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花杜鵑
蝶花杜鵑(Rhododendron aberconwayi Cowan),杜鵑花科,杜鵑屬的一種植物。產於雲南中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蝶花杜鵑
-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aberconway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 科:杜鵑花科(Ericaceae)
- 屬:杜鵑屬(Rhododendron)
- 種:蝶花杜鵑
物種名稱
種中文名:蝶花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aberconwayi Cowan
種別名 :科屬分類
亞組中文名:露珠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Irrorat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 高約1—1.5米; 枝條細瘦,有密集的葉著塵;幼杜破疏絨毛及腺體; 老 枝光滑無毛,葉痕明顯。葉小,厚革質,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 1--1.8厘米,先端急尖, 有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明顯的向下反卷,上面亮 綠色,平滑無毛,下面淡綠色,有散生的紅色小點,中脈在上面下陷成溝紋,在下面顯著 隆起,側脈8--9對,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微隆起;葉柄圓柱狀,長5—10毫米,上面 平坦,中央有淺溝,微被絨毛。總狀傘形花序,有花7--11朵;總軸粗壯,長1—2.5厘 米,密被淡黃色絨毛,無腺體;花梗長1.5—3.5厘米,有短柄腺體;花萼小,盤狀,5淺 裂,裂片長僅1毫米,外面及邊緣有硬毛及腺體;花冠碗狀或鍾狀,開展近成蝶形,長2 --3厘米,口部有徑3—4厘米,白色或粉紅色,有深紅色斑點,5裂,裂片近圓形,長 1.3厘米,寬1.5厘米,頂端圓形,微有凹缺;雌蕊10,不等長,長1--1.5厘米,花絲無 毛,花葯長圓形,長達3毫米;子房圓錐形,長約4毫米,直徑約2毫米,密被短柄腺體 及硬毛,花柱短於花冠,長約1.3厘米,通體被腺體,柱頭微膨大。蒴果粗壯,長約1.8 厘米,直徑約1厘米,成熟後開裂,9--10室。 花期5月,果期10月。產地分布
產雲南中部。生於海拔2200--2500米的山坡、溝邊的灌木叢,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祿豐。本種提示
本科葉片較小,厚革質,下面有散塵的紅色小點,葉柄短,長僅5--10毫米,扁平, 花冠開展成蝶形,白色或粉紅色,子房及花柱密破腺體,區別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