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皖南醫學院臨床學院及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浙江大學醫學部合作培訓基地,蕪湖市第一醫療集團核心醫院。擁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學科新生兒科和安徽省臨床重點學科普外科以及多個蕪湖市市級臨床重點學科。被省、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文明單位標兵”、“職業道德示範單位”,蕪湖市首批誠信醫院之一,相對於蕪湖市其他醫院,如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等,擁有更好的民眾口碑。

基本信息

概述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是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國家級“ 愛嬰醫院”,被省、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文明單位標兵”、“職業道德示範單位”,蕪湖市首批誠信醫院之一,相對於蕪湖市其他醫院,如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等,擁有更好的民眾口碑。

一院簡介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濱江之畔 奮進中的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蕪湖皖江明珠,創新之城。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國家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她座落於美麗的濱江之畔,東迎旭日,西眺 長江,是一座有著悠久人文歷史而又煥發著青春活力的區域綜合性醫院。她始建於1939年,先後經歷 安徽省蕪湖病院(1939年)→安徽省立蕪湖醫院(1945年)→蕪湖市市立醫院(1949年)→蕪湖市人民醫院(1950年)→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1953年)多個稱謂。

在70多年的歷史歲月中,幾代一院人風雨同舟,團結奮進,開拓創新,使醫院逐漸發展壯大,由最初的幾個學科、幾十張病床、幾十位職工發展成為一所編制床位588張,開放床位630張,有23個職能科室和41個業務科室,800多名職工的綜合性醫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和急救任務為一體的非營利性全民綜合性醫院。 醫院曾被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文明單位標兵”、“職業道德示範單位”、“誠信醫院”等多項榮譽稱號。
醫院學科健全、人才梯隊合理。目前,醫院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17人。其中正副主任醫師96人,正 副教授28人,碩士生導師2人,碩士博士32人。通過不懈努力,打造出市級重點臨床學科婦產科、骨科、普外科;市級重點扶持臨床學科兒科、泌尿外科。以及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內科、血液內科、腎臟內科、腫瘤內科、重症醫學科、腦外科、胸心外科、燒傷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皮膚科、中醫科、康復醫學科、急診醫學科、影像醫學科、醫學檢驗科等諸多特色專科。湧現出了一批深受病人信賴的 江城名醫。醫院在不斷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教學活動。近年來開展了50多項科研,其中18項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0餘項。發表醫學論文2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

為使硬體設施能更好地適應醫院快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醫院投入三千多萬元資金,積極引進先進設備,不斷提高診療水平。成功引進了 德國西門子1.5T磁共振機、西門子多排螺鏇CT機、 日本島津數字 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西門子全數位化胃腸機、西門子乳腺鉬靶機、飛利浦彩超、西門子彩超、西門子呼吸機、德國斯迪芬小兒呼吸機、 史賽克腹腔鏡、西門子經皮腎鏡超聲氣壓彈道碎石系統、飛利浦手術C臂機、 瑞典金寶血透機、飛利浦監護儀、婦產科中央監護站、日本血凝儀、腦外科動力系統、頭架、顯微鏡、日本 奧林巴斯電子胃鏡、電子腸鏡等一批高、新、尖設備。目前,醫院設備資產規模近億元。
歷年來,醫院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樹立“厚德載醫、博學濟世”之院訓,以全面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為契機,通過加強醫院管理,注重醫療質量,改造服務流程,完善服務設施,加強學科建設,實施人才戰略,引進先進設備,創新診療技術,堅持科技興院 ,加強文化建設,努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優質、誠信、便捷、價廉”的醫療保健服務.

今天,我們又遇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2009年12月31日召開的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會議上,我市三大醫療集團掛牌成立。蕪湖市第一醫療集團由市一院、市五院、 市婦幼保健院、鳩江區醫院以及 北京路街道(左岸社區)等多家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市一院為集團核心醫院。
市委、市政府重點推進的一項民生工程——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城東新區)於2009年12月29日舉行開工典禮。工程選址於城東新區 赤鑄山路和東一路的東南角。醫院占地231畝、規劃建設床位3000張,一次設計,分四期建設。建成後將承擔城東新區50到80萬人口的醫療服務任務,預計2012年春天,她將以“人性化、生態化、智慧型化、現代化”的嶄新形象,為蕪湖乃至皖江地區人民民眾的健康福祉做出新的貢獻。

一院簡史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坐落於長江之濱、吉和北路西側,東迎旭日,西眺長江。前身為始建於1939年9月的安徽省蕪湖病院,為蕪湖市第一家由政府興辦的公立醫院。醫院目前占地面積20160平方米,院內兩幢於1926年落成的歐式建築合稱“聖母院”樓,是蕪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解放前(1939-1949年)

1939年9月1日,汪偽政府接收原蕪湖縣立醫院,成立“安徽省蕪湖病院”(由汪偽內政部直轄),委任葉洞朋為院長,院址在大菜市(今新蕪路)。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國民黨安徽省政府衛生處籌建“安徽省立蕪湖醫院”,系以接收日偽時期的蕪湖病院和同仁醫院門診部合併而成,院址設在原蕪湖病院,馮治任院長,有床位50張,職工28人。1946年12月,由於醫院的房屋產權屬交通銀行,該行因業務發展需要收回房屋,故醫院奉命遷入獅子山路旁土龍山。土龍山,原名鼉龍山,即今天裕中新村所在地,位於吉和北路東側,原山高約20多米,形似鼉龍,因而得名。當年的鼉龍山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景色迷人。在蕪湖被闢為通商口岸後,曾被外國傳教士看中,在此建造別墅,日本人也在鼉龍山上開辦診所,日本投降後成了醫院所在地。

醫院遷入土龍山後,因原有的一幢3層樓房不能滿足救治需要,另由善後救濟總署撥來8座活動房,作為業務用房。全院員工54名,病床48張,1947年1月對外門診,並收容病人住院。外科只能開下腹部手術,內科只能看普內,每日門診約100人上下。

1947年秋,馮治辭職,國民黨安徽省政府衛生處派張驥接任院長,張驥曾任杜聿明的軍醫處長,於解放前夕棄院倉促逃走。此時全院尚有23名員工,在代理院長王佑民的領導下團結一致,保護人民財產迎接人民解放軍的到來。雖然此時醫院四周竹圍已搖搖欲墜,一伙食亦無著落,但大家毫不氣餒,積極組織“護院運動”,日夜巡視,監守醫院財產。

二、建國初期(1949-1966年)

蕪湖解放後,1949年6月21日醫院更名為“蕪湖市市立醫院”。時大軍南進,全市接管工作忙碌萬狀,加之夏季病疫流行,原有48張病床全部住滿。為救護更多的病患,增加到60多張床位,最多時連門診都住滿了患者。

1950年2月1日,醫院更名為“蕪湖市人民醫院”。上半年,門診和住院病人日漸增多,原有房屋已不敷用,把一座活動房子升高改建為三幢兩層樓房,增設病床30張。1950年4月,接收市結核病防治所,並就地設立了二街門診部,此時床位增至80張,人員增至120人。

醫院於50年代分別以院辦護校、護訓班及半工半讀醫生學習班等形式培養出大量人才,其中有很多人後來成為我市各醫療單位的骨幹力量。

1951年,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教會遺留下來的“聖母院”全部房屋及留剩人員交由蕪湖市人民醫院接收。下半年,志願軍傷病員由康復醫院轉到地方醫院,醫院病床又擴大到250張,分為六個病室,即:內科兩病室(含兒科),外科兩病室(含婦科),肺科、傳染科各一個病室,職工增至213人。12月份,市一院將土龍山所有房屋計1158.5平方米售給蕪湖紡織廠,並在已接收的聖母院和主教樓以東,面臨獅子山馬路空地,新建“王”字形門診部平房3幢,計1645平方米。1953年6月開始遷入收治病人。此時蕪湖人民醫院已發展至268名員工,250張床位,日門診量400-500人次的綜合性醫院。設有內、外、婦、兒、肺、五官、傳染七個臨床科室及藥劑、化驗、放射等醫技科室。解放初期至50年代初,是醫院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兩年多的時間就成為當時蕪湖市規模較大,設備較好,技術水平較高的綜合性醫院。

1953年12月,醫院改稱為“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1958年冬至1959年4月,本市及大江南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蔓延,醫院僅有20張傳染病床不能滿足需要,停收內科病人,將整個內科80張病床,專收流腦病人,仍不能解決問題。不得已採用一張床住兩個小兒,嬰兒則一張床橫臥3-4人,最多時100張病床收住200個病人。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完成救治任務。1960年,床位增至350張,增設了婦產科、皮膚科。

1958年下半年,“大躍進”開始,醫院職工每日工作10小時,學習2小時,星期日休息半天。內、外、兒科實行三班門診制;肺科由每周3個半天門診改為全天門診;中醫婦科等有門診限額規定的,一律取消限額。同時在院南牆外設立1座小高爐煉鐵,每天還抽出50人到文教高爐乾砸鐵礦石等勞動。
至“文革”前,市一院已發展成為擁有300張病床、345名職工的綜合性醫院。

三、文革期(1966-1972年)

1966年6月,醫院轉入“文化大革命”運動。1969年3月醫院奉令撤銷下放,醫院房屋由部隊進駐。在編職工345人,其中調市內其他單位的85人、調外地的9人、留守處理善後事宜的39人,其餘全部下放到蕪湖周圍的8個縣。除了大型醫療器械由市衛生局革委會統一調出外,一般醫療器械全部由醫務人員帶到農村,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貢獻。

四、文革後恢復期(1973-1978年

1973年2月12日,市革委會正式批覆同意恢復醫院。並改名為“蕪湖市人民醫院”,建立了院革委會籌備小組。
首先恢復門診,設20張病床。至1978年,醫院恢復到文革前的250多張床位。
文革後期,醫院實行“醫、護、技一條龍”,醫生、護士、技師都可以看病、都有處方權。1977年,醫院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規範醫療行為,取消醫生以外人員的處方權。在整頓中,醫院上至護理幹事,下到技師、護士,人人服從安排,無一人有怨言

五、新時期的醫院建設

改革開放後,市一院先後建造了外科綜合樓、影像中心樓、製劑樓、門診綜合大樓等,大大改善了就醫條件。1996年以來,醫院先後購置引進了一批高、精、尖大中型醫療設備,將原來的老醫療設備更新換代。新醫療設備包括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眼底雷射機、日本奧林巴斯關節鏡系統、日本島津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日本拓普康眼底血管造影機、美國惠普心臟彩超、美國眼前級雷射機、C型臂X光機、日本拓普康青少年近視眼預防檢查系統、日本光電中央遙測監護系統、美國放射粒子定位系統(體內伽馬刀)、德國電切鏡系統、麻醉機、德國西門子雙排螺鏇CT機、西門子鉬靶乳腺機、西門子腹部彩超、高能超聲聚焦刀、美國梅里埃細菌鑑別儀、德國史賽克腹腔鏡系統、瑞士EMS-4型超聲氣壓彈道可吸收碎石系統等四十多件,從而使醫院的診療技術邁上新台階。

歷年來,醫院成功開展了全膝全髖置換術、頸椎手術、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體外循環心內直視術、腹腔鏡膽囊摘除術、陰道成型術、喉腫瘤全喉切除術、永久性心臟起博器安裝術、冠脈造影、冠脈成形、射頻消融以及外周介入治療如肝癌、肺癌、結腸癌、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的藥物灌注、化療及栓塞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消化道出血。在市內率先開展了睡眠系統疾病和鼾症的等離子手術治療、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宮頸環形電切技術、腫瘤的內放射治療及熱療等新技術。近年來,醫院強化以人為本,科技興院,銳意創新,先後有《腹腔鏡的臨床套用》、《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攝影技術的臨床套用》、《Richard釘的臨床套用及改進》、《纖維鼻咽喉鏡下微波治療舌扁桃體肥大的臨床研究》、《燒傷金黃液治療燒傷創面的研究》、《Rb途經相關基因蛋白在子宮內膜癌中表達意義的研究》、《乳腺癌根治術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的套用》等多項診療技術獲省、市科技進步獎。2008年,醫院科研項目申報獲重大突破,有5項被列為蕪湖市社會類年度重點項目,獲市科技局立項支持,其中兒科申報的《TW3骨齡評分法在中國兒童成年身高預測中的套用研究》課題獲5萬元科研資助。

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還湧現出了一批深受病人信賴的江城名醫,既有老一輩的專家,如中醫婦科專家楊仲書、楊紹祥;泌尿科專家袁政朝;骨科專家陳曉煦;兒科專家任士傑、王維康;外科專家任國良等。又有新一代的後起之秀,如榮獲“全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的骨科名醫梁清宇、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婦產科專家田德明、榮獲蕪湖市“十佳醫生”稱號的外科專家孫禮俠、榮獲“市衛生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的泌尿科專家耿達偉、中醫婦科傳人楊曉鳳等。近年來,醫院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影像科、腫瘤內科、腎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學科帶頭人。成立了腦外科、影像科、腎內科、老幹部病區、血液淨化中心。即將開設重症醫學科、腫瘤內科等。如今,醫院已發展成為一所占地20160平方米,擁有開放床位530張,17個職能科室(另:內設職能科室7個)和32個業務科室,600多名職工,科室齊全、功能配套、人才輩出的綜合性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被安徽省政府命名為“省文明單位”和“職業道德示範單位”、蕪湖市首批“誠信醫院”之一。2008年被市政府指定為全市唯一的“惠民醫院”。
近年來,醫院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均有較大提升,綜合實力有所增強。在2008年市衛生系統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中,醫院榮膺一等獎。據2008年底的統計結果,醫院全年門診量177004人次,較上年增長41.2%;床位使用率為89.3%,較上年增長16.3%;健康體檢23983人次,較上年增長342.6%;業務收入7462.5萬元,較上年增長30.19%;職工工資福利性支出2433.3萬元,人均4.23萬元,較上年增長35%。並於2009年6月份之前完成了修復聖母院樓、裝修改造外科大樓、建設中心供氧和負壓吸引系統、籌備影像樓擴建工程、整體規劃院區園林道路等工程。為了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實施品牌戰略目標,增強職工的凝聚力,2008年底分別確定了彰顯醫院文化底蘊的院徽和院訓。

對於2008年以來的南方冰雪災害、四川特大地震災害、防治手足口病、服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嬰幼兒篩查等事件,醫院均迅速反應,積極組織,勇挑重擔。醫院還組織人員出色地完成了“奧運火炬蕪湖站傳遞”、“中醫中藥中國行”、科博會等大型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贏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同時,醫院專家積極深入社區,開展義診、諮詢、健康講座等活動,得到了社區居民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好評。至2009年3月,已有1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簽訂了雙向轉診協定。醫院在鏡湖區北京路街道左岸小區購置的醫療用房1120平方米,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房,預計2009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為加快我市衛生事業的發展,合理布局醫療衛生資源,按照市政府商務文化中心整體規劃要求和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檔案精神,決定在市商務文化中心建設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屆時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將遷至新址。

根據市規劃委員會主任會2008年第八次會議,決定將城東新區醫院項目選址由東一路和赤鑄山路交叉口的東北角調整到東南角,占地總計261.59畝(含120急救中心用地30畝),床位2000張,分四期完成,一期規模為1200張床位。

地理位置

安徽省蕪湖市 鏡湖區吉和北路19號。
市內乘2、12、13、18、34、38、42、106路公交到一院站下車。

詳細介紹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注重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完善服務設施,先後引進日本產MH—100型血球計數儀、費森尤斯血透機、眼底螢光造影機、眼底氬雷射治療儀、y前雷射治療儀、腦幹誘發電位儀、耳聲發射監測儀、聲阻抗儀、電子胃鏡、纖維結腸鏡、 纖維支氣管鏡、纖維咽喉鏡、纖維關節鏡、纖維膽道鏡、纖維陰道鏡、宮腔鏡、紅外線乳腺掃描診斷治療儀、德國西門子3000型鉬靶乳腺機等先進設備。

醫院成功地開展了全膝全髖置換術、頸椎手術、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體外循環心內直視術、腹腔鏡膽囊摘除術、陰道成型術、喉腫瘤全喉切除術、永久性心臟起博器安裝術、冠脈造影、冠脈成形、射頻消融以及外周介入治療如肝癌、肺癌、結腸癌、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的藥物灌注、化療及栓塞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消化道出血、在市內率先開展了睡眠系統疾病和鼾症的等離子手術治療;率先在市內開展了宮頸薄層 液基細胞學檢查、宮頸環形電切技術;腫瘤的內放射治療及熱療等新技術。近年來醫院強化以人為本,科技興院,銳意創新,先後有《腹腔鏡的臨床套用》、《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攝影技術的臨床套用》、《Richard釘的臨床套用及改進》、《纖維鼻咽喉鏡下微波治療舌扁桃體肥大的臨床研究》、《燒傷金黃液治療燒傷創面的研究》、《Rb途經相關基因蛋白在子宮內膜癌中表達意義的研究》、《乳腺癌根治術真皮下血管網皮瓣的套用》等多項診療技術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