的“袁氏宅邸”。
位於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原奧租界金湯二馬路)的這幢袁氏舊宅,是袁世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不久,以低價從奧租界購得,委託德國和英國建築師設計建造的,據說此地“貴不可言、風水極佳”。該建築於1917-1918年建成,建築落成後,袁世凱已經去世兩年了,與其說是袁氏不如說是“袁氏後人”更為準確。
袁氏宅邸是袁世凱的族侄袁乃寬的寓所,此人不僅與袁世凱有族系關係,也是袁世凱政治上的親信。1910年後,他歷任天津知縣、拱衛軍軍需總長、鑲紅旗蒙古副都統、籌備煤油礦主辦。1915年積極為袁世凱稱帝進行活動,袁世凱死後,他閉門深居。1923年任高凌蔚內閣農商總長,1924年去職,在天津作寓公。
這幢建築為一座歐洲古典式三層樓房,他是中世紀“羅馬風格”的演變,融合了日爾曼民族的建築手法,紅色的陡坡屋頂正脊中間建扣鍾狀式採光亭,系仿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聖瑪利亞大教堂”穹頂建造,而外形又比意式建築增加一道反向曲線,形成德國建築的獨特風貌,門廊方柱與圓柱相結合,在天津建築中頗為難得,主樓東側二樓上有拜占廷風格的小尖穹頂與塔樓相互映襯,為德國民族建築風格。院內還建有後花園,園內有假山、遊廊、釣魚亭台、花窖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幢樓內建有“隱身處”和“脫身處”。隱身處的位置是在二樓右側拐角處有一個小門,門內有鋼筋混凝土樓梯,上可到樓頂、下可直通地下室。若關上小門則找不到上樓和通往地下室的樓梯。“脫身處”是在三樓涼亭旁設有一鐵樓梯,可直通後花園餘門,從此門可脫身逃跑。在海河綜合開發改造中,此建築已被重新修復,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指南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河東路與民主路交口
乘車線路:可乘14路、462路、640路、802路、841路等公交在民主道站下。
袁世凱簡介
(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時期,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開始主張建強國、創建強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復辟稱帝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