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寺

蘆山寺

蘆山寺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北宋天聖七年(1029)由惠蘭和尚重建。治平二年(1065)欽賜“蘆山普光院”額名。其規模和影響,曾一度與天童寺、雪竇寺齊名浙東。\n。

基本信息

概述

蘆山寺蘆山寺
千年古剎蘆山位於河姆渡原始生態區東北側

歷史

始建於乾元元年(758)。北宋天聖七年(1029)由惠蘭和尚重建。治平二年(1065)欽賜“蘆山普光院”額名。其規模和影響,曾一度與天童寺、雪竇寺齊名浙東。
 

詳細

 

原版本

現存的蘆山寺,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5290平方米。山門、藏經樓及兩側齋樓是光緒十三年(1887)守傳和尚重修的建築,大殿於1995年重建。大殿面闊19.6米,分五間,重檐歇山頂,蓋琉璃瓦,四翼角高高翹起。寺前有一株蒼翠參天的千年銀杏樹,徑圍須三人環抱。樹旁有約240平方米的石砌放生池,水波漣漪,風景宜人,正如宋代學士舒亶《蘆山寺》詩所述:“別開小逕入松關,半在雲間半雨間。紅葉滿庭人倚檻,一池寒水動秋山。”

後加版本

蘆山寺和妙善大師

唐乾元元年(758年),蘆山寺在姚江南岸、蘆山北麓拔地而起。禪寺坐南朝北,處於霍山、竹山、丁家山、白蘆峰、烏石尖之蘆山山脈環繞之中,四周松柏成蔭。據光緒《慈谿縣誌》記載:“蘆山禪寺,縣西南二十里,唐乾元元年置,宋治平二年(1065年)賜‘蘆山普光院’額”。 光緒志還記載了陸游、史浩、舒亶等詩壇大家吟詠蘆山寺之詩作。宋大觀間(1107-1110年)中書侍郎劉逵贊蘆山寺乃“堆青擁翠,秀拔鶴洲鳧渚之上……此亦一方佳景也。”

11

歷經一千多年,蘆山寺幾度興衰,見證著歷史的滄桑。鼎盛時期曾與天童寺、雪竇寺齊名。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大多為光緒十三年時重修,廚房修於清嘉慶六年,廚房前的方井最古老,是治平二年留下的,依然清澈甘洌。現在的大雄寶殿是1995年重建的,可惜廊柱上沒了過去看到過的王安石 “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 之句。山門、石鼓依舊,放生池、普同塔、圍牆正在修復。寺前有一株參天古銀杏樹,徑圍須三人合抱,雖近千歲,依然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據老人說,舊時從洪岙口一路過來,五六里石板路兩側都是松樹林,到寺前更是古松、古柏、古銀杏連成一片,禪寺隱於古樹林中。人到跟前還是只聞鐘聲,不見寺院。如宋大學士舒亶《蘆山寺》詩所描述:“別開小逕入松關,半在雲間半雨間”、“寒雲數簇山南北,不見人家空見煙。”寺前的古樹林毀於上世紀大躍進年代,大多作為土高爐煉鐵的燃料了,僅存的這棵古銀杏還是因為一個叫阿五的孤寡老漢在樹下搭棚居住,被他攔住死活不讓砍,無意之中保護下來的。退休幹部何文江先生告訴我,河姆渡遺址發掘時,他曾從古銀杏鋸去一枝做對比測試,據測試已經九百多年了。於是,我判斷這棵古銀杏和那些砍掉的古松柏,或許是宋治平二年敕賜“蘆山普光院”額時所栽也未可知。遺憾的是,它們躲過了兵亂戰火,卻沒能逃脫愚昧。
公元1960年,已經破敗的蘆山寺接納了從普陀山(包括靈隱寺、七塔寺)遷來的一百零八位僧尼,組建蘆山寺農場,名曰“生產自救”。這些出家人中,有一位就是後來成為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的妙善大師。大師為臨濟宗第四十七世傳人,1944年在普陀山閉關研修天台宗教規,1952年出任法雨寺住持。他一生愛國、愛教,生平“教宗天台,行兼禪淨”,學識淵博,戒行高潔,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堪稱一代宗師。大師在蘆山寺,一住就是二十年,始終把這段經歷看成是一種緣分,把蘆山寺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所以他1979年重返普陀山後,仍然關心蘆山寺,將振興蘆山寺視為己任,親自從普陀山請來一尊觀音塑像,供奉在新建的觀音殿里,大雄寶殿也在他的資助下得以重建。在他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蘆山寺的再度輝煌。
妙善大師在蘆山寺期間,與周圍民眾結下了深厚情誼。據趙偉倫先生回憶,在困難時期,大師有佛教界朋友送來大米、食油之類生活必需品,他會毫不吝嗇地分給當地困難的民眾,受惠於他的人至今還記著他的慷慨、熱心。大師是一個很平凡、很隨和的人,非常時期的大師和他的僧友們,有過許多有趣的故事,人們至今記憶猶新。他在農場果木組管桃園時,雖坐在山頂閉目誦經,但你一走近山下的桃園,他已站到了你的面前,輕功十分了得。僧人中有許多高人。大千法師俗稱鐵頭和尚,他讓當地村民用光棍(毛竹槓)敲他的頭,光棍敲裂而他紋絲不動。有傳聞他是神行太保,有人請他表演,他說晚飯後我去逛杭州吧。有人不信,讓他回來乘火車,以早班車票為憑。他說,我可以買一張車票,但我得連夜趕回來,因為乘車到葉家站已經中午,會誤了上午出工的。結果他一夜一個來回,行走速度讓人瞠目。還有一個叫淨慧的和尚,行伍出身,國民黨少將,抗戰勝利後不願打內戰出家做了和尚。偉倫先生告訴我,“淨慧和尚曾給我寫過一個條幅,記得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筆力蒼勁,對書法很有造詣。我曾問他過去,淨慧和尚說‘英雄到老皆歸佛,宿將還山不論兵’,不願談及。可惜的是,這條幅在文革中也當四舊燒了,否則倒是一個留念。”偉倫先生遺憾地說,“淨慧和尚去世得早,未能摘掉頭頂反革命的帽子,未能等到他一心想回的、能回普陀佛國的那一天。”
記得1977年秋,我去蘆山寺農場接在那裡插隊的堂妹,讓她回來參加爺爺百歲冥壽紀念活動。當時的寺里是滿目狼藉,很多人在天井、大殿打棕櫚繩索。這是我第一次去蘆山寺。面對那么多的勞動者,我不知道哪一位是聞名遐邇、鼎鼎大名的妙善大師。正是我的年輕、無知,失去了一睹大師丰采的機會。如果時光能倒流,我想我一定會拜訪這位高僧的。現在想來,總是無緣啊!

[引用信息]:河姆渡原創文學網 《蘆山寺和妙善大師》作者: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