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夏,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開闢蘇南根據地。皖南事變後,成立蘇南區黨委。包括第(山)和蘇(州)常(熟)太倉地區。
軍區簡介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誕生。與此同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也宣告成立。為了加強對各革命根據地的地方部隊和民眾武裝的統一領導與指揮,中革軍委正式決定,自1932年起,在中國工農紅軍里建立軍區一級的機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日本軍國主義就發動了大規模的全面侵華戰爭。這時,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人不計前嫌,積極地與國民黨
實行第二次合作。並主動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隨後,陸續在八路軍和新四軍轄區內設立了軍區,以擔負起組織各根據地軍民共同抗日之大任。在華中地區,新四軍於1938~1940年間,成立了江南、江北指揮部,在長江兩岸廣泛發動游擊戰爭。隨著戰爭的勝利發展,新四軍先後建立了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浙東、皖中、鄂豫皖等抗日民主根據地,以組織和推動廣大南方地區的抗日戰爭。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二)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