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該寺原為宋潮州前八賢之一張夔所倡建,由其後代於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創立之家廟,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重建。1937年重修。
1985年再修。
1992年12月3日被澄海市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被批准登記開放,
2000年起擴建。
建築布局
原寺為四合院式布局,為兩進,雙花巷,硬山頂土木結構平房,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前埕有浮雕“魚掌石”,東山坡有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9年)“開山立石”石刻。寺後東側有“開元寺宏戒和尚開振源公塔”。西北10米有古井,泉水清澈甘甜,游魚可數,石上刻“古石”、“觀泉”。寺南山坡有一白銀樹,相傳建寺時栽,雖七百載仍肅然。樹旁不遠有昔年寺僧洗米之大石槽,長2.8米,寬0.22米,高0.55米。寺內還存有清代浮屠塔、寺內有張氏族人立之碑文等。
景觀
該寺屬風水寶地。它位於海灣遺址北端台地上,依山而建。立寺南眺,近則碧沙諸村和北溪俯瞰在望,遠則溪南、蘇南的三髻、獅子、仙門、南峙等山巒歷歷在目,鳳嶺、龜山、澄城也依稀可辨。尤為可貴者,古蹟不少。處庭正中天恩公石香爐前有“龜掌石”,其長0.93米,寬0.44米,上刻兩隻手掌,中間夾一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