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行業集中一處,輪流主辦演劇活動。乾(隆)嘉(慶)以降,上海商界有一不成文的規定,即每年新春伊始,各商幫同業公所輪流出資延請戲班在南市邑廟戲台(即豫園西園戲台)演劇。市人稱此一約定俗成、相沿成習的演劇活動為“唱年規戲”。道光年間本地人張春華有感於“春月各業次第演年規戲”,作詩曰“豫園晴午景軒眉,同上春台次第窺,相約破工夫早到,廟台日日有年規”。
二、各會館、公所內部獨立的演劇活動。上海開埠以來,各地商旅蜂湧雲集,移居滬地的外鄉人與日俱增,會館公所不斷出現。這些建築物中多設有神殿,以供奉鄉宗業祖。殿宇前多建有結構精緻華麗的戲樓或打唱台,如錢業公所有財神殿打唱台、梨園公所有老郎廟戲台、商船會館有天后聖母殿大戲樓等等,每逢行業性慶典、祖師爺神誕或鄉土節日,必有為同行或同鄉聚會助興的演劇活動。逢新春、端陽、中秋佳節,必大張戲樂,籍此歡樂氣氛,同業間互道發達,同籍者聯絡鄉誼。倘逢三月初三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各會館、公所亦必延班唱戲,一為公祭鄉宗、業祖,二為客死滬地之同行、同鄉超度亡靈。如以慈善事業著稱的四明公所內常有此類演劇活動。由此可見,近代以來上海的行業性演劇甚為興盛。
上海的行業戲,大致有以下幾種演劇形式:一是包戲園聚會聯誼,簽宴觀劇。如同治十一年(1872)新春,“關中同人畢集”,假詠霓茶園舉行春節團拜活動,並於宴會時觀賞山、陝地方戲曲秦腔梆子戲(參見《繹雲館日記》)。二是延請市間職業戲班進會館、公所演唱。據《申報》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正月,北市錢業公所延三雅園老全福班於財神殿打唱台演崑腔戲《交印》、《刺字》、《折柳》、《陽關》、《琴挑》等劇。光緒九年三月十四日,錢業公所特邀天仙茶園全班伶人在財神殿演出。光緒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商船會館延天仙茶園全班於天后宮大戲樓演劇。主演者為王鴻壽、蔡桂喜、大和尚、汪亭桂、景元福、俞三久、周小七、王海泉、劉久奎、李銘順等,演出微班劇目和京劇傳統戲《大賜福》、《白虎堂》、《百忍圖》、《朱雀關》、《荷珠配》、《海潮官》、《送親上門》、《界牌關》等數十齣劇目。三是一些遠離鄉井、流動演劇來滬而寄居於會館、公所的戲班藝人,於商家們論市交易間歇時,為之座唱或彩唱一二出原籍之鄉土戲。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京劇票房林立,一些按行業組建的票房,偶向社會公演,並為本行業紀念性活動或濟貧順災等社會公益事業義演。
相關詞條
-
辰河戲
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湖南沅水上、中游(舊屬辰州)一帶,以及與其毗鄰的貴州、四川省部分地區。它的主要聲腔是辰河高腔,兼有低牌子、崑腔和彈腔(即曾多年與辰河...
簡要介紹 歷史發展 演奏形式 表演藝術 劇目 -
淮北梆子戲
淮北梆子戲是流行於安徽省淮北地區的藝術個性化比較強的地方戲曲劇種。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徵。
簡介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表現形式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灶戲
固始灶戲,俗稱“鍋台戲”,又名“丁香戲”。據目前已有的資料看,它是中國獨有的一個民間劇種。最早流行於固始縣東鄉與東北鄉的羅集、蔣集等地。到了清末民國年間...
基本介紹 藝術起源 藝術發展 藝術特色 劇目介紹 -
民勤小曲戲
民勤小曲戲,最初稱鎮番小曲,因明清時民勤縣名“鎮番"故名。當地又稱之為小戲,相對秦腔大戲而言,是流行民勤城鄉的曲牌體地方小劇種。民勤小曲戲源遠流長,獨具...
歷史與形成 民勤小曲戲劇目 民勤小曲戲音樂 民勤小曲戲表演 民勤小曲戲班社 -
童子戲
童子戲是深受民眾歡迎的一個江蘇省傳統戲曲劇種,是一門多功能、多學種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它和人類學、藝術學、民俗文化學、社會宗教學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劇種起源 發展 類型 分布區域 基本內容 -
《游龍戲鳳》[電影]
《游龍戲鳳》由寰亞電影、華誼兄弟及北京銀夢影視藝術有限公司合資四千五百萬製作,基本映畫有限公司攝製,《游龍戲鳳》被贊與當年《摘星奇緣》、《風月俏佳人》有...
劇情概述 幕後製作 評論 首映禮 演員表 -
小滿戲
小滿戲是主要的農業節氣之一,是時蠶已結繭(古近代較現時略早),小麥、油菜等早春作物俱已黃熟,豐收在望,農民“上忙”(上半年忙季)之後可藉機歇息一番,乃是...
一、小滿戲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三、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四、傳承譜系及代表性人物 -
行業聯
行業聯,常見的中國文學藝術形式。是指專門為某一行業或機構創作的一種以楹聯為主的文學體裁,並以此種方式來表述該行業或機構的突出特徵。因其集專業性、維一性、...
行業聯簡介 行業聯寫作要點 行業聯舉例 -
閩西山歌戲
閩西山歌戲是福建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閩西山歌戲以客家山歌為基礎,用國語和龍巖方言來演唱,主要流行於三明、龍巖、連城、漳平、長汀、上杭、永定、武平等縣...
劇種源流 發展簡史 傳統劇目 戲曲音樂 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