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亭

薛亭

薛亭 男,原名畢興耜。1924年出生於萊蕪朱胡同峪村。194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7月參加工作。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1942年9月調濱海銀行、12月調沭水縣委工作。1947年3月任莒南縣興雲區委代理書記,同年7月任莒南縣桑莊區委書記。1949年2月任莒南縣副縣長,1951年4月任縣長。1952年12月任莒南縣委書記。1956年10月任臨沂地委副書記,1959年2月任書記處書記。1963年7月任臨沂地委書記,同年12月被選為中共山東省委員會候補委員。任職期間,號召全地區治山治水,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推行“稻改”。1965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達120萬畝, 被中央命名為全國農業先進區。1976年2月擔任山東省水利局局長、黨組書記。在離開臨沂4年後,薛亭於1979年7月21日在濟南病逝,年僅55歲。

個人履歷

薛亭出身農民家庭。194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1942年9月起,歷任濱海銀行發行科科員,中共沭水縣委、莒南縣委組織部幹事,中共莒南縣興雲區委代理書記、桑莊區委書記,莒南縣政府秘書科長、副縣長、代理縣長,中共莒南縣委委員。1951~1956年,歷任莒南縣縣長,中共莒南縣委副書記、第二書記、書記,莒南縣人民武裝部政委。其間,自1954年始任中共臨沂地委委員、常委。1956年6月任中共臨沂地委副書記,1957~1959年兼任中共郯城縣委書記。此後相繼擔任中共臨沂地委書記處書記、地委書記,臨沂軍分區政委、第一政委,中共山東省第二屆委員會候補委員。1969~1975年5月,歷任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臨沂地革委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臨沂地革委主任,中共臨沂地委副書記、書記。1975年5月後,任山東省水利局局長、黨組書記。

主要事跡

在他39年的革命生涯中,有35年是在臨沂度過的。作為臨沂地委的主要負責人,在幾十年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他為臨沂人民留下了許多值得稱道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工作中,薛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1952年冬,沂水地委根據上級要求,召集各縣縣委書記開會,部署在全區開展“三反”、“五反”運動。這場運動來勢甚猛,上海、天津等地已揪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老虎”。按照當時政策的規定:貪污1000元者是小“老虎”,貪污1萬元者是大“老虎”。薛亭回縣後,經過認真地排隊摸底,便向地委匯報說:莒南縣沒有“老虎”。為了出“戰果”,當時有人提出“猴子不爬竿,多打幾鞭子就行了”的所謂經驗。在這種形勢下,薛亭敢于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作出“莒南沒有老虎”的客觀結論,是十分不容易的。後地委派員到莒南進行了解調查,肯定了薛亭的匯報。在“大躍進”時期,浮誇風在全國盛行。由於產量越報越高,統購任務亦隨之加碼,加之1959年雨水過多,全區糧食減產已成定局。面對這一實際,作為地委代理書記的薛亭決定,一是在糧食產量上要實事求是,不能再吹了;二是要派人外出買菜籽,多種蔬菜,把地瓜秧等能吃的東西都收藏起來以備冬春食用。當時有人向省反映:臨沂所報糧食產量打了折扣,省委為此將薛亭等地委負責人叫到濟南,批評臨沂有本位主義。薛亭據理力爭,向省委領導講明臨沂留的糧食確實不多,多數村莊平均每人每天不足半斤糧,並說如瞞產不報,願受省委處分。後省委負責人到臨沂縣的王橋和郯城農村親自調查,方知薛亭所說的情況屬實,遂削減了臨沂地區的徵購任務。由於薛亭較好地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所以在三年困難時期,臨沂的饑荒程度較之別處相對較輕,並在最困難的1960年接待安置了惠民等專區的6萬災民來臨沂度荒。

薛亭善於調查研究,總結基層經驗,在開展每項工作之前,都要先把樣板樹起來,再組織全區幹部學習推廣。在他任莒南縣委書記時,就抓出了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何家店、石泉湖等一批先進典型,其中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3個典型,是經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表揚的。特別是毛澤東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的批示,鼓舞和啟發全區人民掀起了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高潮。在擔任地委書記後,薛亭又抓了孟良崮、牛角崮、龍山等治山樣板和汪溝、布窪等治嶺樣板,並總結了豎水橫流、挖溝修堰、綜合治理、保持水土等許多經驗。臨、郯、蒼地區原是澇窪平原區,是有名的沂、沭河“洪水走廊”。為了徹底改變這裡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糧食增產增收,時任地委副書記兼郯城縣委書記的薛亭,先在郯城馬頭區的採蓮湖試種水稻,獲得了成功。主持地委工作後,又對在“大躍進”時期興建的30餘座大中型水庫進行了配套工程建設,在下遊興建

了若干大型灌區和支幹渠。在解決水源後,又抓了臨沂縣的東張屯、塘崖等幾個“稻改”典型。1961

年,地委分批組織縣、社、村幹部到這些單位參觀學習,然後在沂河中下游的縣份全面推廣。經過3

年的“稻改”工作,到1965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20萬畝,使原先的易澇窪地變成了稻浪滾滾

的“山東江南”。

社會評價

薛亭關心民眾生活,體貼人民疾苦,具有很強的民眾觀念。1957年夏季,因連降暴雨,沂河洪水陡漲,導致郯城縣重坊河堤決口。薛亭得知後,便坐船趕赴災區,當看到災區民眾的困難景況後,他難過得掉下了眼淚。他一面查看災情,一面組織船隻轉移民眾,一面安排民眾生活,搭臨時住棚,連續四、五天沒有睡覺。1960年春,薛亭下鄉調查,發現不少地方民眾生活極度困難,十分難過地對縣委書記們說:“弄虛做假,苦了民眾,教訓很深啊。”當副專員兼沂水縣委書記張清波向他建議:一是立刻解散食堂,二是在民眾斷炊的情況下,山上路旁的樹如果被民眾砍了、燒了,不要追究民眾的責任時,薛亭堅定而又果斷地回答說:“要千萬保住民眾的生命,一定要幫著民眾渡過難關,如上級追查責任由我負責。”當時,中央尚未下達調整政策,在此情況下做出上述決定,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的。

他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薛亭的一貫工作作風和政治品質。臨沂“稻改”成功後,被中央命名為全國農業先進專區。《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和《大眾日報》相繼多次發表社論、評論和報導文章,讚譽臨沂人民是“社會主義時代的新愚公”。1964、1965兩年間,從中央到全國各地,來臨沂參觀的領導和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在一片讚揚聲中,他為防止幹部出現自滿情緒,多次召開會議,通過學習中央、華東局和省委的指示與《人民日報》社論,查找差距和不足,較好地防止了各級領導幹部滋生自滿自驕情緒。當中央決定在北京農展館將臨沂的事跡辟專板展覽介紹時,薛亭反覆強調,要宣傳黨的集體領導,宣傳廣大幹部民眾改造自然的革命幹勁,不準宣傳地、縣領導人個人,更不要宣傳他自己。在展出設計版面中,有一個“臨沂地委書記薛亭在稻田研究水稻生產”的鏡頭,記者幾次請他拍照均被拒絕,後只好按照他的意見,改為一位地委副書記的鏡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