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正文

新四軍的第1、第2支隊和第 6師及中共地方組織在江蘇長江以南堅持抗日鬥爭的基地。1937年12月南京淪陷,蘇南人民在中共地方組織領導下,紛紛組織抗日自衛團體。1938年夏,新四軍第1、第2支隊在陳毅張鼎丞粟裕傅秋濤率領下挺進蘇南,建立茅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後又東進和北上,發展淞滬和蘇中地區。1939年12月,中共蘇皖區委員會成立,吳仲超、譚啟龍、鄧仲銘先後任書記。1941年 3月,蘇南地區抗日部隊編為新四軍第6師。4月,蘇皖區黨委改為江南區黨委,第6師師長譚震林任書記;建立江南行政委員會,何克希任主任,下轄 5個專員公署,建立了縣、區抗日政府和民眾團體。蘇南軍民不斷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清鄉”,加強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7月,日偽軍在蘇州、常熟、太倉地區“清鄉”,寧滬鐵路被封鎖。9月,蘇常太地區劃歸蘇中管轄。江南區黨委仍稱蘇皖區黨委。1942年5月,第16旅政治委員江渭清兼任蘇皖區黨委書記。1943年 3月,蘇南區行政公署成立,江渭清兼主任。1945年1月,第1師主力南渡長江和第16旅會合,成立蘇浙軍區。隨後向浙西敵後進軍,使蘇南根據地獲得大發展,至7月,西起蕪湖,東至淞滬,北瀕長江,南抵浙西天目山麓已連成一片,建立19個縣級政權。10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蘇南根據地的部隊和黨政幹部北撤至蘇中。

配圖

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