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是1986年-1990年由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徐中舒主編,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工具書,共8卷。《漢語大字典》全書約2000萬字,共收楷書單字56000多個,凡古今文獻、圖書資料中出現的漢字,幾乎都可以從中查出,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收集漢字單字最多、釋義最全的一部漢語字典。四川、湖北兩省300多名專家、學者和教師經過10年努力編纂而成的,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目的的大型漢語專用工具書。

基本信息

簡介

《漢語大字典》《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是由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一部漢語字典。第一版共8卷,收楷書單字54678個,由300多名參與者經過10年編纂完成,從1986年10月起陸續出版,至1990年全部出齊,並有八個不同版本,諸如縮印本、普及本等等,以供不同的讀者選用。它是至1994年為止,世界上收集漢字單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後被《中華字海》所取代)。《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於2010年出版,收字總數為60370個,為9卷本。
該書對漢字的形音義都作了系統地解釋:不僅全面整理了古今楷書漢字,為了反映漢字的形體變化,還收錄了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篆書和隸書形體;不僅使用漢語拼音字母標註字的現代讀音,更使用反切註明中古音、通過韻部反映上古音;釋義完備,本義、派生義、通假義都加以詳述。

內容特點

《漢語大字典》字典

《漢語大字典》注重形音義的密切配合,儘可能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展。

在字形方面,在楷書的單字條目下,收錄了能夠反映形體演變關係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形體,並簡要說明其結構的演變。所收入的每一個形體都有可靠的實物或拓片為依據,不選用二手或三手材料。

在字音方面,對收錄的楷書單字儘可能地注出了現代讀音,並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標註了上古的韻部。

在字義方面,不僅注意收列常用字的常用義,而且注意考釋常用字的生僻義和生僻字的義項,還適當地收錄了複音詞中的詞素義。釋義準確,義項齊備,例證豐富典範。

全書收錄單字54678個,是當今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凡古今文獻資料中出現的漢字,基本上都可以在該字典中找到。該字典以部首編排。在傳統的214個部首的基礎上,酌情刪並為200個部首。正文7卷,每冊前有“總部首目錄”、“部首排檢法說明”、“新舊字形對照舉例”、各卷“部首目錄”和“檢字表”。第8卷是各種附錄、分卷部首表、全書筆畫檢字表和補遺。

修正歷史

1992年,湖北辭書出版社和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漢語大字典》縮印本1冊,在印製工藝許可的範圍內,對個別字頭的明顯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並對原《筆畫檢字表》重新進行了編排。

1995年,又出版了3卷本的《漢語大字典》。3卷本《漢語大字典》除對原8卷本的附錄進行了適當的刪節外,並對個別字頭在形、音、義方面的訛誤在次作了必要的訂正。

2010年,《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出版。

書籍特色

《漢語大字典》字典內頁

最大規模

《漢語大字典》的編纂工作,歷經十餘個春秋的風風雨雨,浸透了川、鄂兩省三百多名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辭書編寫隊伍之一。

最全注釋

《漢語大字典》共收錄漢字五萬六千餘字。在字形上,每單字條目除楷體外,還收列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幾種形體;在字音上,不但注出了現代的標準讀音,而且還標註了上古的韻部和中古的反切;在字義上,在注重常用義的基礎上,還考釋了它的生僻義和生僻字的義項,並適當收列了複音詞中的詞素義。

最新楷模

此書的出版,成為中國文字史和字典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它堪與《康熙字典》相媲美,與《說文解字》相輝映,與《中華大字典》共輝煌。成為新世紀字典的楷模,為同類辭書的佼佼者。

最佳範本

《漢語大字典》與《新華字典》是中國建國後五十多年來出版部門編寫的兩本極具權威的字典,它與《新華字典》珠聯璧合,成為21世紀漢字的最佳範本。

最為方便

每字按部首編排,尊重了人們查字的習慣,並在每卷書脊上標明該卷所有的部首及其在正文中的起始頁碼,使檢索更方便,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

最具權威

此書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經周恩來鄧小平同志批准編寫,胡耀邦同志也作了專門批示,由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王力等擔任學術顧問的真正的國家級工程,197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文化建設的一項重點科研項目,1983年又被正式列為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最高品位

此書護封設計新穎,風格別致,製作精良,高雅華貴,是家庭藏書的必備極品。

獲得榮譽

中國圖書獎和國家圖書獎
全國圖書“金鑰匙”獎
西部地區版式設計一等獎
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常備書目
被聯合國編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為當今世界漢語字典的“世界之最。”

字典版本

《漢語大字典》縮印本

八卷本

1986年出版第一卷,至1990年出齊八卷。每卷約200萬字,總計約1500萬字。八卷本是最早問世的版本,是正本、母本,內容上最為完整、齊備。

縮印本

1992年,湖北辭書出版社和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縮印本。縮印本採用照相技術製版,即按照原版照相縮小字號,製作時除對個別字頭的明顯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外,原文及附錄內容基本上一仍其舊,當然因為頁碼縮減,對附錄《筆畫檢字表》重新進行了編排。因此,縮印本在內容上與八卷本是一致的。通過這種外部形態的壓縮,縮印本全書160個印張,16開,單獨一冊,頗便查檢。

簡編本

1988年下半年由李格非教授擔任主編著手編纂簡編本,編者以正編本為藍本,刪去了沒有典籍用例的字頭和義項,共收字頭約21000個左右;刪去了字書、韻書的說解,以及大部分注疏材料和考釋性文字,保留了有典籍用例的字頭和義項,保留了主要的古文字形體及其解說,保留了三段注音(上古韻部、中古反切和現代音讀)。壓縮之後,全書篇幅約為500萬字,縮減了約四分之三的內容。

簡編本是對原本的一次內容上的重大改造,使這部歷史上最大最全的字典卸下“最”的包袱,精簡篇幅,突出實用,使一般讀者夠用、實用。簡編本於1996年出版,143個印張,16開,單獨一冊。

三卷本(原本)

1995年,三卷本《漢語大字典》出版了。這個版本利用原版的版型製作,對原八卷本的附錄進行了適當刪節,並對個別字頭在形、音、義方面的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此外內容沒有任何變動。三卷本的目的和作用相當於縮印本,意在通過壓縮版面,改變圖書的外觀形制,方便讀者使用。

三卷本(簡編本)

除原本的三卷本外,簡編本也出版過三卷本。1996年出版的簡編本是單獨一冊,2000年4月,出版社對簡編本作了一次改裝,內容及版面完全不變,仍為16開,只是裝訂形式從一冊改為三冊。

袖珍本

《漢語大字典》普及本

“袖珍”的特點是小,是不太影響原著內容的形式上的縮小。因此,袖珍本遵循了與簡編本不同的出版思路對正編本進行壓縮簡編。袖珍本立足於普及和實用,刪除字形及字源解說,刪除了上古音及中古音,只保留現代讀音;簡化了釋義及例證,一般一個義項只留一個較簡單明晰的例證,有的甚至沒有例證。所有釋文及例證全部用簡體字排版。經過這些改編,袖珍本字數壓縮為350萬。另一方面,袖珍本又保持《漢語大字典》“收字最全”這一特色,保留了大字典所有的字頭及義項,充分體現“字典存字釋字”的特點。袖珍本1999年出版,32開本,全一冊。

四卷本

2000年,出版社又出版了《漢語大字典》四卷本。四卷本像三卷本一樣,也是利用原八卷本的軟片重印,只是對少量的明顯錯誤做了挖改,其他內容照舊。四卷本裝幀精美,用紙考究,與字典內容相得益彰,使用和收藏價值俱佳。

普及本

2003年推出《漢語大字典》普及本。普及本的編寫思想是:簡縮篇幅,便於查閱,經濟實用,重在普及。“普及本”將字頭精簡為2萬個左右,刪除了古文字形體、《說文》釋義、中古反切以及上古韻部等內容,對每一個字頭直接標以現代音讀。同時,刪除了只有音讀、釋義而沒有例證的義項,以及不太常見的義項。一個義項基本只保留一個例證,刪除其他例證。通過這四方面的處理,總字數約為160萬,只相當於簡編本的三分之一。在排版上,普及本也做了兩項重大改變:正文排序由原來的部首排序法改為字頭拼音排序法,適合現代讀者的檢索習慣;改繁簡混排為簡體字排版。普及本為32開,精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