螵蛸丸

螵蛸丸,來源於《聖濟總錄》卷五十一,由菖蒲、山茱萸、磁石、附子等藥物組成,主要治於腎虛耳聾,脹滿,腰脊強直,小便黃赤。

螵蛸丸1

正文

螵蛸丸1

來源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

桑螵蛸(炒)15克 菖蒲23克 山茱萸(微炒)15克 磁石(煅,醋淬,研)15克 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 續斷23克 五味子 肉蓯蓉(酒浸,去皺皮,炙) 山芋 當歸(切,焙) 沉香各15克 茴香子(炒)7.5克

用法

上藥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溫酒或荊芥鹽湯送服。

主治

腎虛耳聾,脹滿,腰脊強直,小便黃赤。

螵蛸丸2

藥物組成
桑螵蛸7個(炒),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五味子半兩,龍骨半兩。

處方來源
醫統》卷七十引《醫林》。

方劑主治
下焦虛冷,精滑不固,遺溺不斷。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鹽酒送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