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大杏

藍田大杏

藍田大杏,陝西省藍田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帶,具有溫暖、雨量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生產潛力大的特點。境內由於半封閉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響,氣候的地域類型豐富多樣,對形成較高的作物產量和良好的品質是極為有利。藍田大杏果實圓形,果皮金黃色,果肉橘黃色,個大均勻,果肉纖維少,漿質多,果味甜香可口,果核近圓形,離核,仁味甜。獲陝西省無公害產地認定、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產地環境

藍田縣地處關中東部,隸屬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渭南、華縣、洛南、商州、柞水等縣市相望,北部以橫嶺臨潼區為鄰,西部與長安區灞橋區接壤。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
藍田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南部為秦嶺北麓延伸地帶,東部為驪山南麓溝壑區,中西部川原相間,灞河水系鑲嵌其中,藍田地貌類型分河谷沖積階地、黃土台塬、黃土丘陵、秦嶺山地。藍田縣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帶。具有溫暖、雨量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生產潛力大,但氣象災害亦多且頻繁的特點。境內由於半封閉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響,氣候的地域類型豐富多樣,為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藍田縣多年平均太陽輻射值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077.1-1845.1小時。豐富的光照資源及其與作物生長期匹配一致的特點,對形成較高的作物產量和良好的品質是極為有利的。藍田縣多年平均氣溫13℃,≥0℃積溫4826.7℃,持續期長達299天;≥10℃積溫4224.6℃,持續期長達204天;≥20℃積溫2488.0℃,持續期長達98天,無霜期212天。宜於喜涼和喜溫作物生長,可滿足一年兩熟作物的要求。藍田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33.3MM,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為53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熱同季為其主要特點。屬於濕潤而微顯水分不足的區域,若無特殊的氣候異常,這種水分條件對旱作農業的需水是基本滿足的。

品質榮譽

藍田大杏因當地海拔差別於6月初至6月20日成熟上市,果實圓形,果皮金黃色,果肉橘黃色,個大均勻,平均單果重100克,果肉纖維少,漿質多,可溶性固形物12.3%,總糖9.3%,可滴定酸1.5%,果味甜香可口,果核近圓形,離核,仁味甜。1992年5月“全國杏李資源與利用學術交流會”在藍田召開,百名與會專家對藍田大杏的外形、口感、營養及健腦益智的藥療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2006年獲陝西省無公害產地認定,2007年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8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並註冊了“媧氏”商標。1992年第四屆全國杏李學術研討會在藍田召開,與會專家對藍田大杏生產給予了充分肯定。產品遠銷海口、南寧、深圳等地,市場十分俏銷。

生產情況

藍田是大杏的優生區,產區主要分布在華胥鎮泄湖鎮三里鎮、金山、安村、前衛、玉山、小寨等鄉鎮,主要品種有藍田大杏、金太陽金剛拳、凱特、菜子黃、麥梢黃等。
藍田大杏種植歷史悠久,傳在伏羲、女媧創世之時,因吃了其母阿氏親手所植大杏樹的百年之果後,靈氣頓生,方得河圖洛書,畫八卦、創文字、鍊石補天,建立了華夏遠古文明之基。21世紀初,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加大大杏基地建設,建立5萬畝高標準無公害的示範園。高度重視產品貯藏,加工和市場開發,成立了大杏協會。目前,全縣大杏栽植面積3.4萬畝,掛果面積1.8萬畝,年產大杏1820萬公斤。產、包、銷一條龍的服務,已將藍田大銀杏銷往全國各地。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藍田縣華胥鎮媧氏杏果專業協會申請對“藍田大杏”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08年8月31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泄湖、三里鎮、安村、前衛、孟村、金山、三官廟、厚鎮九個鄉鎮。以華胥鎮為主,海拔高度在603.0-763.6米,地處東經109°11′25.93″-109°26′34.17″,北緯34°14′03″-34°16′0.58″。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08-07-0005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