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

蘇州的木刻年畫,在明代中葉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並形成自己獨特風格。清雍正、乾隆年間進入全盛時期,被稱為“姑蘇版”年畫,當時畫鋪作坊有五十餘家,分設于山塘街、桃花塢、北寺塔一帶,年產百萬張以上行銷全國各地,甚至傳入南洋、日本等地,給各地年畫以及日本的“浮世繪”以明顯影響。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

地位


桃花塢木刻年畫始於中葉,盛行於初至太平天國時期,和天津楊柳青年畫有“南桃北柳”之譽。

特點

多在印出墨線後由人工填色而成,色彩誇張,氣氛熱烈。

變遷

早期,以反映城市生活為主,風格雅致,受文人歡迎,與明代文人的發展有關係。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大量外國傳教士到了中國,蘇州開放、兼容,在保留傳統作品時,又出現了大量銅版西洋繪畫風格的作品。
鴉片戰爭後,機器印刷畫進入中國,衝擊木刻年畫,使其逐漸喪失城市市場,走向農村,以反映農民生活為主,比較熱鬧和喜慶。

影響

木刻年畫還飄揚過海到日本英國西德,特別是對日本浮式繪藝術影響較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