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紫草茸蟲吸取寄主樹樹液後分泌出的紫色 天然樹脂。又稱蟲膠、赤膠、紫膠等。主要含有紫草茸樹脂、紫草茸蠟和紫草茸色素。紫草茸樹脂粘著力強,光澤好,對 紫外線穩定,電絕緣性能良好,兼有熱塑性和熱固性,能溶於醇和鹼,耐油、耐酸,對人無毒、無刺激,可用作清漆、拋光劑、膠粘劑、絕緣材料和模鑄材料等 ,廣泛用於 國防 、電氣 、塗料 、橡膠、 塑膠、醫藥、製革、造紙、 印刷、食品等工業部門。紫草茸蠟又稱蟲膠蠟,是一種黃色硬質天然蠟,硬度大,光澤好,對溶劑保持力強,可作為巴西棕櫚蠟的代用品,用於電器工業、拋光劑和鞋油等。紫草茸色素是一種鮮紅無毒粉末,可作為良好的食用紅色素。食材介紹
紫草茸,赤膠,蟲膠。為紫草茸蟲科昆蟲紫草茸蟲在樹枝上所分泌的膠質。出自《本經逢原》。《唐本草》:紫礦,紫色如膠。雲蟻于海畔樹藤皮中為之。樹名渴廩,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吳錄》謂之赤膠。《綱目》:紫礦,乃細蟲如蟻虱緣樹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樹上小蟲造白蠟一般,故人多插枝造之。
紫膠蟲
紫膠蟲也是一種資源昆蟲。我國古書中曾把紫草茸稱為赤膠(張勃:《吳錄》265—289)、紫鉚(蘇恭:《唐新修本草》659)、紫吁( 李時珍)、紫梗(周達觀:《真臘風土記》,1328),一直到了餘慶遠著〈維西見聞紀》(1765),才用紫膠這個名稱。紫草茸首先是用作藥材,其次用作染料。張勃、蘇恭都有用作染料的記載,《吳錄》說紫草茸可以染絮物(即絲織品);蘇恭說可以染麖皮和寶鈿。蘇頌著《本草圖經》(1061)說今醫方亦罕用,惟染家所需,說明到了宋代紫膠用作染料,已超過藥用了。
我國古代所用紫草茸,可能多從國外進口,如《吳錄》所載,紫膠的產地是九真移風果,即今 越南中部的 清化省。《酉陽雜俎》所載產地為真臘、波斯、崑崙三國。唐代末年李殉著《海藥本草》中引裴淵《 廣州志》指出產海南;蘇頌根據《交州地誌》說交州亦為產地之一; 李時珍說產南番。雖然都提到了我國也出產紫草茸,但可能由於陸上交通不便,不如海路來得方便而從國外進口。《 徐霞客遊記》(徐宏祖,1650)才第一個人明確雲南省是我國紫草茸的產地,一直來 雲南省是我國紫草茸的主要產區。雲南省所產的紫草茸都以低價作為原料輸出國外,在國際市場上占相當數量。
我國紫草茸自1930年前後生產逐漸停滯,到1945年生產完全停頓,種膠幾乎斷絕。全國解放後,經過努力,紫草茸生產才逐漸恢復。
用途
1、用作蘋果和柑橘類上光被膜劑、膠姆糖膠基、焙炒咖啡和咖啡代用品的上光增色劑。
2、我國規定可用於威化餅乾、朱古力糖,最大使用量0.20g/kg。
3、朱古力塗膜後可防止受潮,賦予明亮的光澤。
自然態
存在寄生於豆科或桑科植物(如牛肋巴,秧青、泡火繩、三葉豆及大青樹等200餘種樹木)上的紫膠蟲(Laccifer lacca)所分泌的樹脂狀物質(稱紫梗)。產於中國雲南、西藏和台灣等地,亦產於斯里蘭卡、緬甸、印度、泰國和越南等國。
製法
將蟲膠(紫膠,見“13106)溶於碳酸鈉溶液中,經活性炭脫色(由此製得者稱脫色紫膠片或脫色白蟲膠),或用次氯酸鈉漂白(由此製得者稱漂白紫膠或漂白蟲膠),再用稀硫酸使之沉澱(如需脫蠟則先冷卻並過濾)、分離,然後乾燥成粒狀或片狀成品。
1、熱濾法:將蟲膠蟲的分泌物連同樹枝即紫梗破碎、篩分、脫色得半成品(含水分10%~20%);再經熱濾、洗膠、脫水、壓片得產品。
2、溶劑法:將紫梗破碎、篩分、洗色、乾燥得半成品,然後溶解於酒精中,經過濾除去不溶物;再經減壓濃縮回收酒精,殘液壓片得產品。
質量指標分析
1、顏色指數:取過40目試樣2g(稱準至0.001g),放入一50ml錐形瓶中,準確加乙醇20ml,加塞搖勻,待全部溶解後迅速過濾,棄去初濾液數毫升,吸取5ml放入25ml或50ml比色管中,另取同體積新配製的0.001mol/L碘標準溶液於另一同樣比色管中。兩管於日光燈下進行比色,如試樣液呈色比標準液線,則於標準液中滴加蒸餾水,至呈色相同為止,如試樣液呈色比標準液深,則於試樣液中滴加乙醇,至呈色一致為止。2、熱乙醇不溶物:取過40目試樣1g(稱準至0.001g),放入燒杯中,加乙醇40ml,於水浴中加熱溶解後,經已恆重的3號砂芯漏斗抽濾,用熱乙醇洗滌殘渣至濾液無色,將漏斗於105℃±2℃下乾燥2h後稱重,至兩次重量差小於0.0008g為止。
3、冷乙醇可溶物:取過40目試樣1g(稱準至0.00lg),放入錐形瓶中,加乙醇60ml。加塞搖動至全部溶解後,濾入已恆重的燒杯中,殘渣和濾紙用乙醇反覆洗至濾液無色為止,於水浴上蒸乾後於105℃±2℃下烘乾,至兩次重量差小於0.002g為止。
4、熱硬化時間:所用測定器系一100mm×100mm、原20mm的方形鋼材,中間固定嵌有直徑30mm的黃銅柱形塊,鋼板側面開有一直徑8mm的孔,通至銅塊中央,以供橫插一溫度計用,在銅塊的上表面中央,開有一直徑12mm、深1mm的凹槽。取過40目的試樣0.05g(稱準至0.001g),均勻放入已由電爐加熱至170℃±0.5℃的銅塊凹槽中,當試樣全部熔融時立即用秒表計時,用一端部直徑約0.9mm的鋼針插入試樣,與水平面約成30°,用針尖以約60r/min的速度攪拌,在接近終點時常用針尖挑動試樣,當鋼針能將試樣挑離時作為終點,所耗時間即為熱硬化時間。每一試樣應測定2~3次,誤差應在5s之內。
5、氯:取試樣0.5g(稱準至0.0001g),放入250ml錐形瓶中,加乙醇50ml,裝上回流冷凝器,於水浴上加熱回流至全部溶解後,經冷凝器頂部慢慢地一塊一塊地加入新切成約3mm的金屬鈉塊。俟反應完全且全部鈉溶解後,冷卻,取下冷凝器,加水50ml;移入500ml錐形瓶中,用50ml水沖洗2~3次,在水浴上蒸發至原容積的一半,冷卻,用25%硝酸溶液調至微酸性。用移液管加入硝酸銀試液(TS-210)10ml、乙醚2ml和用硝酸酸化過的硫酸鐵銨飽和溶液1ml,強烈搖動使沉澱物凝結。然後用0.1mol/L硫氰酸鉀液滴定剩餘的硝酸銀,至持久的淡紅棕色。同時作一空白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