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芸芝

蔡芸芝

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師》中的女主人公。蔡芸芝於1910年7月27日(農曆6月21日)生於山東兗州。

基本信息

簡介

蔡芸芝老師手捧學生魏巍著作 蔡芸芝老師手捧學生魏巍著作

蔡芸芝的兒子在1983年第6期《中學語文教學》雜誌上發表了《懷念我的母親蔡芸芝》一文,那時蔡老師已經去世了。摘錄該文中的兩段:“《我的老師》全文最早發表在1956年10月1日的《教師報》上。那時偃師高中有位韓老師 (我們住在一個村子裡) 看到了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後他從文中‘右嘴角邊有榆錢 大小一塊黑疙’中,認為確實是我母親。於是,他就把這篇文章給母親看,母親默認了。後來,設法詢到了魏巍同志的地址。從此,闊別了30年的師生又重新恢復了聯繫,以後就經常書信往來,從魏巍同志的信中,看到了作為當代的著名作家對於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記得,每次信來,母親都要念給我聽,還教我模仿他的字型,練習寫字。”

“當她44歲那年,即1956年,司馬私立中學聘請她任教。記得,那時她非常高興,精神煥發,感到能為國家培養人才而歡欣鼓舞,魏巍同志的《我的老師》又給了她極大的力量。對於魏巍同志給她的評價,她很自謙,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教師應該做的事情,一個教師就應該具有愛生的品德。”

生平

蔡芸芝先生年輕時的風采,一頭捲髮是天生的自來卷。 蔡芸芝先生年輕時的風采,一頭捲髮是天生的自來卷。

蔡芸芝是山東兗州人,其父蔡仲荷一直在隴海鐵路上工作。蔡芸芝是蔡仲荷的二女兒,蔡芸芝家中姊妹五人。她在洛陽女子國小附設的一年制師範班畢業後,考上了開封女子師範。1928年,她父親在鄭州鐵路上工作後不久失了業,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蔡雲芝在畢業前一年,決心輟學自謀職業。經人介紹,她到鄭州東門外東大街關岳廟國小(一座破廟改成的免費平民國小,即今創新街國小)任教,當時她還不足18歲。

1928——1930年,在蔡雲芝任教的三年里,魏巍(魏鴻傑)就在這個學校讀二、三、四年級,他跟著年輕的蔡老師培養了文學愛好。1930年8月,蔡芸芝離開了鄭州前往開封女師復學。平民國小設在鄭州東門外的一所破舊關岳廟裡,這是一所義學,既不收學費,又可不做制服(校服),這對窮家孩子來說,無異是一個福音。蔡芸芝出身寒門,對這些無錢上正規學校但又同樣聰穎的孩子充滿了同情和愛。蔡老師的文學愛好,對魏巍影響很大,蔡老師後來發表在鄭州一家報紙上的文章《斷鴻聲里》讓魏巍一直念念不忘,可以說,蔡芸芝是魏巍在文學上的啟蒙老師。

魏巍送給蔡芸芝老師的照片 魏巍送給蔡芸芝老師的照片

1930年,蔡仲荷去世,蔡芸芝再次輟學,到洛陽老城東華街國小教書。1936年再次復學,1937年總算在開封女師畢業。家庭的變故使蔡芸芝在開封女師斷斷續續讀了十年!畢業後仍回洛陽教書,直到1940年,才與洛陽復旦中學教務主任王秋秩結婚,當時蔡芸芝已29歲,是當時少有的晚婚青年。王秋秩思想較進步,曾以國民黨洛陽縣參議員的身份掩護過紀登奎(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等進步學生。洛陽淪陷後,王秋秩帶著一家人回諸葛老家躲避。1945年抗戰勝利後,蔡芸芝應聘到諸葛中心國小任校長,王秋秩仍回復旦中學教書。

解放後,蔡芸芝和所有知識分子一樣歡天喜地地迎接社會大變革。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56年諸葛鎮司馬民中成立,蔡芸芝才受聘到民中任教。當時的民中也像鄭州的平民國小一樣設在一所古廟裡,條件非常簡陋,但復出後的蔡芸芝精神煥發,全身心投入了工作。司馬民中當時作為偃師西南的一所民辦中學,為偃師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蔡芸芝先生和子女相冊 蔡芸芝先生和子女相冊

從1957年到1966年10年間,魏巍和蔡芸芝書信不斷,不斷把自己新創作的作品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告訴蔡老師;每出一本書,總要親筆簽上名字送給蔡老師,並且一直親切地稱她“芸芝師”。每次收到魏巍的來信,對蔡芸芝一家和司馬民中的師生“都像過節一樣高興”(王書發語),蔡芸芝不僅把來信讀給兒女聽,也讀給自己的學生聽,讓他們和自己一樣分享這份快樂,勉勵學生像魏巍那樣立志成材。

這十年是蔡芸芝最快樂的日子。後來文革開始了,司馬民中停辦了,蔡芸芝也因丈夫王秋秩的歷史問題受到了衝擊。突如其來打擊,把蔡芸芝擊倒了,病情一天天加重, 1972年夏,蔡芸芝帶著滿腹冤屈離開了人世,終年63歲。

子女情況

蔡芸芝先生和一歲的長女王亦平(現名王玉平)的合影。 蔡芸芝先生和一歲的長女王亦平(現名王玉平)的合影。

蔡芸芝有四個孩子,老大王亦平(遷戶口、辦身份證過程中,被錯寫成王玉平,因為不能改正,錯用王玉平至今) 、老二王如平和老四王青平是女孩,老三王方(又名王書發)是惟一的兒子。王如平、王書發、王青平三人都在司馬民中畢業,都是蔡芸芝的學生。

1966年,王書發作為返鄉知青,回到了諸葛村,參加了修建陸渾東一乾灌渠的水利工程建設,並一直在村裡的工程隊做技術工作。1976年,村里推薦王書發到該村中學任教,先後當過國中和高中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1987年至1989年間,王書發自費到洛陽教育學院進修學習。此後,他一直在國中教畢業班,直到2006年退休。從教三十年來,他先後送走了3000多名學生,有不少學生考上了偃師高中,有兩名學生考上了北大,一名學生考上了清華。長期的勞作,使王書法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多次勸他手術,他一拖再拖,直到退休後才在北京做了手術。

1999年,王書發的二女兒、蔡芸芝的孫女王新曉從洛陽二師畢業後,被分配到司馬國小任教。王新曉教學生涯的開始和蔡芸芝教學生涯的結束,竟然在同一地點,歷史竟然有如此驚人的巧合!王新曉在諸葛國小任教,她的愛人袁平偉也是一名教師,在洛陽旅遊中專任教。

蔡芸芝長女王玉平傳記封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蔡芸芝長女王玉平傳記封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女兒王如平的丈夫徐長生在洛陽市聾啞學校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他用手語和愛心,讓一個個殘疾孩子也擁有了健全的人生。

受徐長生的影響,王亦平的女兒、蔡芸芝的長外孫女張瑞紅也愛上了特殊教育,她在洛陽市殘聯康復中心工作,用心幫助殘疾人進行語言和聽力康復訓練。

在蔡芸芝女兒和孫女的婚姻問題上,似乎大多數都傾向於選擇教師。王書發說:“無論是做教師,還是選擇教師做配偶,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她老人家曾說過‘當教師,教書育人,挺好!’”。

蔡芸芝用她的行動和精神哺育了一個教師家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