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就是說,私慾的“惡之花”結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這就是著名的“曼德維爾悖論”。從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驅動的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懷來建立一種充滿美德的繁榮社會,那只是一種“浪漫的奇想”,因為私慾和私慾支配的個人惡行恰恰是社會繁榮的能源,離開了這個能源,公共利益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這樣的善之花,都將結出貧困和偽善的惡之果。
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是現代自由主義經濟學和經濟倫理的基本隱喻。其理論主旨是弘揚私慾,相信市場對私人惡行具有神奇的轉化和淨化力量,認定出於道德情懷的行為不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但自問世起,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一直遭到理論上的質疑和事實上的挑戰。具體到商業領域,關於企業是一個純粹為自身賺取利潤的組織,還是一個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的組織,也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作品目錄
中譯本序言
1714年序言
第一部分詩歌
抱怨的蜂巢或騙子變做老實人
第二部分評論
美德之起源
評論
第三部分社會本質之探究
第四部分對話
1 霍拉修、克列奧門尼斯與芙爾薇婭的對話
2 霍拉修與克列奧門尼斯的對話
3 霍拉修與克列奧門尼斯的對話
4 霍拉修與克列奧門尼斯的對話
5 霍拉修與克列奧門尼斯的對話
6 霍拉修與克列奧門尼斯的對話
歷史功績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曼德維爾是一位少有的頗具爭議的深刻思想家。其聲名狼藉和知名度,就在於他的《蜜蜂的寓言》。該書18世紀初在英國出版後,就曾引起過軒然大波,並引致了歐洲思想界和社會各界對它的批判,曼德維爾本人也遭到了人身許多攻擊,被稱為“品行極壞的人”。1723年,當《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時,英國一個郡的地方法院專門為此書立案,判定此書是“在擾亂社會秩序”,是一種“公害”。儘管如此,這部書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響卻經久不衰。它影響了無數的普通學人,而且影響到休謨、亞當·斯密和哈耶克這些思想大師。
《蜜蜂的寓言》核心是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維爾悖論:“私人惡德即公共利益。”從人是自私自利的這一基本認識出發,曼德維爾堅持認為,在美德和商業社會的動力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張力。因此,曼德維爾主張,如果想以道德說教為手段並以“公共精神”為基礎來建立一個充滿美德的繁榮社會,那純粹是一種“浪漫的奇想”。遵循著這一思路,曼德維爾差不多最早提出了社會秩序的自發生成說:不是人之美德和良善而是制度性規則使品德不良的惡人也能為社會的福祉服務;而制約人們自私的惡行的絕大多數制度規則,則是在充滿罪惡和欺騙的商業行為的人類實踐中生成的。從曼德維爾悖論中,我們會看到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的萌芽,也會看到休謨的那種人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促進美德之力量的情感倫理學的影子。這裡更不用說哈耶克在20世紀公開承認他的“自發社會秩序理論”曾受曼德維爾思想的影響了。
英國一位學者克拉布·魯濱遜曾說,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是一部“用英國語言寫出的最邪惡、最聰明的書”。這一評論很到位,《蜜蜂的寓言》是帶有英國和歐洲時代印跡的一部古典著作。從現代倫理學和思辨的道德哲學視角來看,也許有人會認為,曼德維爾當時出版這部書,抑或是為了譁眾取寵,抑或只是看到了社會的表面現象。至少現在看來,曼德維爾沒有看到非道德現象中的道德。因此,如果曼德維爾的著作對今天的社會還留有什麼理論意義的話,也許只有兩句話:制度規則是重要的;制度是自發生成的。
歷史地位
曼德維爾曾經被人們辱罵著,1723年,當《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時,英國一個郡的地方法院還專門為此書立案,判定此書是“在擾亂社會秩序”,是一種“公害”。 英國一位叫學者克拉布·魯濱遜曾說,《蜜蜂的寓言》是一部“用英國語言寫出的最邪惡、最聰明的書”。儘管如此,這部書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響卻經久不衰。它不僅影響了無數的普通學人,而且影響到休謨、亞當·斯密和哈耶克這些思想大師。《蜜蜂的寓言》核心是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維爾悖論:“私人惡德即公共利益。”但從人是自私自利的這一基本認識出發,曼德維爾堅持認為美德與商業社會的動力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緊張矛盾。
《蜜蜂的寓言》中,他比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更明確地闡述了古典經濟學家用於建構其體系的若干基本假設和信念。18世紀道德哲學的主要貢獻是建造一座橋樑,一端搭在自利的經濟人上,另一端搭在“社會福利”或“公共利益”上,並表明在強制性的行為限制中,個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可能會推進整個社會的福利。曼德維爾就是這其中的主要建築者之一。當社會承認“私人惡德”換成斯密著名的“自利”之時,我們同樣就可以從《蜜蜂的寓言》中獲得斯密關於“商業社會”的根本概念:如果讓每個人去合理地追求他自身的利益,那將會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促進社會的繁榮。通過把自利觀念、經驗主義、勞動分工和人類發展的長期歷史結合起來,曼德維爾得以解釋了商業社會的運行和物質進步。當把這些思想的大多數運用於國家事務時,曼德維爾解釋了如何給這種社會提供指導。
在倫理學上,“曼德維爾悖論”迫使他的批評者們不得不關注功利主義。在經濟學上,曼德維爾關於勞動分工的論述,構成了斯密分工理論的重要來源;他還是第一個為奢侈行為進行辯護的經濟學家,以及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石——個人主義的重要奠基者。從實踐層次上看,《蜜蜂的寓言》有助於人們正視某些現實問題,思考如何改善謀利活動主體的道德形象。
曼德維爾認為:“人生來就是一種自私、難以駕馭的動物”。人類的行為,不論是出自生命自保的衝動,抑或是為榮譽而產生的善舉,其動機都發端於利己心,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消滅人類的這種自利本性。“最高的對稱性就是最多的不對稱可能性。”從原始生命到如今,人類就是在這不對稱可能性中創造著、演變著,經歷了太多的磨難,經濟作為生存的主導永遠永遠站在第一的位置之上。
“人類的最高理性,就是人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理性的有限性。”滿足於溫飽後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讓我們反省,哲學、文學、宗教、音樂、繪畫等被稱為藝術隨影而現,其從最樸實、最真實的一面反映著人類的陰暗之面。我們的心在顫抖、我們的靈魂在無助之中越發的失去了邏輯。生命、生存、生活的意義讓我們永遠無法找到確定的答案。人性是自私的,即便我們意識到了卻因為利益的趨勢和現實的殘酷,貪婪的腳步從未有停止過。社會在這種意識中發展著,經濟社會下淡漠的是靈魂,公眾利益與社會的繁榮在談判桌上達到了共識。曼德維爾為我們所描述的就是一幅清晰而真實的近代社會的圖像。
在社會主義國家個人利益是要服從與集體及國家利益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卻從根本上也打破了這一點,但有一點需要指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並不是說為了個人利益的獲得就可以破壞他人以及集體、社會的利益。社會公共道德是我們應該也必須要去遵守的,但也有人指出: “人類的最高道德,映照在人們的私人惡德之中。”也因此我們在這經濟社會下也質疑著,當道德與自私的動機相違背時,當自私的結果給某些人帶來利益也同時損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之時,我們是堅持傳統的倫理信念還是相信曼德維爾的思考會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