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6日 蘇丹發生軍事政變 |
1985年4月6日,蘇丹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達哈卜宣布軍隊接管了政權,解除了尼邁里的總統職務。政變後,武裝部隊紛紛致電達哈卜表示支持,人民走上街頭歡呼政變成功。 這次政變的導火線,是人民民眾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和罷工。3月28日尼邁里前往美國訪問的當天,由於國內基本食品漲價引起民眾不滿,開始示威遊行,並與軍政府發生衝突。人民的抗議示威浪潮一浪高於一浪,全國形勢日趨緊張。4月3日起又接連爆發全國總罷工,罷工人數達兩萬人左右,蘇丹與外界隔絕,空中交通和電話、電訊聯繫全部中斷,反對政府的呼聲遍及全國。軍方鑒於局勢的不斷惡化宣布接管政權,並“將暫時繼續掌權”。 觀察家們認為,蘇丹的發生政變,還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和歷史原因。近年來,蘇丹政府管理不善,計畫不當,又倉促實行經濟改革,使市場蕭條,汽油奇缺,其它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也很緊張。最近又採取貨幣貶值和取消對麵包、汽油以及其它基本生活品的物價補貼,導致物價上漲,更引起廣大民眾的強烈不滿。 造成經濟惡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蘇丹連續四年遭受旱災,農業大量減產,目前災民已達175萬人。 蘇丹1985年實行的國內政策也是導致人民反對現政府的重要原因。1983年7月,尼邁里為加強對南部的統治,把南部分成三個地區;9月尼邁里又宣布在全國實行伊斯蘭法,取締酒類的生產和出售以及一些娛樂活動,這都大大加深了南北之間的種族、宗教和語言方面的分歧和對立。南部人民絕大多數是基督教徒,普遍把這些措施看作是政府對南方的歧視,南部反政府武裝活動隨之更趨發展。 |
相關詞條
-
1985年蘇丹軍事政變
1985年4月6日,蘇丹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達哈卜宣布軍隊接管了政權,解除了尼邁里的總統職務。政變後,武裝部隊紛紛致電達哈卜表示支持,人民走上街頭歡...
-
蘇丹公投
2011年1月9日,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蘇丹的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公民投票。
公投介紹 解讀公投原因 國際社會關注 南方公投結果 南方建國意向 -
蘇丹[蘇丹共和國]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簡稱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
蘇丹[非洲國家]
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語:Republic of the Sudan),簡稱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
蘇丹內戰
蘇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與矛盾,蘇爆發了兩次南北內戰。第一次內戰始於1955年,止於1972年。20世紀80年代初,蘇丹總統尼...
背景資料 概述 爆發原因 殘暴的戰爭 總體分析 -
蘇丹文化
泛指蘇丹國家的人文地理。蘇丹人口2352.5萬人。全國約70%的人信奉伊斯蘭教,20%的居民信奉物教。
背景介紹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政治 軍事 -
2013南蘇丹暴力衝突
2013年12月15日晚在南蘇丹發生的暴力衝突,暴力衝突從朱巴蔓延至周邊地區。衝突已持續超過一周。暴力衝突已造成超過1000人喪生。
事件背景 事件詳情 衝突原因 事件影響 -
達爾富爾問題
蘇丹一覽為了解達爾富爾當前的危機,必須從廣義的角度簡略地審視達爾富爾局勢。蘇丹是非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191萬平方公里,北鄰埃及,東接紅海、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南毗南蘇丹共和國,西壤中非共和國、查德...
蘇丹一覽 達爾富爾 衝突由來 歷史 近況 -
政變
(蘇丹) 1969年,卡扎菲軍事政變(利比亞) 1973年,達烏德軍事政變...,達哈卜軍事政變(蘇丹) 1991年,海地軍事政變,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德國) 1923年9月13日,里維拉軍事政變,(西班牙) 1927年...
簡介 歷史政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