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調
〔徐調〕是徐雲志所創的流派唱腔。徐雲志(1901-1978)原名徐燮賢,又名韻芝,蘇州人。14歲從夏蓮生學藝,16歲登台演唱。他早期學唱〔俞調〕、〔小陽調〕,後從民間小調、戲曲音樂中吸收素材,博採眾長。他音域寬廣,音色明亮,採用真假嗓結合的唱法,創出了“長腔”、“短腔”、“長短腔”、“長長腔”、“變腔”、“新腔”等9種唱腔,豐富了蘇州評彈唱腔的表現力。形成了唱腔委婉、節奏舒緩的“徐調”,人稱“糯米腔”、“迷魂腔”。他的看家書為《三笑》。
徐調是流派唱腔之一,是徐雲志所創立的。
〔徐調〕是徐雲志所創的流派唱腔。徐雲志(1901-1978)原名徐燮賢,又名韻芝,蘇州人。14歲從夏蓮生學藝,16歲登台演唱。他早期學唱〔俞調〕、〔小陽調〕,後從民間小調、戲曲音樂中吸收素材,博採眾長。他音域寬廣,音色明亮,採用真假嗓結合的唱法,創出了“長腔”、“短腔”、“長短腔”、“長長腔”、“變腔”、“新腔”等9種唱腔,豐富了蘇州評彈唱腔的表現力。形成了唱腔委婉、節奏舒緩的“徐調”,人稱“糯米腔”、“迷魂腔”。他的看家書為《三笑》。
調腔,也叫掉腔,現在叫“新昌高腔”,為中國古老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明末清初流行於浙江紹興一帶,新中國成立前絕跡於舞台,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
概述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調腔劇團歷史 傳承價值徐國平,男,漢族,1960年10月生,浙江安吉人。1985年8月任湖州市政府辦公室秘書;2001年8月任市發展計畫委員會主任;2003年3月任德清縣委副...
德清縣委書記 美國杜邦公司生物工程技術部科研經理滾調,簡稱滾。戲曲名詞。明代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在傳奇劇本的曲詞前後或中間加進接近口語的韻文或便於朗誦的短句使曲詞易懂收到更好的效果。念詞稱滾白唱詞稱滾...
在青陽腔中的運用 在弋陽腔中的運用 在潮劇中的運用 代表劇本 作用水磨調,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對四大聲腔(海鹽、餘姚、弋陽、崑山)的崑山腔做了改革,被稱為“水磨調”,低回婉轉,悅耳動聽...
歷史起源 名字由來 曲牌 語言特點 藝術特點徐調孚(1901~1981)學名是名驥,字調孚(讀音為“tiáo”),筆名蒲梢。浙江平湖乍浦鎮人。1919年,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二中學。1921年開始發表...
個人簡介 生平事跡 譯著作品沙河調 :是指早期豫劇在缺少交流、相互不滲透的發展時期流傳在沙河沿岸的豫劇演唱方式。後來隨著演員的流動,逐漸擴展到整個豫南地區。這裡簡介一下沙河調的代表...
簡介 歷史 創始人 沙河調的名家及代表劇目 相關連結漢調二簧原名“山二簧”、“土二簧”或“陝二簧”,辛亥革命後,更名為漢劇。新中國成立後,安康、漢中仍稱“漢劇”,商洛、關中仍稱“二簧”。漢調二簧盛行於安康...
簡介 歷史淵源 四路二簧 兩大流派 藝術特色豫東調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一種河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以商丘為中心的一個豫劇支派,同山東梆子(高調梆子)的關係極為密切。傳統劇目基本相同,唱法多由大本...
簡介 流行區域 唱腔特徵 形成淵源 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