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地址:紹興市石家池沿131號
校 長:方明江
副 校 長: 施渭妃
書 記:魯美娟
正校級協理員:金萍燕
學校簡介
蕺山中心國小的每一級粗糙厚重的石階,每一株蒼老虬勁的大樹,每一棵斗雪傲霜的小草,都記載著這裡一部歷史悠久、氣
勢恢弘的教育史,都激勵和見證了她一百多年來勵精圖治、開拓創新的歷程。濃密的樹蔭間隙猶如時空隧道,將我們拉回到蕺山中心國小的前身。南宋乾道年間,山陰學者韓度及其孫韓性在蕺山講學,創蕺山相韓舊塾,元代大畫家王冕曾在此蒙學。學校自此發軔,經明代的證人書院,清代的蕺山書院,輾轉遞嬗,弦歌相繼,至今已歷八個世紀之久。明末大儒劉宗周--這位被《明史》寫下八千餘言長傳的一代宗師,親自講學,創立了著名的蕺山學派,被後人譽為"千秋正學"。當時慕名前來求學的,有清代史學開山之祖黃宗羲、著名戲曲理論家祁彪佳、繪畫大師陳洪綬、思想家陳確、文學家張履祥以及姜希轍、章正宸、王毓耆、熊開美、周之璿、葉敦艮、葉廷秀等一代名士。這裡人文薈萃,名師踵至,明代文學家陳子龍、清代史學家全祖望、史地學家齊召南、哲學家徐庭槐、文字學家段玉裁、經學家孫星衍、史學家莫晉、文學家蔣士銓、理學家宗稷辰、文史學家李慈銘、文學家馬傳煦等名家大師曾擔任主講或院長,培養了一大批經世致用的傑出人才。梁啓超在《飲冰室文集》中贊道:"江浙名人大半出於門下!"1902年冬,近代民主革命著名活動家徐錫麟和錢繩武等改蕺山書院為“山陰縣學堂”,開紹興城區班級授課制教育之先河。徐錫麟曾多次在這裡講課,給學生播下了愛國的種子。"五四"時期,學生多次參加愛國宣傳運動。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幾度將校舍毀壞甚至夷為平地,全校師生輾轉徐山、馬鞍、王家棣、東關、裘村等地,在艱難困苦中堅持敵後辦學。
2003年12月18日, "這所承蕺山先生劉宗周遺風,得家鄉偉大教育家蔡元培關愛,而又培育出諸如陳建功、范文瀾等著名現代學者的學校"(陳橋驛贊語),舉行了隆重的百年慶典和新校奠基儀式。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校友共慶百年輝煌,同祝美好未來。在慶典儀式上還舉行了《百年校志》的首發儀式。紹興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校友車越喬先生捐款70萬元,用於體育館的建造。
2005年5月26日,新校落成,省、市、區領導和嘉賓參加了隆重的慶典儀式,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鄉賢陳橋驛先生為新校題寫了《碑記》。
新校址位於紹興市區石家池沿 131 號,占地約44畝,總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現有宗周樓、宗羲樓、建功樓、文瀾樓、洪綬樓、李蓮青體育館等現代化建築,是一所綠意盎然、內涵豐富、校園文化深厚獨特的花園式學校。東面是風景秀麗的蕺山風景區,南面是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曲徑荷池所組成的休閒廣場,北面是環城河,西面是石家池河,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步入校園到處能感受到協調、秀美和大氣。
新學校設計理念超前,設施配置一流,智慧型化系統一步到位,包括電腦網路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智慧型化音響系統、智慧型化通訊系統、智慧型化監控系統、多媒體投影系統和紅外線報警等七大系統。學校現有計算機房三個、語音實驗室兩個;體育館、圖書館、校史陳列室、電子閱覽室、學術報告廳、電視演播廳、舞蹈排練廳、塑膠運動場和健身運動區各一個;音、體、美、勞等各種專用教室一應俱全,並裝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學校還給每個教師配置了液晶電腦,全面實行無紙化數字式辦公。
當我們翻開蕺山中心國小厚重的校史時,不難發現,一百多年來,全體師生始終將"誠敬"校訓,"尚德、強身、勤學、報國"校風,作為學校的靈魂和精神,持之不懈地追求。
秀麗的蕺山,您一定記得,一百多年來,是一代代名師鑄就了蕺小的輝煌。
這裡的教師忠於職守,以造福桑梓、培育人才為己任。從建校至今,據不完全統計,曾在校任教的教職員工有400多人。著名詩人、民國時期教育部代部長劉大白也曾在這三尺講台上,激揚文字。現在職的85名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3名,國小高級教師45名;有省級名師、名校長培養人選、市級優秀校長、十佳青年教師標兵、模範班主任、 學科帶頭人和教壇新秀等20多名,在職教師中,有500餘人次在全國、省、市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文章。
旖旎的蕺山,您一定深深地知道,是改革創新鑄就了蕺小。
1917年,省、縣視學到校視察,評語為:"學生日誌、自治會、演講會等首先提倡,立法用意,允為各校楷模"。隨著時代的前進,學校不斷加快改革的步伐。1986年,率先開辦了家長學校,辦學形式不斷深化,連"祖字輩"也進了課堂,因此榮獲"全國優秀家長學校"稱號。1997年,校社區雛鷹假日大隊的成立,拓寬了德育工作的渠道,"到陽光下去,到大自然中去",成了學校響亮的口號。1998年以來更是探索出了一條以"人本、校本、成本"為辦學理念來經營學校的成功之路,創下了多個紹興第一:第一所實行"三制"改革的示範國小,使教師的才華和敬業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第一所實行小班化教育的學校,通過雙語教學的超前實施,填補了市區學校新的辦學模式的空白;第一所開設劍橋少兒英語等級考核培訓和少兒計算機套用能力培訓考試的學校,促使學校改革不斷深化;紹興市第一個班班實施多媒體教學的學校,讓計算機、視頻展示台、58寸大螢幕數位化光顯背投電視機和空調,進入了每一個教室;全省第一個實施"學生學習權益"課題研究的學校,為教育專家、各級領導所關注,相關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國、省、市獲獎;全省第一個建有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模擬基地的學校,從而成為學校的又一個亮點。
鍾靈毓秀的蕺山,您一定深深地了解,是特色鑄就了蕺小。
學校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己任,以"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為辦學思路,力創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鏇律,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學校教育文化建設為載體,社會、親職教育為結合點,人格完善為育人宗旨的素質教育模式。
學校十分重視作文教學,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1996年成立了文學社團--"蕺麓文學社",1998年創辦了文學刊物--《蕺麓芳草》,並以此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作文教學取得累累碩果,學校現為浙江省作文教學研究協作學校,連續五年榮獲全國"美育杯"作文競賽集體特等獎。4位學生合作寫成的14萬字的小說--《微笑的星星雨》也曾經轟動古城紹興。《國小語文教師》、《錢江晚報》、《紹興日報》等都先後以《名校語文教學》為題報導了學校作文教學的成果。
學校歷來重視英語教學,早在1916年,"縣視學"對本校的評語是:"英語用啟發式甚善。" 自1999年以來,外籍教師進課堂,已成為學校英語教學的亮點。自2000年開始,每個年級都開設了英語課,每年一屆的"劍橋杯"英語節活動更是學生相互交流、展示英語學習成果的舞台,諸多措施,為學生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構築名人文化,營造書香校園,打造人文蕺小已成為學校新的特色。學校努力追求歷史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將學校不同發展時期的事件與人文景觀作為發揚學校豐厚的教育文化底蘊,和成長過程的歷史見證來加以創造,利用其特殊的內涵與魅力給師生以精神上、品格上、藝術上的薰陶。
古老的蕺山,您一定深切地體會到,是累累的碩果鑄就了蕺小。
優質的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誠如校歌所云:"鍾毓從來久。"一百多年來,學校已有畢業生超萬名。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1909年就畢業於我校,曾任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等職,曾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
"我幾十年沒有回到紹興來了,今後一定要找個機會回紹一趟,也一定要回母校重溫國小生生活,大概校舍變化很大,處處不免有陌生之感了。祝老師同學們進步無量!"這是一九六四年范文瀾給母校的信。
"做到老,學到老。"這是著名數學家陳建功1964年給母校的題詞,他與范文瀾同一屆畢業, 1955年同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生物學家周建人、教育家朱兆萃、公共衛生學家金寶善、農業獸醫學家蔡無忌、稽山中學首任校長徐柏堂、當代知名教授沈慶垓、愛國美籍華人、加州大學教授馮澤雲、紹興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車越喬、奧中友協副主席魯家賢、著名書法家沈定庵等都是在這兒受到啟蒙!
早在1920年,學校就被授予"浙江省優良國小",自1996年以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家長學校"、"浙江省雛鷹紅旗大隊"、 "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浙江省綠色學校"、"紹興市文明單位"、"紹興市示範學校"等集體先進近60項。
學校還被確認為"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國家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外語教學實驗學校"、"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現代教育研究中心實驗學校"、"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實驗基地"、 "浙江省小班化教育實驗學校" 、"紹興市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示範基地"等。
一百多年來,蕺山中心國小曾經為千萬學子指點過前行的航向!曾經給莘莘學子以堅韌的信念和不息的動力!
百年歷史!百年磨礪!百年輝煌!從蕺山書院到山陰縣學堂,從昔日的"縣一"到現在的蕺山中心國小,從蕺山南麓到蕺山西麓,一代代的莘莘學子,將依然在蕺山腳下孜孜以求,從這兒邁開堅定的步伐,奔向那壯麗的人生之旅!百年名校必將譜寫新的輝煌!
學校歷史(至1995年):
1.1949年以前教育大事記:
春秋·越王勾踐七年(前490年)
勾踐歸國,開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采蕺於此,因名“蕺山”。
宋乾道(1165-1173)
魏國公韓琦之裔韓冠卿講學蕺山,稱貫道先生。
元延礻右(1314~1320)
韓琦八世孫韓性,字明善,蕺山講學,四方學子,集於其門。時人敬稱韓先生,賜謚莊節先生。王冕為其弟子。
明天啟崇禎間(1621-1644)
蕺山學派創始人劉宗周③自天啟起訖崇禎末,在蕺里書院講學。立證人講會,於月之三日,集門人講肄。主“誠敬”、“慎獨”之說,提倡躬行實踐。從游者有黃宗羲、祁彪佳、陳確、陳洪綬等。
清順治三年(1646)
劉宗周弟子張應鰲(字奠夫)嗣主蕺山證人講會。
康熙五十五年(1716)
紹興知府俞卿重修蕺里書院。改額“蕺山書院”。延師聚徒,復置學田13畝,歲收以供餼廩。
乾隆五年(1741)
是年起,知府周范蓮延孫灝、方 如、陳兆侖、徐庭槐諸名宿相繼主講蕺山書院。
乾隆十三年(1748)
是年,紹興知府杜甲請全祖望主講蕺山書院。
乾隆三十一年(1766)
是年起,鉛山蔣士銓擔任蕺山書院院長,至三十六年(1771)離職。
乾隆四十八年(1783)
邑人陸凱向蕺山書院捐錢千緡,以廣膏火。
乾隆五十七年(1792)
邑紳孫連玉續捐田十畝七分,並為書院置辦課桌若干件。
康
熙以來,院舍屢有擴建,規模日趨宏大。至乾隆末年,書院基地總計8?514畝。院舍南向,臨街頭門三間,有左右耳房。向北沿山徑曲折而上,經儀門,門內迤東有屋十八間,為生童讀書之所;旁設廚房二間。再上稍東為 竹亭,亭西為二門,門內為廳,廳西南有堂屋五楹,為昔劉宗周講堂;亭北拾級而上有屋一區,門東向,為證人講社。另有清暉樓、來英閣等建築。
(基地地號:羔字159號中地5?156畝;羔字135號中地3?358畝)
嘉慶八年(1803)
魏晉錫任蕺山書院院長,俞生生為教授。
同治四年(1865)
是 年 李慈銘任蕺山書院院長。
光緒二十八年(1902)
十 月 本校成立,名山陰縣學堂。
先 是 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通令全國改各地書院為兼習中學與西學的學堂。厥後,徐錫麟、錢繩武、王述曾、徐偉等創議改蕺山書院為山陰縣學堂,以啟迪民智,教育人才。本年春季,呈準籌設。徐錫麟參與籌備與諸同仁協力興辦,改建蕺山書院舊宇為校舍、置辦設施及延聘教員,至本月告成。學務處照會錢繩武為學堂堂長,徐錫麟為總理。經費以書院原有款產之收息充之。
自此,本校開始近代紹興城區普通公立國小之歷史。
光緒二十九年(1903)
正 月 二十日(2月17日)開學。設甲、乙兩班,學生共36人,職教員9名。
光緒三十年(1904)
春 堂長錢繩武辭職,國文教員陳邦翰繼任為堂長。添設丙班,共3班,學生53人。
光緒三十一年(1905)
正 月 行開學式。徐錫麟到校演說。
三 月 遠足蘭亭。刊布《山陰縣學堂章程》。
秋 參加山會兩縣學堂體操運動會會操(是會由徐錫麟發起,秋瑾與會)。
光緒三十二年(1906)
八 月 旅行三江。(嗣後,除抗戰時期外,學生遠足或旅行,歷年舉行)
光緒三十三年(1907)
六 月 陳邦翰辭職。縣署照會何勛業為堂長。
七 月 添設丁班,共4級,學生76人。
光緒三十四年(1908)
三 月 舉行懇親會(家長會)。
九 月 本校舉行首屆運動會。
十二月 第一屆畢業,計徐受謙、陳建功、茹秉銓、朱祖榮、孫達蘭、范文瀾、朱兆萃、蔡永銓、吳邦藩、何乃豫、莊子良、陳曰濤、湯貽湘、陶治安、施寶懿、孫芬蘭等16名。成績依次為最優等3名,優等10名、中等3名。
清宣統元年(1909)
正 月 會稽縣學堂與本校合併,因改校名為浙江紹興府山會官立高等國小堂。同時成立附屬初等國小堂,照會任月坡為堂長。
春 在校部東首建成學生自習室6間;改建戒珠寺東廂樓屋9楹為職員、學生寢室。
六 月 原會稽縣學堂學生金寶善、秋錫甲等畢業。
九 月 與山會初級師範學堂聯合開運動會。
十二月 第二屆畢業,計徐柏堂等20人。
宣統二年(1910)
五 月 舉辦學藝會。
十二月 第三屆畢業,計沈光燾、何益新、邵元濟、蔡無忌、阮家 等23人。
宣統三年(1911)
正 月 何勳業辭職,鍾壽昌繼任為堂長。
同 月 附設簡易識字學塾,借戒珠寺大殿西側為教室。
七 月 鍾壽昌辭職,李宗裕繼任為堂長。
十二月 第四屆畢業,計田錫誥等26人。
是 月 戒珠寺住持僧卓三,糾集僧眾數十人來校逼索東西廂房屋,肆行搗毀,校中檔案表簿多被損壞。
民國元年(1912)
二 月 山會兩縣亻並稱紹興縣,因改校名為紹興縣立高等國小校。
是月起,學校經費向紹興縣公署支領。原蕺山書院田租、屋租及股息等項悉歸縣自治委員經理。
三 月 初,李宗裕辭職,張漢黎繼任為校長。附屬初小校因校舍被寺僧占回停辦。高小部宿舍不敷,挽紹興軍政分府秘書謝斐麟及縣署教育科長孫戎卿仍向戒珠寺借用。16日,開學,設高小4級,學生170人,職教員10人,校工3人。
六 月 10日,全校師生整隊恭送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三烈士栗主入祠。
十二月 第五屆畢業,計滕祥生等21人(是屆後,高級畢業年限由4年改為3年)。
民國2年(1913)
一 月 經紹興縣議會民國元年第一次議決案核定本年經費銀圓3483元。
二 月 全校學生引種牛痘疫苗。學校裝設電燈,添置校具及圖書器械。開拓校東隙地為校園。
四 月 20日,城區第四校校長率學生70餘人來校參觀。
十一月 10日,本校發起,與全縣學校開聯合運動會。本校學生祝其祥奪得徑賽錦標,祝其雄單槓表演,全場嘆為觀止。
民國3年(1914)
九 月 恢復附屬初小校,由張月樓兼校長,以高承祖為初小部主任。校址設在東麓天王寺內。
民國4年(1915)
一 月 附設商業補習學校開學。(學習年限一年半,於1916年7月辦理畢業,計錢芝田等9人)。
四 月 30日,北京兒童藝術展覽會認本校送展成績品為優良,由教育部發給甲等獎章2枚,乙等獎章2枚。
同日,紹興縣公署視學馮守愚到校視察。評語為:“教員教授詳明,管理周密;學生勤奮向學,馴良守規。”
從本月起,囑學生記載《個人日誌》。
十 月 2日 縣視學馮守愚到校視察。評語為:“是校辦理頗有精神,首先提倡學生日誌,足稱特色。”
同 月 10日,會稽道視學韓華到校視察。評語為:“規模整飭,教授認真,各項成績斐然可觀,尤以手工最為出色。”
民國5年(1916)
一 月 30日,戒珠寺住持允祥同僧眾到校逼索廂房,將學校雨棚、盤梯等搗毀。
五 月 設手工教室,置備手工教桌6頂及手工器具。
六 月 1日,法學博士金泯瀾到校參觀,校長請其演說一小時。
九 月 校長赴南通參觀教育。
十一月 26日,前教育總長蔡元培在城區覺民舞台演說,全體學生赴會場聽講。
是 年 縣視學於5月10日、10月26日兩次到校視察。評語分別為:“各科成績優美”,“張校長教授英語用啟發式甚善。”
民國6年(1917)
一 月 1日,張月樓辭職,管理兼教員沈光煦繼任為校長。3日,舉行職教員會議,商定教授、管理、訓練各綱要。
二 月 10日,遵縣署令,改校名為紹興縣立第一高等國小校,附屬初小校改稱紹興縣立第一國民學校。同日,修改學校簡章,編訂各項規程及職員服務細則。12日,南北統一紀念,行紀念會式。27日,學生自治會成立。
三 月 4日,設體育器械室。6日,學生演講會成立(每周六下午舉行一次)。20日,紹興師範講習所所長張蓬仙、教員杜志文率甲級學生53人到校參觀。30日,箔業學校校長陳中梁率學生56人到校參觀,並與高小部學生聯合排演舞蹈、啞鈴操等2小時。31日,參加全紹國小聯合運動會。
四 月 9日,浙江省視學何炳松到校視察。評語為:“校舍適宜,布置合法,管理、教授俱見認真。學生日誌及自治會等,尤足資他校之模楷。”
五 月 2日,縣視學馮守愚到校視察。評語為:“沈校長接辦以來,對於校務積極進行,關於學生自治會、演講會等首先提倡,立法用意,允為各校模範。”15日,全紹國小成績品陳列所成立,本校送去學生成績品263件。17日,本縣勸學所所長阮彬華、勸學員孫家驥到校視察。23日,懸校訓(誠敬)匾額於禮堂。27日,浙江省立農業學校教員劉寶書、陳雄飛、沈季和率學生26人到校參觀。
六 月 11日,道視學徐賢學到校視察。
七 月 1日,校友會成立。13日,新建樓屋5幢,改建樓屋6幢開工。縣公署派自治委員湯建中、張鍾沅督理工程。
是 月 附屬國民學校第一次畢業,計金念曾等19人(其中有女生傅淑卿1名)。
十 月 25日,基督教教育會視學蔣昂、越材中學校長聶士麥、教員馬競來校參觀。
十一月 11日,縣視學馮守愚到校視察。
民國7年(1918)
二 月 28日,學生閱覽室成立。
四 月 9日,校長偕體操教員謝祖英赴杭參觀全省中等學校聯合運動會。
同 月 17日,縣視學馮守愚到校視察。評語為:“辦理嚴整,成績卓然,為近年來最進步之校。校長負責,師資健全,又能和衷共濟,造此因自成此果,信非虛語。”
是 月 縣勸學所所長阮彬華到校視察;肖山縣立高等國小校、浙江省立農業學校師生各72人到校參觀。
五 月 1日,縣知事王嘉曾、教育科長張昭南到校視察。10日,江蘇省吳江縣視學周公才到校參觀。
六 月 6日,浙江省公署秘書張朝墉到校參觀。
七 月 3日,浙江省視學周配義到校視察。評語為:“校舍高朗,管教認真,另設學生自治會,蘄養成自治能力,用意尤為可嘉。”
八 月 本月起,經費改向縣勸學所支領。
十 月 10日,參加紹興縣第一次國小運動會。
十一月 5日,縣視學馮守愚到校視察。評語為:“訓練方法在使兒童發展自治能力,訓話資料以先賢劉蕺山先生為模範人物,法良意美,仍希積極進行。”
十二月 8日,學生圖書室成立。15日,學生書畫室成立。
是 年 體操課取消兵式體操。
民國8年(1919)
四 月 23日,浙江省教育會會長、省立一師校長經亨頤在紹興覺民舞台演說,全校學生與會聽講。24日上午,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職員5人率學生172人到校參觀。下午,省立一師校長經亨頤、省立五中校長徐晉祺、城區學務委員朱澗南到校參觀。
五 月 1日,上虞縣教育參觀團王嘉會等一行10餘人到校參觀。9日,師生參加城區中、國小“五·九”國恥紀念大遊行,聲援北京學生“五四”愛國運動。10日,省視學周配義到校視察,以“是校合於優良辦法”,呈請獎勵。
18日,紹興國恥圖雪會在大善寺舉行籌備會,本校學生群起回響,將“日貨”當眾毀棄。
六 月 21日,縣視學陳曰淀到校視察。評語為:“開辦已久,成績佳良,地方頗著信用,實屬不可多得。”
十二月 7日,學校童子軍成立,編為紹興縣第四團。是日,第一、二團聯合舉行援閩遊行,抗議日軍暴行。
民國9年(1920)
八 月 在學校禮堂懸掛先賢劉宗周(念台)遺像,以資模範。
十 月 10日,參加紹興縣第二次國小運動會。學校高級組成績得團體總分第二名,大會獎給鍍金瓶1座,銀盾1個,銀杯1隻。
是 月 浙江省教育廳認本校為優良國小,發給獎勵金300圓。
民國10年(1921)
四 月 附屬國民學校創設夜校,每晚上課2小時,開設國文、筆算、珠算三門課程。
民國11年(1922)
五 月 1日,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本校停課紀念。 4日,師生下鄉宣傳“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紀念“五·四”運動三周年。
民國12年(1923)
一 月 沈光煦辭職,國民學校主任高承祖繼任為校長。
六 月 高承祖病歿,教員潘文源繼任為校長。
民國13年(1924)
八 月 附屬國民學校遷入校部,學校易名紹興縣立第一國小校(簡稱“縣一”)。
九 月 本校在天王寺(國民學校舊址)開辦民眾夜校。
十二月 第一期民眾夜校辦理畢業。(嗣後,民眾夜校每年開辦一期,每期三個月,至1936年停辦。)
民國14年(1925)
七 月 高級第20屆畢業,刊印紀念錄——《魚腥草》一冊。
是年起,高級修業年限縮短一年,初、高級按“四·二”分段。
民國16年(1927)
一月至三月 軍閥孫傳芳殘部周蔭人兵隊退到紹城,占本校校舍駐兵。本校被迫停課。
四 月 潘文源辭職,張光釗繼任為校長。
六 月 張光釗辭職,阮有壬繼任為校長。
八 月 阮有壬辭職,金肇源繼任為校長。
是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時局動盪。半年中,更換教育局長4人,本校校長隨之調動,教師亦隨校長進退。全校一片混亂。
民國17年(1928)
八 月 金肇源辭職,莫之御繼任為校長。
是 月 成立俱樂部。
民國19年(1930)
六 月 參加全縣國小畢業會考。(全縣國小畢業會考至1934年停止舉行)
民國20年(1931)
一 月 莫之御辭職,宋其淵繼任為校長。
七 月 第26屆畢業生沈慶垓在全縣國小畢業會考中名列第一,被省立第五中學免試錄取,破格享受免費入學待遇。(享受免費直至畢業,後以官費生留學英國。)
八 月 宋其淵辭職,錢頤素繼任為校長。
九 月 聘請中西校醫各一名。
民國21年(1932)
十 月 自製國語科教具參加全紹國小成績展覽會。
民國22年(1933)
秋 教師孫以嘉(孫卜菁)、陳鳳鳴以“求是讀書會”名義,在校內進行“反對內戰”、“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孫、陳均系共青團員。1934年6月29日晚,陳遭當局拘捕入獄,孫在教師何益新及韓姓校工、丁姓學生掩護下脫險離校,後轉赴延安參加抗日工作。孫於解放後曾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長、江蘇省教育廳長及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等職,1986年10月離休後曾回校訪故)
民國23年(1934)
一 月 添設初級1級。全校9學級,學生481人,教師16人。核定本年經費7416元。
二 月 本校童子軍經南京總部核准備案,名為932團。
四 月 童子軍赴杭檢閱。
五 月 自製自然、衛生教具參加全縣勞作科成績展覽會。
十 月 與本城縣立第三國小在大江橋張神殿戲台聯合舉行識字運動化裝宣傳。
民國24年(1935)
一 月 錢頤素調任敬敷國小,施銓繼任為校長。
四 月 裝設無線電收音機。
七 月 各年級教室置備書櫥及清潔櫥。
八 月 是月起,經費改向縣政府支領。
民國25年(1936)
一 月 指派教師12人參加國小教師寒假講習會。
八 月 本縣舉辦國小教員暑期集中訓練,教師3人奉調前往受訓。
民國26年(1937)
二 月 開學。設11學級,學生613人(男449、女164),教師18人。
九 月 “七七”事變後,紹城屢遭敵機轟炸,學生驟減,本校停課。是月起,停發教師工資。
國民27年(1938)
春 複課。開學後,學生寥寥。遵縣教育科通令,學校留校長1人,教師2人(每月工資各發16元)。其餘教師摒退。
六 月 25日,與二小、三小、成章、錫麟、西營、同仁、越光附小等校分頭舉行“保衛大紹興”化裝宣傳。
民國28年(1939)
夏 日機屢炸紹城。本校將寄宿生陸續遷往農村。在徐山設立分校,由傅祖夔主持;在馬鞍國小附設2學級,由許世琬主持。
秋 在王家埭、東關兩處設立分校,分別由趙國柱、何益新主持。
民國29年(1940)
春 改校名為紹興縣立元培鎮中心國民學校。
秋 停辦東關分校。師生、校具遷回校部。
十 月 25日,日本侵略軍流竄紹城,校舍被日軍侵占,教師避往王家埭分校。28日,日軍退去,教師回校。校舍校具多數被毀。修理後,課桌椅由學生自備,設5學級,教師8人,勉力複課。
民國30年(1941)
四 月 17日,紹城淪陷。不久全部校舍被日本侵略軍夷為平地,校部停辦,教師分散到王家埭分校及農村任教。
民國33年(1944)
春 在南池區稽北鄉(抗日游擊區)裘村設立分校。設3學級,學生95人,教師馮長裕主持校務。
民國34年(1945)
秋 抗戰勝利,復校。設六學級,施銓繼續任校長。因原校舍被毀,借毗鄰戒珠寺僧房作教室上課。
是 年 復校後,縣府無款發給學校經費,教師工資積欠半年未發。年底,教師幾經催討,學校只能發給每人數斗米款,其餘被一筆勾消。
民國35年(1946)
一 月 改校名為紹興縣立越王鎮中心國小校。
春 戒珠寺僧為催還寺屋,同本校衝突,毆傷教師。經越王鎮公所調解,學校讓還東樓寺屋,由寺僧修理西樓危屋予學校作校舍。
民國37年(1948)
二 月 開學。設9學級,學生501人,教職員16人。附設婦女識字班1班,學員48人。
2.1949年—1958年學校大事記:
1949年
五 月 7日,紹興解放。
六 月 初,紹興軍管會派陳伯齡到校為軍代表,接管學校。原有教師留用任教。
是月起,各教室懸掛毛澤東主席肖像,學校氣象一新,教學秩序井然。
1950年
二 月 陳伯齡調入八士橋國小。紹興市人民政府文教科委派宗光煜為校長,宗百川為教導主任,顧靜良為生活指導,鮑亦光為總務主任。設8學級,學生353人,教職員16人,工友1人。遵令改校名為紹興市市立西街國小校。是月起,啟用新校鈴。
三 月 成立少年兒童隊(1953後改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嵇秋敏任輔導員。
1951年
二 月 開學。本學期全部採用新編課本。
五 月 全校掀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教育活動高潮。教師、學生紛紛訂立“愛國公約”,踴躍捐獻飛機大炮。
1952年
二 月 附設幼兒班1班。(1956年7月,改為附設幼稚園,設大、中、小3班,園址在斜橋弄。1970年初遷入校內,改為附設班。直至1986年劃歸香橋國小辦理。)
四 月 宗光煜停職,嵇秋敏提升為校長。
八 月 學校升格為蕺山區第一中心國小。
十 月 全校教師領到國家工作人員公費醫療預防證,是月起,享受公費醫療待遇。
冬 本校成立教育工會蕺山區基層委員會。
1953年
是 年 建立教師文化業務學習日制度,於每星期日學習半天,主要學習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結合進行觀摩教學等教學改革活動。
1954年
七 月 嵇秋敏調離,楊森林繼任校長。
是年,改革課堂教學,實行五級記分法。
1955年
九 月 楊森林考入高等學校深造,餘子青繼任為校長。
1956年
三 月 建立語文、算術教學研究小組。
七 月 指派教師一名到中國小暑期國語師資訓練班學習。
八 月 14日,遵紹興市人民委員會文教科決定,學校易名為紹興市蕺山學區中心國小。(負責學區內八士橋、保佑橋、學士街、肖山街、香橋、筆飛弄、昌安等7所完全國小的輔導工作。)
十 月 貫徹新體育教學大綱,體育課率先實行四環節教學法。是月,紹興縣文教局令本校舉行示範教學,市區國小體育教師20餘人到校觀摩。
是 年 教師評級後實行貨幣工資。(時,平均約44.35元/月。前為實物工資,大米200斤/月)
1957年
七 月 本屆高小畢業2個班共103人,考入國中者96人。
九 月 招一年級新生2班115人。全校設18個教學班,學生967人。因教室不敷其中二、三年級的8個班實行二部制。15日,共青團紹興市委召開授聘大會,聘任興唐、余亭玉為本校少先隊副總輔導員,王自鳳等13名教師為中隊輔導員。
本 月 中國共產黨蕺山學區支部在本校成立。中共紹興市委文教部委派王惟到校任支部書記。
是 年 校中未達到普師畢業學歷教師,悉數參加縣教師進修學校在職進修。
是 年 職工朱裕康退休,學校按月發給退休工資。朱為建校以來享受年老退休待遇的第一人。
1958年
十 月 本校開始投入“大辦鋼鐵”運動。操場建“小高爐”,組織學生課餘抬礦石、焦炭;教師白天上課,夜間集中參加“鋼鐵大會戰”。
3.1959年—1968年學校大事記:
1959年
八 月 全校教師到本縣梅山鄉路東生產隊參加夏收夏種,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半個月。(此後每年暑假教師到農村勞動鍛鍊多則一月,少則10天。至1980年以後停止。)
1960年
是 年 學校建立行政辦公會議制度。
是 年 本校全面開展勤工儉學活動,陸續辦起小農場(開墾荒地約3畝)、飼養場(存欄豬、羊、兔數十頭)和一個小工廠(紅領巾印刷廠)。
1961年
二 月 聘請市公安局民警陳珍華、紹興鋼鐵廠工人姚師傅分別擔任少先隊六年級第三中隊、三年級第二中隊校外輔導員。
秋 學校貫徹公民辦並舉“兩條腿走路”辦學方針,附設民辦班1班。
是 年 購入戒珠寺西邊沈姓宅基地一區,新建六個教室。(1986年改建為教學大樓。)
1962年
二 月 20日,總輔導員陳水生赴杭出席全省少先隊輔導員代表會議。
是 年 學校開闢紅領巾實驗小農場,班級成立“米丘林小組”。中高年級學生開展溫室育種、人工授粉、嫁接及培育“北瓜王”等課外農科實驗活動。
1963年
三 月 回響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校熱烈開展“學雷鋒,爭三好”教育活動。
冬 本校派出大部分教師每晚到居民區擔任掃盲教師。
1964年
三 月 成立校史展覽室。規定:嗣後新生入學,須先參觀校史展覽室,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1965年
是 年 附設廣播學校(民辦半工半讀性質)一班。
1966年
八 月 “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縣委派遣工作組進校。原學校領導靠邊,由工作組行使學校黨、政、工、團全部職權。
1967年
一 月 教師捲入“文化大革命”運動,各班級陸續“停課鬧革命”。
1968年
九 月 紹興航運公司派遣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工宣隊)進校,鏇即在教師中“清理階級隊伍”。此後,全校28名在編教師其中有11名,陸續被“揪斗”、“審查”、靠邊勞動。
不久,學校被改名為“紹興航運公司五·七學校”。
4.1970年—1978年學校大事記:
1970年
三 月 學校成立“紅小兵團”。班級改用連排編制:年級稱“連”、教學班稱“排”。
是 年 學校成立革命領導小組(1972年9月起改為革命委員會),王惟出任組長(主任)。
是年起至1972年間,學校陸續改建了大禮堂、辦公室;在北面山坡修起泥牆,將原來的校址空地圍進校內,並在蕺山書院故址建造起6個簡易教室。
1972年
九 月 改校名為紹興縣城關鎮反修國小,受城關鎮教育革命領導小組領導。
是 年 置辦腳踏沖床4台,由何關錦籌建校辦工廠。
1973年
是 年 紹航“工宣隊”撤離,紹興工具機廠派“工宣隊”進駐學校。
1974年
四 月 學校校辦工廠經紹興縣商業局批准建立,發給329號營業執照。此後,校辦廠成為學校的勤工儉學活動基地。
1975年
是 年 新建二層教學樓1幢,計7間教室。
1976年
年 初 工具機廠“工宣隊”撤離,紹興電機修造廠派“工宣隊”駐校。
1977年
十一月 電機修造廠“工宣隊”撤離學校。
是 年 王惟調入魯迅國小,俞海珊繼任為革委會主任。
1978年
九 月 撤消校革委會,恢復校長制。俞海珊同志任校長。
是月起,恢復少先隊組織。學校著手制訂規章制度,整頓校風校紀,繼續開展“學雷鋒創三好”活動。
5.1979年—1988年學校大事記:
1979年
一 月 恢復紹興縣城關鎮蕺山中心國小校名,紹興縣人民政府任命江美麗為本校校長,潘錫榮任學區黨支部書記。
是 月 20日,中共蕺山學區支部發出通知,為曾在“文革”中蒙冤的教師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九 月 學校貫徹《國小生守則》,向學生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教育。
1980年
二 月 各教學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訂立課堂常規。同時,在學生中提倡日常使用“您好”、“再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語言。
是 年 師生動手,課餘整理校園,清除“文革”以來歷年積聚的瓦礫、垃圾累計一百方左右,校容為之一變。
是 年 學校建立教師考勤制度,教師全勤者,按月給予物質獎勵。
1981年
五 月 紹興建市,本校易名為紹興市蕺山中心國小。
九 月 1日,黨支部書記潘錫榮病歿,江美麗繼任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是 年 市教育局發給學校24寸黑白電視機1台。
1982年
六 月 1日,本校學生全部入隊,成為“紅領巾校”。
七 月 改換全校自來水管道。購置單缸洗衣機1台、電扇3台。
是 年 操場裝置籃球架1副。
是 年 學校被評為紹興市“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單位。
1983年
二 月 市人民政府任命江美麗為蕺山學區黨支部書記,屠向鰲任蕺山中心國小校長。
三 月 開闢辦公室西首坡地為花圃。
八 月 新置雙人課桌凳30套。
十一月 越城區人民政府成立,學校歸口越城區文教局領導。
是 月 江美麗書記出席市第一次人代會。(88年連任市第二屆人大代表)
是 年 本校被評為紹興市及浙江省體育鍛鍊達標先進單位。
1984年
五 月 屠向鰲校長當選第一屆市政協委員。(連任第二屆)
九 月 添置新課桌175套、辦公桌16頂。
是 年 學校訂立《教師職業道德公約》,建立教師業務檔案。
1985年
八 月 金萍燕同志任副校長。
十 月 市長王余良到校視察校舍危房情況。
十二月 山上教室東、西、北三面原有泥牆殘破,文教局撥款2萬元改建石砌圍牆。
是月 浙江省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研修班來我校參加活動,沈愛娟老師上示範課。
1986年
二 月 越城區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學校”匾額。
是 月 越城區人民政府撥款15萬元,批准本校建造教學大樓。
三 月 舉行雷鋒事跡報告會。大操場建成60米直跑道。
六 月 本校第36屆畢業生、美籍華人馮澤雲教授偕夫人、子女等到校參觀。
九 月 10日,越城區文教局領導人來校向教師祝賀教師節。
是 月 成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小組。
十 月 各教室裝設電燈。大禮堂南首建造黑板報廊。
是 年 紹興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處批准,將原戒珠寺後殿(已改建為學校禮堂)及西廂(已在“文革”中拆除)產權劃歸本校。
1987年
二 月 訂立《衛生公約》。班級各設小衛生員1名。建立學生健康檔案。
三 月 翻修廚房。
五 月 江美麗書記出席越城區第二次黨代會。(90年連任區第三屆黨代表)
六 月 添置書櫥10口、辦公桌15頂、會議桌20張。
七 月 6日,新建三層教學樓竣工驗收。總面積1078平方米,共14個教室。該教學大樓由肖二建承建。
是 月 本校與紹興武警中隊建立“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友誼單位,聘請武警官兵擔任少先隊校外輔導員。
是 月 少先隊四(2)中隊與五(2)中隊雙雙獲得全國“勤巧小隊”評選一等獎。
八 月 鍾松泉任副校長。
十一月 總務主任李春陽出席紹興市第一次學校總務工作研討會。
1988年
四 月 20日,校報《火花報》創刊。
五 月 31日,市長王賢芳到校祝賀“六一”國際兒童節。
八 月 屠向鰲調任,任命周培浩為校長。
十 月 學校在全體學生中提倡“尚德、強身、勤學、報國”八字新校風。
十一月 本校被評為1987年度全省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學校。
是 月 三年級學生劉震宇、韓非分別獲得市“苗苗杯”中國象棋比賽男子組第一名和女子組第一名。
十二月 少先隊大隊部獲全國“紅領巾小建設”競賽優勝獎。徐錫類局長視察我校。
6.1989年—1995年學校大事記:
1989年
一 月 中共蕺山學區支部被評為越城區先進黨支部。書記江美麗被評為區級優秀黨員。
是 月 本校被評為越城區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治保工作先進單位、儀器實驗工作先進單位和教育通訊發行工作先進單位。
是 月 學區教育基層工會被評為越城區先進“職工之家”。俞漣漣被評為區工會優秀積極分子。徐調珍被評為1988年度區級先進工作者。
是 月 少先隊大隊部獲《中國少年報》社所頒“安全小衛士”先進集體錦旗。
是 月 本校獲越城區小創造、小發明、小論文活動集體一等獎。
二 月 第一屆校家長委員會成立。
三 月 舉行班主任經驗交流會。
四 月 舉行學校、學區田徑運動會。
五 月 參加越城區中、國小田徑運動會,本校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是 月 學校首屆藝術節隆重舉行。
是 月 校學生籃球隊參加市中國小籃球比賽,獲國小組第二名。
六 月 參加國小畢業會考。
七 月 學校管理工作經越城區文教局進行量化考核,總分第一,奪得優勝循環紅旗。
十 月 少先隊大隊部召開“學賴寧活動”動員大會。
1990年
四 月 黃道當選為越城區第三屆人大代表。
八 月 江美麗書記借調,任命鍾松泉為學區支部書記。
1991年
一 月 蕺山學區四屆一次教代會召開。
六 月 江澤民同志給教育界的一封信發表,在中國小生中進行國情教育。
八 月 周培浩調任北海中心校校長,鍾松泉兼任校長,周帆翔調入本校任副校長。
十 月 8日,蕺山少年武警學校成立大會召開。
1993年
二 月 學校拆掉大禮堂西側二層舊教學樓和舊教師大辦公室,改建新三層教學大樓,並建造了活動平台,10月竣工,紅湖建築工程隊承建。
五 月 區文教局陳啟文局長視察我校。
六 月 校舞蹈隊《根之夢》參加區“六一”匯演獲二等獎。
八 月 越城區文教局實施城區教師下派農村掛職鍛鍊制度,方明江老師赴梅山鄉校擔任副校長,次年擔任梅山鄉校校長。
1994年
四 月 黃道老師當選為政協紹興市第三屆委員。
十 月 學校合唱隊獲第二屆全國中國小生歌詠比賽三等獎。
十二月 市、區合署辦公,學校歸屬市教委直接領導,成為市屬學校。
1995年
三 月 社會上掀起減輕學生負擔熱潮,學校為之召開系列座談會,制訂《減負十不要》。
八 月 金萍燕副校長調離本校,去塔山中心校任職,方明江調任第一副校長,周秋鳳調任副校長。
九 月 開學之際,天氣奇熱,學校突擊裝電風扇。從此,結束本校教室無電風扇歷史。
媒體報導
1.蕺山中心國小搬新家啦
摘自5月8日的《紹興日報》
前 言
紹興市蕺山中心國小創建於1902年,其前身為浙學淵源的蕺山書院。一百多年來,學校秉承“誠敬”之校訓,實踐“尚德 強身 勤學 報國”之校風,在一代代蕺小人的努力下,譜寫了一曲曲恢弘的篇章。百年歷史,百年磨礪,百年輝煌。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提煉了求實、重德、真愛的人文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引導著一代又一代的蕺山學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正是這種精神,成為推動蕺小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也正是這種精神,鑄就了蕺小今日的輝煌,使今天的蕺小擁有一流的文化積澱,一流的校園環境,一流的教學設施,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質量,也培養了一大批一流的優秀人才。學校的喬遷,預示著蕺小在新的征程上再創新的輝煌。
營造一流的校園環境
該校一直十分重視校園文化的營造,新校更是一所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內涵豐富的花園式學校。新校位於蕺山西麓,東面是風景秀麗的蕺山風景區,南面則是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曲徑荷池所組成的休閒廣場,西面是石家池河,北面是環城河。步入校園到處能感受到協調、美觀和大方。在校園環境的布置中,無不體現文化積澱在新校園中的再現與拓展。該校努力追求歷史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將學校不同發展時期的事件與人文景觀作為學校成長過程的歷史見證和藝術品來加以創造,利用其特殊的內涵與魅力給師生以精神上、品格上的薰陶。
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
新校占地37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新校設計理念超前,設施配置一流,智慧型化系統一步到位,包括電腦網路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智慧型化音響系統、智慧型化通訊系統、智慧型化監控系統、多媒體投影系統和紅外線報警等七大系統。新校現有計算機房3個、電子閱覽室1個、語音實驗室2個,體育館、圖書館、校史陳列室、學術報告廳、電視演播廳、舞蹈排練廳、200米塑膠運動場和200平方米健身運動區各一個。音、體、美、勞、實驗等各種專用教室一應俱全。每個教室還裝備了計算機、實物投影儀、53寸大螢幕數位化背投電視機和空調,每個教師配置液晶電腦一台,實行無紙化數字式辦公。一流的現代化教學設施使更多的莘莘學子享受優質教育,為越城教育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造就一流的師資隊伍
該校教師忠於職守,兢兢業業,艱苦創業,以造福桑梓、培育人才為己任。在現任的60名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2名,國小高級教師30多名,大專以上高學歷教師45名。教師中,有省“報暉獎”、“春蠶獎”獲得者?省級名師、名校長培養人選?省級教改之星、市級優秀校長、市級十佳青年教師標兵、市級十佳模範班主任、市級學科帶頭人、市級教壇新秀等先進典型29人?有近50名教師獲得了浙江省計算機等級考核證書,有400餘人次在全國、省、市、區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文章。
提升一流的教學質量
蕺山中心國小一直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鏇律,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社會、親職教育為結合點,人格完善為育人宗旨。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該校以小班化教育為載體,形成了作文教學、英語教學、藝術教育等主要特色,在紹興市乃至浙江省嶄露頭角。近10年來,該校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家長學校、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浙江省雛鷹紅旗大隊、紹興市文明單位等集體先進50多項。
培育一流的優秀人才
優質的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誠如《蕺山中心國小校歌》所云:“千岩競秀壑爭流,鍾毓從來久。”一百多年來,學校已有畢業生近萬名。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著名數學家陳建功同一屆畢業, 1955年同為中科院院士。生物學家周建人、教育家朱兆萃、農業獸醫學家蔡無忌、當代知名教授沈慶垓、加州大學教授馮澤雲、紹興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車越喬、奧中友協副主席魯家賢、著名書法家沈定庵等都在這兒受到啟蒙!近年來,該校培養的畢業生中,有不少成為了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驕子,如地質學博士生導師鮑征宇、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胡星標等,有不少成為了各崗位上的中、高級專業人才和領導幹部。
蕺山中心國小一直追求“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四大辦學特色。
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可以說是蕺山中心國小的特色品牌,也是該校進行課改實驗、提升辦學品位的支柱。自1999年9月開辦第一屆小班化教育實驗班至今,已有兩屆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國中學校普遍反映很好。學校從維護學生學習權益、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入手,以《活動——發展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為抓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得到發展,真正形成小班化特色。2001年5月,紹興市首屆小班化教育研討會在該校舉行,其成功經驗和辦學模式在全市推廣。
英語教學 對於許多學校的國小生來說,英語課都要到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而在蕺山中心國小,剛進校園的一年級新生就能學到A、B、C和How are you ?學校使用優質的實驗教材,並有外籍教師的加盟。該校自2001年4月經浙江省教育廳批准,以社會力量辦學的形式,開設了市區第一個劍橋少兒英語培訓學校。2002年,浙江大學“HEA英語夏令營”在該校成功舉行。各種舉措,為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書畫藝術 步入蕺山中心國小的校門,最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書畫特色教育的成果展示區。學校現為浙江省書法教育實驗基地,浙江省書法教育先進集體。2004年6月在紹興市教育局組織的國中書畫特色班招生考試中,該校有12位同學被錄取,錄取比例為市區國小首位。
2.諸暨獲得紹興市交通安全教育比武二等獎
諸暨日報報導 (諸暨日報多媒體特約記者 陳紅苗) 紹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於10月9日、10日在紹興蕺山中心國小舉行紹興市教師、交通民警交通安全教育優質課比賽活動。紹興市6個縣市(區)共6支代表隊參賽,諸暨市公安局交警大隊警官俞萍峰、實驗國小教育集團老師卞煌剛代表諸暨參賽。比賽分兩個部分進行,先是教師主講半個小時理論教育課,然後是交警主講半個小時實踐教育課。經過比武,諸暨代表隊獲得了二等獎。
來源: 2006年10月14日 多媒體諸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