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半夏(法制)、陳皮、香附(醋浸)、川芎、蒼朮、白芷、白朮、羌活、當歸、桔梗、黃芩、玄參、黃連、石膏、連翹、貝母、枳殼、螵蛸(酒制)、海浮石、青黛、昆布(酒制)、甘草、天花粉各等分。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用薑湯或茴香湯送下。
2、現代用法:為細末,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次50-60丸,空腹生薑湯或茴香煎湯送下。
功用
行氣活血,化痰消結。
主治
瘰癧、痰核。
運用
本方臨床上可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乳腺增生病等病症。
附方
名稱:草膏
組成:荔枝草
用法:煎濃汁,去滓,再熬成膏。攤貼患處,不拘已穿未穿,俱效;若未穿,將先起的瘡,灸一艾,然後貼之;若已穿者,不必灸
主治:瘰癧
出處:《虺後方》
名稱:玉燕膏
組成:川山甲、全蠍、白芷、黃連、全當歸、黃芩、生地、赤芍、番木鱉、官桂、海藻
用法:上用麻油二斤四兩,入鍋熬枯,去滓淨,入飛丹十兩,黃蠟七錢,白蠟三錢,鉛粉二兩,收成膏,投入水浸,取起晾乾,再入鍋熔化,加乳香、沒藥、輕粉各二錢,麝香、雄黃、硃砂各一錢,朝北燕窠泥、雄鼠糞各五錢,血竭一兩,共為細末,離火入前膏內,攪勻收貯
主治:瘰癧,痰核
出處:《上池雜說》
名稱:結核消解散
組成:南星、半夏、枳實、桔梗、柴胡、連翹、黃連、赤芍、防風、獨活、白附子、蘇子、莪術、蔓荊子、木通、甘草
用法:加生薑、燈心,煎服
主治:瘰癧
出處:《證治寶鑑》卷九
名稱:消核飲
組成:海帶、當歸、昆布、海藻、白芍、生地、柴胡、貝母、青皮、陳皮、夏枯草、荊芥、半夏、赤芍、防風、香附
用法:加生薑煎服
主治:瘰癧
出處:《證治寶鑑》卷九
名稱:一井金
組成:麝香、乳香、硃砂、砒
用法:上為細末。如遇患處,以生麻布微擦破,用雲母膏藥,中間摻此藥末,量瘡口大小,三日一次換。其毒成塊子肉落下,或化作清水
主治:瘰癧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〇引《吳氏集驗方》
名稱:一膜散
組成:地膽、斑蝥、硫黃、雄黃
用法:上為細末。揩破患處,醋調搽
主治:瘰癧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一
中藥方劑之開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