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燈前欲去仍留戀

虞美人·燈前欲去仍留戀

《虞美人·燈前欲去仍留戀》是北宋詞人周邦彥所創作的一首詞。 這首詞以男主人公的視角和口吻,書寫了離別之前男女二人依依不捨的情態,表達了矢志不渝的愛情宜誓,塑造了縱然飄零不偶、沉淪下僚也絕不辜負對方的痴情男女形象。詞人對離別之人心態的把握十分精準,詞中男子的話語既有如山誓言,又有隱隱擔憂,襯出豐滿形象。此詞語言生動,比喻精當,入情入理。

作品原文

虞美人

燈前欲去仍留戀,腸斷朱扉遠 。未須紅雨洗香腮 ,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

舞腰歌板閒時按 ,一任旁人看。金爐應見舊殘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虞美人:原為唐代的教坊曲名,後來用作詞牌名,取名於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姬虞美人。李煜的《虞美人》中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故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虞美人令》《玉壺冰》《憶柳曲》等。

②朱扉:紅漆門。

③紅雨:比喻女子落淚。

④歌板:又作“歌版”,即拍板。樂器。歌唱時用以打拍子,故名。

白話譯文

燈前將要離開,但仍然留戀不想離去,分手時分令人腸斷,身後那熟悉的紅色門扉越來越遠。千萬不要為了我終日以淚洗面,待到薔薇凋謝的暮春時分,我就會問到你的身邊來。

閒暇時你盡可歌舞迎客如舊,任憑公子王孫們來欣賞光顧。應該看到鑲金的爐膛里留下的舊日燒剩的殘煤,千萬不要使我們之間的恩情像爐中木炭,燃過之後就成了一堆冰涼的輕灰。

創作背景

據《宋史·文苑傳》,周邦彥“疏秀少檢,不為州里推重”,又據《東都事略·文藝傳》,周邦彥“性落魄不羈”,曾長期與歌妓舞女交往,過著偎綠倚紅的生活。根據孫虹《周邦彥寄內系列詞編年考證》,該詞是政和元年(1111)十月前後,詞人別汴京妓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描寫的是自已遠行前夜,與情人喁喁話別的情境。起句前四字“燈前欲去”,謂話別將盡,詞人就要離開女主人公。這樣一開頭,似乎已沒有什麼可寫的了。然而“仍留戀”三字,轉而寫出欲去未能、依依不捨的情景,從而引起下面語重心長的千言萬語來。原來,起句用的是頓挫筆法。這是詞人的擅場。它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體現著沉鬱的情感。好比水勢,經過一道停蓄,再奔流下去,就更加洶湧有力。情感沉鬱深沉,傾吐出來便有頓挫轉折之致。起句正是翻進一層地表現出詞人性情的纏綿執著。次句出以虛摹的筆法。詞人預想自己,明朝上了漫漫旅途,離開情人愈來愈遠,而相思之苦,也會愈來愈重。此種苦痛難以堪受,真要到斷腸而後已。這一預想,把詞境推向未來,詞境擴大、伸遠了,便有遠意。同時,也更進一層地表現出愛情的誠摯、深厚。歇拍二句,收回現境,安慰女子說,你不要再傷心流淚,等到那薔薇花謝的幕春時節,我就回來了。從這兩句話語,又可見出女主人公當下的樣子:淚水和著胭脂,掛滿了兩腮。詞情至此,一對心地真誠純厚的戀人,已形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他們情深意合的愛情,已全整圓滿地揭示出來。

下片四句緊緊銜接上片歇拍二句,連為一氣,都是詞人對女子的叮嚀。過片二句是說,不妨歌舞依然,以消閒寂,任隨別人去看吧!言外之意十分明白、堅定:我是相信你的。不過,擔心有個萬一,也是心之常理。所以接著有結尾二句。“金爐應見舊殘煤”其意本是:應見金爐舊煤殘。現在這樣成句,為的是協調平仄和押韻。煤即麝煤,為熏爐所用的香料。這兩句,化用南朝梁吳均《行路難》:“金爐香炭變成灰”句意。熏爐為室中常備之物,故詞人就近取譬說,你看金爐里原來的香炭,燒殘了,就變成了寒灰。詞人衷心祝願,我們像火一樣熱烈的愛情,莫使它輕易熄滅。這番至誠的祝願,不應當只看作是詞人對女子的叮嚀,其實也何妨看作是女子對詞人的叮嚀,毋寧說,這是他們倆共同的心聲。

這首詞的中間四句,隱括杜牧《留贈》詩:“舞鏵應任閒人看,笑臉還須待我開。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但寫出的仍是自己的一片真情實感。因為詞情與詩情相合,故讀來也覺得貼切自然,如自己出。從藝術手法說,可謂善用故典;從情事刻畫說,則又含有新的社會內容。“舞腰歌板閒時按,一任旁人看”兩句,具有深意。雖說是“閒時按" ,但也有不得不如此之意在內。女主人公,是一位歌兒舞女,由於職業、身份的關係,她不得不以自己的伎藝供他人取樂,這種命運對她來說,絕非心甘情願。詞人對她的愛情,建立在對她“不將心嫁冶遊郎”的信任之上,所以才有“一任旁人看”之語。這兩句話語,包含著詞人對女子全部的了解、同情與信任。這懇切的話語,不光是說明了詞人對這位女子的愛情可貴,而且也反映了這位女子對自身命運的抗爭,對純潔愛情的忠實。她雖身為下賤,可是她的心靈卻是美好的。詞人用飽含同情的筆觸,揭示出歌兒舞女心靈的極深層面,這是值得珍視的。

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詩人俞陛云:此首紀臨別之語也。既告以春幕歸期。勿彈別淚;又言但毋忘我,不妨歌舞依然,以消閒寂,宛轉寫來。如聽喁喁情話。取譬爐灰,意新而情摯。(《宋詞選釋》)

近代詞學家楊鐵夫:此別後寄所歡之詞。(“燈前”句)追溯昔日別時情景。是逆入。(“腸斷”句)說到今日憶人心事,是平出。(“未須”句)慰藉之詞。(“待得”句)豫訂之約。(“舞腰”句)“鬧時”應“燈前欲去”時。(“任”二句)傍人尚可任看,奈我則不能見何,“爐”、”煤”脫開。(“莫遺”句)“恩情”拍合。(《周邦彥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