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接觸含有動物血吸蟲(終宿主主要為家鴨和牛,中間宿主為錐實螺)尾蚴的田水,血吸蟲的尾蚴侵入皮膚致局部皮膚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發病快,接觸含有尾蚴的田水數分鐘後即有瘙癢感,繼之出現粟粒大紅斑、丘疹丘皰疹,周圍有明顯浸潤及紅暈,搔抓後可出現風團,瘙癢劇烈皮損頂端可見淤點,為尾蚴鑽入痕跡。皮疹散在或密集成片。多位於水接觸部位。以兩小腿、前臂遠端及手足背部多見。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感染。
檢查
1.皮膚活組織檢查
感染早期,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發現血吸蟲尾蚴可確診。
2.糞便塗片鏡檢
查找蟲卵或孵出毛蚴。
診斷
確診主要依據流行病史和臨床表現以及在糞便中查找出的卵和孵出的毛蚴。
治療
治療以乾燥、收斂、止癢為原則,應注意清潔,少用熱水及肥皂。出現浸漬時可外用粉劑(如枯礬、氧化鋅、滑石粉),每天數次。糜爛時可用具有消炎、抗感染及收斂作用的溶液進行濕敷,如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鋅銅合劑(達里波液),亦可搽3%甲紫(龍膽紫)液、20%鞣酸甘油或鞣酸軟膏(鞣酸、甘油、樟腦、苯酚、亞硫酸鈉、滑石粉、石蠟、凡士林)效果良好。繼發感染可根據輕重情況,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溶液、l%小檗鹼(黃連素)溶液或黃柏、生地榆各15克,煎水浸洗或濕敷。炎症明顯伴淋巴管、淋巴結炎症或發熱者,可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治療。
預防
1.加強個人防護
如下水田作業時穿塑膠套服、外用塑膠套膜等防止尾蚴鑽入皮膚;也可在下水田前塗皮膚防護劑,如15%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軟膏或乳劑。
2.滅螺和滅尾蚴
結合農業上施用化肥及農藥進行,可以選用稀氨溶液、碳酸氫銨、五氯酚鈉、氯硝柳胺,茶子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