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戒
正文
古印度佛學家。據藏文傳記,他是那爛陀寺學僧,寂護弟子。 762年寂護卒後,應贊普赤松德贊之請入吐蕃,參與漢印僧人頓漸之爭。漢僧大乘和尚立頓悟說,認為佛教徒不必經過長期的修持,只要排除一切妄念(“無念”)即可頓悟成佛。蓮花戒主漸悟說,認為修行必須經過不同的階段,通過個人的長期精勤努力,修習六度,才能達到正智或無分別智的境界。這次爭論的內容在敦煌出土的漢文卷子《頓悟大乘正理決要》和西藏的《五部遺教》中都有詳細的記載。蓮花戒在爭論中取勝後,備受贊普和吐蕃佛教界的推崇,但遭到本教的嫉妒,傳說被本教徒所殺。蓮花戒為寂護的《攝真實論》作《攝真實論注》;為《中觀莊嚴論》作《中觀明》;為法稱的《正理一滴》作《正理一滴注》,另又為《稻稈經》作了註疏。前三者都有梵本和藏譯傳世,近代又被譯成英語和日語。他著有《修習次第》,即宋施護譯《廣釋菩提心論》,梵本三稿及藏譯均存。
蓮花戒的佛學思想追隨寂護的中觀瑜伽行見。他從中觀派緣起性空的立場出發融合了瑜伽行派的思想,在世界觀上主張無相唯識,在方法上受到清辨、法稱的強烈影響,對佛教說一切有部、經量部及前期中觀派和瑜伽行派都進行了批評;並對婆羅門教彌曼蹉派的學說、順世論的斷滅論和時論等都進行了批判。他的佛學思想對藏傳佛教顯宗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