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馬赫迪起義

蘇丹馬赫迪起義

蘇丹人民反抗壓迫的馬赫迪起義 19世紀20年代初,蘇丹淪為埃及的屬地。

蘇丹馬赫迪起義

介紹

蘇丹人民反抗壓迫的馬赫迪起義 19世紀20年代初,蘇丹淪為埃及的屬地。

詳細信息

70年代,英國殖民勢力侵入埃及,並由此向蘇丹滲透。1873年,英國通過埃及國王委派英國殖民者戈登為蘇丹總督,以加快向蘇丹滲透的步伐。英國和埃及的雙重壓迫,激起了蘇丹各族人民的反抗,並終於引發了反對壓迫的武裝鬥爭。 其中最大的一次鬥爭,就是從1881年開始而延續到1899年方告結束的馬赫迪起義。1881年6月,在白尼羅河的阿巴島上,伊斯蘭教徒穆罕默德·阿赫邁德向蘇丹各地發布信函,自稱是先知派來的救世主馬赫迪,肩負著純潔伊斯蘭教、驅逐叛教者和異教徒的使命。8月,穆罕默德·馬赫迪宣布起義,率起義軍殲滅了來犯的埃及軍隊,初戰告捷。隨後,起義軍立即轉移到西部科爾多凡山區,創建根據地,並於12月和1882年3月,兩次打退埃及遠征軍的進犯。起義軍名聲大振。1883年1月,起義軍攻占蘇丹西部重鎮科爾多凡省首府歐拜伊德城。英國以埃及政府的名義,派遣前英國駐印度軍隊軍官希克斯率軍前往鎮壓。同年9月,希克斯和蘇丹總督阿拉丁率領1萬遠征軍從白尼羅河上的杜懷姆出發,向科爾多凡山區推進。11月5日,當英埃遠征軍進至歐拜伊德以南的希甘地區時,遭到馬赫迪起義軍的猛烈伏擊,全軍覆沒。希甘之役後,起義軍威震四方。12月,達爾富爾省省長投降,赤道省省長逃往中非,起義軍直逼蘇丹首都喀土穆。1884年初,戈登再次出任蘇丹總督,積極備戰,準備固守喀土穆。同年3~7月,馬赫迪調集 4萬大軍包圍首都喀土穆,切斷了該城與開羅的聯繫,迫使英埃軍隊困守孤城。與此同時,起義軍還占領了北部重鎮柏柏爾,並迫使加扎勒河省省長投降。至1885年1月26日,馬赫迪指揮10萬圍城大軍終於攻克喀土穆,全殲守敵,擊斃戈登。至此,除幾個沿海城市外,蘇丹全境均獲解放。同年6月,蘇丹建立馬赫迪國,以馬赫迪為元首,定都恩圖曼。不久,馬赫迪突然病逝,由其弟子阿卜杜拉繼位。1896年,英國卷士重來。已獲得新式武器裝備的英軍在基切納指揮下,再次向蘇丹發動進攻。英軍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由北向南逐步推進。起義軍在同年9月的棟古拉戰役和1898年9月的喀士穆戰役中戰敗。阿卜杜拉率起義軍餘部退守科爾多凡省,繼續進行游擊戰,直到戰死。1899年1月,英國和埃及簽訂共管蘇丹協定,蘇丹再次喪失獨立地位,實際上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馬赫迪派教徒從此轉入地下活動。 馬赫迪起義歷時18年,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是近代非洲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反對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在非洲近代反帝鬥爭史上譜寫了重要的一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