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軟體動物]

蝸牛[軟體動物]
蝸牛[軟體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蝸牛屬於軟體動物,腹足綱;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瑪瑙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種類

蝸牛蝸牛
陸地上生活的螺類,約22,000種。大多都屬於腹足綱。肺螺亞綱(Pulmonata),少數屬於前鰓亞綱。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在熱帶島嶼(如古巴)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冬天蟄伏)。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Achatina)體型最大,多超過25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國。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多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裡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鏇或右鏇的,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乾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蝸牛幾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這種人工養殖可食用的蝸牛已經隨同法國烹飪向世界各地傳播。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后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一次可產100個卵。
蝸牛世界蝸牛世界

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蝟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螢火蟲主要以蝸牛為食。一般蝸牛壽命可以活2-3年,最長可達7年,但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蝸牛象徵緩慢、落後;在西歐則象徵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蘇格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由於蝸牛行動緩慢,人們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動作遲緩像蝸牛爬一樣。

價值

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20多種胺基酸的高檔營養滋補品。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遍布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飼養和食用價值的種類卻很少。蝸牛作為人類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動物性蛋白飼料,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外形結構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貝殼、、外殼膜、內臟、囊等部分,身背螺鏇形的貝殼。

蝸牛結構圖蝸牛結構圖

其形狀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菸斗形等等。目前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

前鰓類(Prosobranchia)

前鰓類(Prosobranchia)蝸牛的身體結構跟有肺類(Pulmonata)的最大分別是在於性別的區分以及其呼吸系統。前鰓類蝸牛為雌雄異體,而有肺類蝸牛則為雌雄同體;另外,前鰓類蝸牛以鰓進行呼吸,而有肺類蝸牛則以肺呼吸。目前已知的大部分蝸牛都是屬於有肺類的,所以相對來說,前鰓類蝸牛的種類比較少。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的蝸牛種類較少,體形大部分很小,不容易被發現。它們都有半月形的石灰質口蓋,一對觸角,眼睛生於觸角基部。本超目之下只有蜑螺超科(Neritoidea)一個超科,以及其超科所屬的芝麻蟲昌蝸牛科(Hydrocenidae)以及蟲昌蝸牛科(Helicinidae),種類不多。

新進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

新進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的蝸牛種類不多,體形比珍珠蜑螺超目略大。它們的蝸牛都有石灰質或者角質的口蓋,呈現多鏇型或者圓形。頭部有一對觸角,眼睛生在觸角的基部,有部分種類的外殼有比較特殊的縫合管。另外,本超目的蝸牛的外套腔上是沒有嗅感器的。本超目底下有兩個超科,分別是主扭舌目(architaenioglossa)的山蝸牛超科(Cyclophoroidea)以及吸螺目(Sorbeoconcha)的麂眼螺超科(Rissoidea),而麂眼螺超科內的貝類大多生活在潮間帶以及淡水水域,因此本超科內的部分貝類並不是蝸牛。

有肺類(Pulmonata)

有肺類蝸牛(Pulmonata)占了蝸牛的大多數,體內有肺部進行呼吸作用,並且為雌雄同體。在有肺類當中,又以真肺目(Eupulmonata)占了大多數,而真肺目當中又以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的蝸牛為最常見的蝸牛。
真肺目(Eupulmonata)
真肺目占了蝸牛的大多數,有螺鏇形外殼,沒有口蓋。外套膜內沒有嗅感器,出口處有一個肺孔,可以收縮。1998年,Smith和Stanisic建議把真肺目分成三個亞目,包括海岸螺亞目(Actophila)、擬松螺亞目(Trimusculiformes)以及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
海岸螺亞目(Actophila)
海岸螺亞目的大部分貝類,例如耳螺是生活於潮間帶的,只有少數是屬於蝸牛,例如台灣的罌粟蝸牛。本亞目的蝸牛眼睛生於頭部上的一對觸角的基部,殼口大多有齒狀突起。
擬松螺亞目(Trimusculiformes)
擬松螺亞目的貝類大部分生於潮間帶,只有少數是屬於蝸牛,例如螄蝸牛。本亞目的貝類有一斗笠似的外殼,殼的右側有一肺管,頭部上的一對觸角已經退化,眼睛長在觸角基部。
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
柄眼亞目蝸牛是最常見的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生於上觸角的頂端。特別地,柄眼亞目蝸牛的眼睛在收縮的時候,會由頂端開始向內收縮。

解剖圖解

(圖)解剖圖解解剖圖解
解剖圖解:1、殼,2、肝臟,3、肺,4、肛門,5、呼吸孔,6、眼,7、觸手,8、腦神經節,9、唾液導管,10、口腔,11、嗉囊,12、唾腺,13、生殖孔,14、陰莖,15、陰道,16、黏液腺,17、輸卵管,18、矢囊,19、足20、胃21、腎22、外套膜23、心臟
24、輸精管

生活習性

生長時期

1)孵化期:是指從蝸牛產出的卵到孵化出殼時這一段時間。
2)幼螺期:幼螺是指蝸牛出殼後到30d以內的小螺階段。
3)成螺期:幼螺滿1月至6月齡之間,這5個月齡的螺叫成螺階段。它是介於幼螺和種螺中間的時期,蝸牛在這個階段是生長發育(個體膨大),又是生殖生長(性器官的生長和發育)的時期。
4)種螺期:生長滿6個月以上的蝸牛。

生活環境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 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喜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潮濕怕水淹。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但水淹可使蝸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具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喜恆溫養殖。溫度恆定在25~28℃之間,生長發育和繁殖旺盛。

覓食範圍

蝸牛覓食範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各種青草青棵飼料、多汁飼料、糠皮類飼料、餅粨類飼料均食。

天敵

蝸牛的天敵很多,鷗、鴨、鳥、蟾蜍、龜、蛇、刺蝟、老鼠、螢火蟲幼蟲,甚至是人類,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

危害與防治

蝸牛同型巴蝸牛會以柑桔類果樹為寄主,柑桔葉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條皮層也常被取食,柑桔果實取食後形成凹坑狀。其寄主植物,還有林木幼苗、蔬菜和花卉等。蝸牛在大豆苗期危害,輕則造成葉片、莖稈破損,僵苗遲發,成苗率下降;重則將豆苗全部吃光,造成成片無菌。防治大豆田蝸牛,宜採取綜合措施。
1)清潔田園:夏熟作物或蔬菜收穫後,及時剷除田間、圩埂、溝邊雜草,開溝降濕,中耕翻土,以惡化蝸牛生長、繁殖的環境。
2)消滅成蝸: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蝸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時消滅成蝸。一是放養雞鴨取食成蝸,注意需要在未用農藥時進行。二是人工拾蝸。田間作業時見蝸拾蝸,或以草、菜誘集後拾除,或人工專門拾蝸。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滅蝸效果。
3)化學防治以保護大豆出苗為目標,在蝸牛群體較大,且即將進入危害始盛期時,採用化學藥劑防治蝸牛。用多聚甲醛300g,蔗糖50g,5%砷酸鈣300g和米糠400g(先在鍋內炒香),拌和成黃豆大小的顆粒;每畝用6%密達殺螺粒劑0.5~0.6kg或3%滅蝸靈顆粒劑1.5~3kg,拌乾細土10~15kg均勻撒施於田間。蝸牛喜歡棲息的溝邊、濕地適當重施,以最大限度減輕蝸牛危害。

種類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及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大多數蝸牛均有毒不可食用,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現在世界各地作為食用並人工養殖的蝸牛主要有三種:

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亮大蝸牛品種產於法國義大利前蘇聯等國。溫度與散大蝸牛適應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種體重可達400克。
貝殼呈圓球形,殼高28~35mm,寬45~60mm。殼質厚而堅實,不透明,有5.0~5.5個螺層,螺鏇部增長緩慢,呈低圓錐形。體螺層膨大,殼口不向下傾斜,殼面呈深黃褐色或黃褐色,有光澤,並有多條黑褐色帶。殼頂鈍,成體之臍孔被軸唇遮蓋。殼口呈橢圓形,口緣鋒利,口唇外折,內質呈淡黃色或淡褐色。

庭園蝸牛

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目前,我國養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螺殼表面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並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由於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闆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中國普遍養殖的品種叫白玉蝸牛,別稱白肉蝸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陸生貝殼類。雌雄同體,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的大家族中,屬首屈一指的佼佼者。白玉蝸牛是中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胺基酸,也是太空人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它屬於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於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雲瑪瑙蝸牛沒有區別,養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殖時對衛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早有以蝸牛治病的記載。近代中醫學也公認蝸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治消渴等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氣管炎前列腺炎惡瘡癌症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功效:消腫療瘡,縮肛收脫,通利小便;套用與主治:治療腫療毒;治瘡療初起;治瘰病;治牙齒疼痛。

蝸牛含有各種生物催化劑——酶,能幫助人體消化各種不易消化的食物。經常消吃化不良、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以及有食積的人食用蝸牛,不但容易消化,還能化積除滯。蝸牛肉在法國和非洲很受歡迎,因為它含有的谷氨具有增強人體腦細胞活力的功能。科學家相信,多吃蝸牛還可以對人體皮膚、毛髮產生營養美容作用。

食用價值

蝸牛與魚翅、於貝、鮑魚並列為世界四大名菜,內含20多種胺基酸和10多種微量元素及豐富的蝸牛酶、SOD等,其中蛋白質含量分別比甲魚、豬肉、牛肉和雞蛋高1個、10個、3個和6個百分點,而脂肪的含量僅為甲魚、豬肉、牛肉和雞蛋的1/18、1/272、1/92和1/70;每克蝸牛肉含硒量有0.45μg,為茶葉的4.5倍。從市場容量看,由於蝸牛食品符合天然化、野味化、營養化、保健化新潮流,國內外市場廣闊,國際市場目前蝸牛製品年需求量約40萬t,僅美國一年就需進口30億美元蝸牛。市場價格也很高,蝸牛凍肉紐約出廠價相當於人民幣362.39元/kg,以6隻蝸牛為原料的一盤菜餚售價高達18美元,法國西班牙等地鮮活蝸牛每公斤價格相當於人民幣116.11元。我們已簽訂的出口白玉蝸牛罐頭價格也達到每噸9000~1.4萬美元。白玉蝸牛是我國批量選育的新品種,肉質細嫩、雪白、個體大,在國際市場上將會有更強的競爭力。近幾年,國內已開發了以蝸牛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系列、生化藥品系列、複合營養飲料系列、化妝品系列、山珍野味罐頭、凍肉系列等新產品,有幾種治療氣管炎、前列腺炎等疾病的蝸牛藥品將批量生產。由蝸牛分泌液(物)還能提煉加工天然營養霜。
蝸牛是一種食用、藥用和保健價值都很高的陸生類軟體動物,其食用和藥用歷史已經有二千多年。在國外,蝸牛是世界七種走俏野味之一,列國際上四大名菜(蝸牛、鮑魚、干貝、魚翅)之首。在法國有“法式大菜”之譽,在歐美等國的聖誕節中,幾乎到了沒有蝸牛不過節的地步。近年,中國沿海開放城市悄悄興起食蝸牛熱,每逢節假日,市場上的蝸牛都會脫銷。鄧小平同志生前曾品嘗過蝸牛菜,他稱讚說:“蝸牛菜彌補了國內一項空白,要很好地發展。”
蝸牛在國際上享有“軟黃金”美譽。它的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據測定,每500克蝸牛肉中含蛋白質90克及胺基酸、維生素、鈣、鐵、銅、磷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蝸牛性寒、味鹹。有清熱、消腫、解毒、利尿、平喘、軟堅等功能。對糖尿病、咳嗽、咽炎腮腺炎、淋巴結核、瘡痛痔瘡、蜈蚣咬傷等疾病有一定療效,因此被食家譽為美味珍饈,保健佳品。

適合人群

老少皆宜的食物。胃腸消化力弱、體虛的人最適宜食用。 適用量:每次30-70克。死蝸牛不能吃,烹製時也要熟透。冬眠期的蝸牛體內黏液差不多已排盡,食之無妨;但對於夏秋季節,以及溫室中的蝸牛,不能立即食用,要讓它們空腹數日排淨黏液後才能食用。蝸牛與磅蟹同食,有的人可能會出現蕁麻疹。

食用方法

烹調前的處理方法

先將活蝸牛靜養了3~4天,適量餵些新鮮蔬菜,然後將蝸牛放在盛有清水的盆中,加上兩把鹽、一杯醋,泡約半小時,再輕輕攪動20分鐘,使蝸牛吐出雜質,清洗乾淨後,放入清水鍋中煮40分鐘,撈出晾冷,去掉外殼,挑出蝸牛肉,除去內臟,再用水煮20分鐘,即可用於烹調。採用這種方法處理,優點是肉質結實,較為適口,但火候掌握不當,易使肉質老韌,顏色不佳,口味稍差。另一方法是,先擊碎蝸牛外殼,去掉內臟,取肉用少許明礬攪拌,至無黏液時洗淨,用清水浸漂2小時,瀝去水,最後用紗布搌乾水分,即可進行烹調。

烹製方法

1、奶香蝸牛

法式奶香蝸牛法式奶香蝸牛

【原料】蝸牛肉24枚,土豆300克,大蒜末30克,洋蔥、白脫油各100克,濃牛肉湯200克,紅油、色拉油各20克,鹽、胡椒粉、法國白蘭地、桂皮少許,胡蘿蔔50克。
1、將土豆上籠蒸熟後去皮,放在案板上壓成細泥,鏟入碗中,加鹽和少許白脫油拌勻,製成土豆泥待用。
2、將蝸牛肉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洋蔥30克,胡蘿蔔、芹菜梗(留葉待用)、桂皮和適量清水煮10分鐘撈出,去掉雜物。

3、在熱鍋中倒入色拉油和白脫油30克,放入大蒜末,洋蔥70克,蝸牛肉同炒,烹上法國白蘭地,加鹽、紅油、胡椒粉和牛肉濃湯,文火燜1小時。
4、選上等蝸牛殼24隻,洗淨後在沸水中燙1-2分鐘撈出。在每隻蝸牛殼內鑲入2枚蝸牛肉,將芹菜葉剁成泥,加大蒜末和白脫油拌勻,調好奶油泥,分別封住蝸牛殼口。
5、取小盤12個,利用標花嘴,分別將土豆泥標入盤中,將蝸牛口朝上放在土豆泥上,每盤放2個,然後上烤爐(溫度為250-300攝氏度),烤12分鐘左右取出,每盤配上1支小叉子即可上席。

夏威夷蝸牛排夏威夷蝸牛

【特色】此菜系法國名菜之一,也是現代最傑出的蝸牛菜代表作之一,味香質嫩,奶油味濃郁,食後回味無窮。
2、夏威夷蝸牛排

【主料]新鮮豬排150克,蝸牛100克,鳳梨圈1塊,奶油50克,火腿1片。
【調料】鹽、糖、胡椒粉、辣醬油適量。
【製作】先將豬排切成兩塊,拍平、松,蝸牛肉切片,肉排中間加鹽、糖、胡椒粉、辣醬油適量,將蝸牛片、奶油、火腿片夾在肉排中間,再在外面撒上麵粉、拖上蛋糊、裹上麵包粉,入油鍋炸成金黃色裝盤,在豬排上面放上鳳梨薄片,配上土豆條、蔬菜即可。
【特色】皮脆,肉嫩,口味獨特。


3、
烤蝸牛烤蝸牛
法國烤蝸牛

法國蝸牛的烹調別具特色,一般以烤為主:

在蝸牛肉上塗一層奶油,再將蝸牛肉與蔥、蒜等一起搗碎,拌上黃油和調料,塞進洗乾淨的完整的蝸牛殼中,然後將“改裝”過的“蝸牛”放入底下有6個圓孔的圓形鐵盤內,擱在爐火上烘烤。等奶油烤化了,就可以取出蝸牛食用了。
法國人吃蝸牛的工具很特別,是一種特製的叉子和鉗子。吃蝸牛的人一手用鉗子夾住蝸牛,一手用叉子將蝸牛肉從殼裡挑出,蘸上調味汁或辣椒醬,味道鮮美無比。

4、滇味烤蝸牛

製作方法:

滇味烤蝸牛滇味烤蝸牛

將蝸牛挑出肉,治淨後加鹽、胡椒、辣味汁、香料拌勻略醃,放太入洗淨的原殼中,用土豆泥封口後烤制。

養殖

養殖歷史

蝸牛在我國用以食用和藥用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爾雅》“釋魚篇”中詳細地記載了蝸牛。公元前6世紀,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就記錄了蝸牛治病的實例。公元1774年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較詳細地記述了蝸牛的形態及藥用價值。20世紀以來,不少科學家對蝸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貢獻,尤其對蝸牛的養殖與套用均作過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直到80年代前,我國大陸蝸牛的產量及出口的數量還很小,出口量不及台灣省的1/10。但自從80年代末期,當人們對蝸牛進行了全面地分析和化驗後,發現其體內含有20種胺基酸,30多種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真正了解了蝸牛對人類的價值與作用後,蝸牛的養殖業就蓬勃發展起來,並逐漸成為我國城鄉日益興旺的一項家庭副業。

在白玉蝸牛還沒有誕生之前,許多國家都以飼養褐雲瑪瑙蝸牛為主,因為它繁殖快、抗病能力強、易飼養,而且營養成分又最豐富。自從白玉蝸牛被選育出來後,由於它不僅具有褐雲瑪瑙蝸牛的一切優點,而且色澤鮮美如玉,因此,許多國家都予以進口。於是,白玉蝸牛便風靡於全世界。中國白玉蝸牛的發展,加速了白玉蝸牛的養殖與開發。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於眾多的專家與學者的共同努力,不僅摸清了白玉蝸牛生活習性與繁殖規律,而且全面化驗了白玉蝸牛的營養成分,並根據它的營養價值開發了一系列的蝸牛產品並出口到東南亞及歐美各國。因此,蝸牛的養殖與開發利用,既可說是傳統的古老項目,也可以說是新型的高科技項目。
國外對蝸牛的研究比我國晚一些,大約在18世紀至19世紀歐美一些國家的學者才開始研究,但是發展和利用卻領先於我國。近幾年來,許多開發中國家利用本國的資源,加速發展蝸牛養殖業、加工業,並使之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項目。

養殖要點

1.溫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溫必須採取地龍火道,且常年備好,尤其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條件暖氣最好,不要採取火爐加溫。
2.濕度。飼養土的土表濕度要保持到25%~35%,空氣相對濕度85%~90%,能濕不乾,控濕、保濕採取塑膠布蓋頂。3.防止乾風、冷氣直接吹進,進口應採取雙門、掛布、擋風板。
4.堅決控制有異味的氣體進入飼養場地。
5.飼養土必須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過農藥、化學物質的污染砂土。
6.養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
7.不工作時不要強光照射,陰暗最好,夜間採用15W紅色燈泡照明,這樣能刺激產卵。
8.的孵化。蝸牛的養殖成敗,關鍵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空氣濕度在90%~95%,土表濕度在25%~30%,改進采卵孵化方法,採用種蝸牛60天輪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蝸牛的養殖效益,一般出殼率達95%以上。9.幼蝸牛的飼養關係到迅速發展蝸牛數量與產量的成敗關鍵,要特別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5~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30%~35%為宜,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為宜,多食鮮嫩多汁的飼料,輔以鈣質食物。
10.1~3月齡蝸牛飼養池內加濕,堅決不能用水潑,採用噴霧器噴,最好用溫水。
11.發現病、死蝸牛及時清除。
12.勤清糞便,最好採取蚯蚓與蝸牛混養,一舉兩得。
13.防止天敵侵害、滅鼠、滅蟻,定時用1/1000的敵百蟲溶液噴灑,能有效地殺滅蝸牛的最大天敵--蟎,定期用過氧乙酸稀釋液,對蝸牛的養殖場所進行消毒,殺滅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飼料配方:米糠50%,貝殼40%,酵母粉8%,其他2%。[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