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河

袁公河

袁公河屬沭河水系,源出青山南麓,西流入莒縣,境內長14公里,流域面積88平方公里。屬傅疃河水系的街頭河,南流入日照市,境內長20.3公里,流域面積174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袁公河,發源於五蓮縣青山西麓,西流入莒縣境內,注入沭河。 

歷史

此河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諸典籍,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沭水》篇:“袁公水東出清山,尋坤維而注沭。”“清山”今寫為“青山”。“坤維”一詞,民國楊守敬註:“西南流,此以卦名代。”從《水經注》的記載可知,北魏時期的袁公河,其發源地和流經方向與現在是一致的。

名稱由來

袁公河的名稱由來,酈道元沒有做出解釋,但可以推斷:袁公河是為紀念一位“袁公”而得名。南北朝之前,普通人是不能稱“公”的。《漢語大字典》註:公是“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稱。《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漢代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可見,“袁公”應該是一位職務極高並且與莒地有關的袁姓官員。

遍覽北魏之前的歷史,唯有一人符合這個條件,他就是東漢末年的袁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袁紹擁有青、冀、幽、並四州,轄區相當於現在的山東、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地域,袁紹憑藉泰山、黃河之險,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抗衡,使當時的傀儡皇帝漢獻帝不得不封袁紹為太尉兼大將軍之職,位居“三公”之列,因此史書中多次稱之為“袁公”。

關於袁紹的為人,史書中有詳細的記載:袁紹官渡戰敗,兩年後病死。“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戰亂時期,袁紹能寬以待民,自然得到百姓的愛戴,這應該是取名“袁公水”表示對袁紹的紀念的根本原因。

關於莒縣在這一時期的地域歸屬問題,還需再作說明。東漢時期,莒縣處在徐州的最北部,與青州為界;三國時期,莒縣地處青州的最南部,與徐州相接。袁昭所處的歷史時期是東漢末年向三國時期的過渡階段,這時的地域分界決定於各路諸侯勢力的強弱,東漢王朝的原有分封形同虛設。況且這時的徐州刺史劉表“猶木禺之於人”,劉表與袁紹之間雙方勢力相差很大。由於袁紹勢大,劉表勢弱,處於兩州之界的莒地官員自然傾向於袁紹;袁紹寬政愛民,劉表暗弱無能,百姓也會擁護袁紹。據此推斷,此時莒地屬袁昭的勢力範圍。

總上所述,袁公河是在三國初期為紀念袁紹而得名,含義有二:其一,袁紹寬政愛民,百姓德之,取名“袁公水”,以志紀念。其二,取名“袁公水”說明當時袁紹的勢力範圍南至莒縣地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