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紙

藏紙

藏紙產生於公元7世紀中葉,是西藏特有的文化產品。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造紙術後,藏漢兩族的工匠們在當地沒有中原造紙所使用的竹、稻、魚網等原料的情況下,經過多年摸索,生產出工藝獨特的藏紙。 布達拉宮、大昭寺、薩迦寺等處收藏的各類經典所用紙張大都是藏紙,直到上世紀50年代,藏紙還在西藏廣泛使用。千年來,它默默地記錄著西藏的歷史,見證了西藏的文明進程。

藏紙記載西藏文明

“西藏的歷史是記載在藏紙上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等宗教聖地收藏的經書能夠歷經千年風雨而保存完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典籍所用紙張都是西藏獨有的藏紙

藏紙的起源

藏紙的原料藏紙的原料

藏紙是由樹皮纖維及瑞香狼毒藏語即“日加”根部纖維經石灰和土鹼處理製成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語叫“日加”。狼毒花色彩艷麗,主要出現在草原或草場上,為標誌植物,它的出現意味著草場的退化。)因草質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紙久經歲月不怕蟲蛀鼠咬、不腐爛、不變色、質地堅韌、不易撕破、耐摺疊、耐磨等特點。因而被大量用於宗教典籍、政府官文的書寫和印刷。藏紙生產,大都因陋就簡,為手工作坊,由專業工匠指導。效率低,產量少。後因機製紙張大量輸入,藏紙又不適合現代書寫工具及印刷技術的要求,藏紙製造業日趨衰落。以往藏紙生產遍布西藏,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達布、日喀則還有錯那、拉薩、貢布、康區、金東、尼木等地。舊時達賴使用的全部紙張以及向達賴呈察、賞單等都使用從金東地區嚴的紙,攝政和噶倫使用達布地區產的紙。這兩地產的紙張質地薄、耐拉,一面為光滑面,抗折,算為上品。噶廈頒布短敕令時使用錯那產的紙。不丹國產的紙質

地厚、粗糙、易吸墨,故用來印劇經卷。內地的造紙技術吐蕃時期就傳人西藏,因原料短缺等故,未能發展。

過去,藏紙主要用於製作經書卷冊、政府文札、檔案卷宗和日常書寫,用藏紙印製的經典古籍,保存千年仍完好無損。如今,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給藏紙帶來無限商機,以藏紙為原料的皮紙繪畫、雨傘、太陽帽、禮品包裝袋等工藝品熱銷西藏各個旅遊景點,讓遊客愛不釋手。

藏紙的

材料材料

藏紙的所有材料都是來自於,主要的原料有:1、白芷葉;2、沈皮香 6、大麻 7、托木樹的樹根等上述材料也有優略之分。白芷葉是造紙的最佳材料。生長在森林、柏樹叢、砂地、無岩之地為最佳,生長在沙地和紅土地等地的堅硬無比難以煮熟,且色泛黃,此材料為次品,而皮厚蟲蛀著為下品。沈香皮為造紙的次品材料,但作厚紙經卷應選此原料。而製紙的下品原料應屬瑞香狼毒,因有毒而不易蟲壞,能保存長久。其他上述材料是主要原料的輔助材料,稱有著其他優點。

古藏紙製作工藝

藏紙的製作首先要采剝樹皮;其次是曬乾;第三是磨平或用小刀將把粗皮剝平;第四是水煮;第五是放在石頭上用木槌敲打到泛白為止;第六是再一次水煮;第七是為了催熟加澱粉;第八是用紗布過濾整平;第九是整平後曬乾;第十是起毛的紙張打磨,整理紙張的薄厚和處理紙張的柔軟和光澤度;第十一是在小麥粉的水煮紙張在這裡蒸乾。貢確丹增先生的《工巧器發尖水珠》中記述:紙張用白螺搗揉會變得柔軟泛藍;用石頭易搗揉但易燒壞;青白瑪瑙搗揉會出現花紋;銅鐵搗揉會產生鏽斑;最佳搗揉器為黃天珠,用此搗揉器紙張色優且柔軟。但很難尋到,不過可以用角和瓷碗,或者用良駒頭顱和瑪瑙等珍貴替代,稱此材料優於柔滑堅硬的石頭。可見這些都是藏族先輩們為了能夠製造出更好的紙張而探索和研究出來的寶貴經驗。

藏紙的特殊製作方法

藏紙藏紙

用 金、銀等珍寶書寫經卷所用藍褐紙的製作方法為:黑礬冷卻後,除去雜質,於未出正氣得澤漆與硼砂混合用紗布過濾,多量的酸麥酒和少量的硼、黑礬混煮後,塗在紙上測試,倘若紙變黑則表明煮熟,從鍋中取出冷卻,然後將藏青果搗碎水煮在紗布里過濾再把上述製成的在液體中浸泡,烘乾而成。在《雪域文庫》中記述:“紙浸泡在藏青果搗碎後泡水至發黃液體中,稍晾乾後,再浸泡在青稞酒中,如紙張變色即為上品藍褐紙。稱僅藍褐紙也有很多製作方法。

藏紙藏紙

藏紙的特點

藏紙製作的筆記本藏紙製作的筆記本

一、存放時間長,不被蟲蛀;

二、外廓不會被蟲壞或鼠食;

三、不因時間長久而損壞;

四、字跡不會模糊;

五、容易搬運和藏至高閣;

六、質地柔軟;

七、墨汁不易滲透;

八、堅硬而具有光澤;

九、長時間閱讀對眼睛沒有副作用;

精美的藏紙精美的藏紙

十、廢止也可以再利用成工藝製品,如肖絲和熱絲(藏族跳神時所用面具的製作原料)主要原料。很多研究藏紙的專家都認為藏紙是藏族先民的智慧結晶。

雪域奇葩

作為雪域高原孕育出的神奇而獨特文明的一部分,藏紙的新生不是一個特例。近年來,在來自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保護下,唐卡、藏戲、藏醫藏藥等眾多藏傳文化瑰寶,也都逐漸從傳統走向現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