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歌

薌歌

中國福建曲種。流行於福建南部沿海一帶,20世紀20年代末,台灣歌仔回流到閩南以後,以漳州(薌城)為中心,吸取了錦歌、南詞、潮曲的音樂素材發展而成,故曾名改良歌仔。由於薌曲形式簡便,易於傳唱,受到沿海一帶碼頭工人、建築工人及城鎮居民的喜愛,廈門市就有40多個業餘歌仔館,龍海城鄉有200多處歌仔陣。薌曲的傳統曲目主要來自錦歌、歌仔和南曲;新創作的曲目有《骨肉情深》、《人民眼睛亮堂堂》等,1958年曾出版了《薌曲選集》和薌曲唱本

簡介

薌歌屬於中國曲藝曲種中鼓曲類曲種中雜曲的一種,亦稱薌曲或薌劇。

薌歌薌歌

流傳於福建南部沿海一帶。20世紀20年代末期,台灣歌仔回流到閩南以後,以漳州(薌城)為演唱基地,吸取了錦歌南詞潮曲的音樂素材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曲藝形式。後流傳到廈門、同安等地。開始稱為“改良仔調”,受到沿海一帶碼頭工人、建築工人和城鎮居民的喜愛。廈門市有40多個業餘歌仔館,龍海城鄉共有200多處歌仔陣。後因主要形成於薌江流域,又不同於台灣歌仔調,遂定名為薌曲。50年代以來,由於薌曲形式,簡便易於傳唱,能及時反映現實生活,成為閩南地方主要的曲種,並衍變出同安的“荷葉唱”、廈門的“大廣弦說唱”等形式。新創作的作品有《骨肉情深》《人民眼晴亮堂堂》等。傳統節目大多來自錦歌、歌仔和南曲。1958年曾出版《薌曲選集》和薌曲唱本。廈門、漳州、龍海等地普遍組織了業餘薌曲興趣小組或研究社,開展傳藝、演唱和創作研究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