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

說一切有部

小乘佛教重要派別之一。音譯“薩婆多部”。

說一切有部

正文

說一切有部小乘佛教重要派別之一。音譯“薩婆多部”。釋迦牟尼逝世後 300年左右從上座部分出。因為此後的犢子部、法上部、密林山部等部派,都是在半個世紀之內由說一切有部分裂出來,所以該部又有“根本說一切有部”之名。
說一切有部在哲學上主張“法體恆有”、“時一切有”、“三世皆實有”,認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名雖不同,但實體則一,都是實有的。又因為說一切有部還主張一切諸法都各有其不變不改的自性,自性在同時還具有造果之原因,一切法既是實有,“因”也是實有的,因此又有“說因部”之名。
說一切有部把一切法分為“色法”(物質現象)、“心法”(精神現象,尤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心所法”(屬於六識的心理活動)、“心不相應法”(不屬於心理和物質的生、滅現象)、“無為法”(無生、滅的現象)。據此五法又細分為七十五種,總稱為“五位七十五法”。說一切有部的哲學主張雖然是二元論,但在分析物質現象(色法)時,提出了極微(原子)的概念。他們認為所謂色,就是質礙,質礙就是物有形質,互為障礙的意思,許許多多的極微積聚起來組成一個有質礙的大物。極微是不可分的、實有的,它是構成一切物質現象的基礎。有的認為極微有方分(上下左右和方面可分),在空間中占有體積;有的認為極微的形狀是團圓的,無方分,這種原子論是說一切有部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因素。
說一切有部的基本理論典籍是公元前2~前1世紀時迦旃延子所著的《阿毗曇八犍度論》以及稱為“六足論"的 6部注釋《阿毗曇八犍度論》的著作。《阿毗曇八犍度論》曾由前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成漢文,後來,玄奘在顯慶二至四年(657~660)重譯,並改名為《阿毗達磨發智論》。屬於說一切有部的三藏典籍的漢譯本保存較多,除上述論藏外,經藏主要有《雜阿含經》和《中阿含經》,律藏則有《十誦律》等,總計28種 280餘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