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聖經》中的蜉蝣決策
形上學的決定,是蜉蝣決策,是一種按照自己看到的形象想像出來的自我和諧模型。自己又像一個博弈的常勝大師,本身認為一次次精典的決斷,將會成為精彩的歷史事件被保存下來,那些大膽的大碼押注的人,最後才明白,大膽賭注的行為並沒有和神秘的經濟學規則有任何聯繫。實際解釋整個押注的博弈語言,就是自行定理。新近研究
表明,定性才是當今科學的精典概念。
任何一個人對未來事物的結果提前預測,都會使行為僵化,主要原因是狀態主義,是蜉蝣決策。簡單地說,不幸失敗的人沒有原因,就是一個個預先主觀給定的決策點,把自己陷入了以自我為準的沒有變化餘地的狹窄空間。大部分不承認自身是失敗之源,強調在觀念層面上尋找正理之外的真理,腦子裡一片混亂。面對著失敗的無奈,悄無聲息的想擺脫、逃跑,終究又回到原始的開端,重新再來。無知者無畏,年輕人初次涉足工作機會就是這樣,毫不珍惜,在封閉的有限空間內,自我建造了一個一個假想的模型和一整套從未公布也從未實踐過的新觀點,第一次準備開始搏一把,進行實驗。實踐之後遭到意外的失利,第一次被停盤,直立崩潰,也就不足為奇了。總之,你以什麼為伍,就會得到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看似對立,其實未來是非絕對對立的兩塊,是一大半,一小半。籃球球星姚明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敗。”成功是一小半,失敗是一大半。大半為國,小半為正。兩種勢能一起存在著,甚至一種勢能存在於另一種勢能中。第一種勢能是主要的,任何一種推翻另一種勢能的先決條件,都正被用來阻止它。任何不盡人意的結果,也都稱為國中的居民,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用博弈的觀點給出一個結論。每一個人做的每一個事情都不是最佳,還有更好的做法,只是有時還沒有演化到被人發現的時刻。如果不學習博弈,不了解博弈的辭彙、博弈的語言、博弈的思想,那么以後仍然無法脫離視角的狹窄和目光呆滯。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最終看到的、感覺到的真正是一大半國和一小半的正。通俗地說,正是贏,國里是輸。一個人在封閉的國中是一個單獨的生物體,將僅帶有的一點點能量,短期內在不知不覺中全部耗乾。
出處
《博弈聖經》新加坡希望出版社
世界著名圖書館.著名大學收藏----海外中文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