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蓬華四周高山環抱,東屏天柱,頂天立地;西擁雙梯,九天攬月;南關固守,將軍插筆;北望舟山,滿載而歸。地位清高,一塵不染,雖難媲美廬山武夷勝概,卻以避暑勝地名冠南疆。主要旅遊景點有蓬島村的天柱山、山城村的華鼎岩和革命烈士紀念碑,黎明村的長安岩等。“千峰俯地拜萬壽,一柱參天戴九重”,海拔1033.5公尺的天柱山,又名萬壽山,雲遮霧繞,如柱擎天,奇葩異卉,天生自然,好鳥鳴蟬,時見翱翔。寺中玉佛,香火鼎盛。“萬壽石巔,雙湖茗香,山門引翠,花徑流觴、弈對八仙、望入雙陽、春煙錦柱、石井盈梁”八景,文人墨客,感慨萬千。華鼎岩恢宏壯麗,四周青山翠綠,紅果飄香,山風習習,流水潺潺,環境十分幽雅。
蓬華有完中校1所,國小8所,2002年高質量通過泉州市國小“十配套”驗收。蓬華擁有全省為數不多的村級圖書館(蓬山圖書樓)和村級老年人活動中心(華美仰華金秋園)。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社會安定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沿革

唐為暗塊鄉,宋置蓬島鄉。
元、明、清所屬十三村為十二都的一部分。
民國17年置蓬華鄉,至民國35年期間先後屬第二區、第一區。
解放後一直屬詩山。
1975年由詩山公社析出成立蓬華公社。
1984年改鄉。
1992年初改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路荇村、大演村、華美村、蓬島村、蘇厝村、山城村、新村村、黎陽村、黎明村9個村委會。
經濟狀況

蓬華鎮是典型山區、著名僑區。蓬華立足山區實際,發揮僑的優勢,積極實施五大戰略(茶果富鎮,科教興鎮,旅遊強鎮,山僑結合與農工商互動,勞動力轉移),茶果富鎮中實施一個龍頭(以茶葉為龍頭),兩個結合(種養結合,規模開發與零星開發相結合),三分農業經濟區(蓬島、華美、黎陽、黎明以茶葉為主;大演、路荇以油柿為主;
山城、蘇厝、新村以臍橙、枇杷為主),建設四大基地(茶葉、臍橙、油柿、枇杷),以五個方面為抓手(資源整合,量的擴張,質的提升,載體建設,市場拓寬)。
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外商獨資的茶葉企業3家,引進台灣、菲律賓、香港的資金2000多萬元及先進的制茶設備。蓬華鎮現有茶葉精製加工場(廠)19家。
特色產業


為了能更好地加快茶葉產業的發展,蓬華鎮抓第一要務,發展特色農業經濟。主抓茶葉基地的建設,擬新建茶園1500畝,使茶葉這一產業上規模,形成產業聚集;主抓茶葉加工基地建設,提高加工能力,提高產品檔次,以福建豐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依託引進台灣先進茶葉管理、製作技術;繼續做好茶葉綠色品牌的監督、管理、使用和宣傳;培育農村中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力爭成立茶葉行業公會中介組織;力爭再註冊5家以上農業企業,整合資源,構建資本平台,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形成,帶動全鎮茶果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千家萬戶開發山地,發展茶業,增加收入;擬成立蓬華鎮茶葉科研所,依託省綠色食品檢測中心為科研力量,使該鎮成為省綠色食品茶葉的示範基地之一。
投資環境

蓬華交通便利,如今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高蓬公路、華美至永春全面實現中面水泥化。開通了市區到華美的公交專線車。
蓬華通訊在移動、聯通公司及中國電信公司等通訊部門的配合下,在山區設定了移動、聯通、泉靈通等通訊基站和發射台,實現了移動通信無盲區,確保了通訊的暢通,山區信息的傳遞。
蓬華有豐富的水源資源,山塘水庫6處,可蓄水150.2萬立方米,旱澇保收面積5000多畝,灌溉面積1450畝。
蓬華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同價,最佳化了投資環境。鎮內還有小水電站13座,總裝機容量1180千瓦,年發電量500萬度。
中國農業銀行蓬華分理處擁有先進的電子化金融服務手段,辦理各種存款、貸款、轉帳結算、匯票、代收代付理財服務等業務。電子匯兌系統安全快捷,結算渠道暢通,世紀通寶卡全國儲蓄通存通兌,對業務全市通存。
蓬華信用聯社奉行紮根農村,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各項業務得到穩步發展,資金實力雄厚。
蓬華郵電於1956年成立華美郵電所,郵電業務有所發展,1991年實現農村電話自動化,1998年建成3000門程控電話模組局。實際安裝電話3950多門,移動電話機站於1997年開通。
蓬華擁有完善的教育系統。一所完中——華美中學;華美中心、蓬島中心、山城、蘇厝、大演等國小完成創建“十配套”硬體設施。蓬島中心國小於2001年被評為省“文明學校”、省農村示範國小,華美中心國小於2002年被評為省農村示範國小、泉州市文明學校。
蓬華衛生院醫療設備齊全,擁有一定的師資力量,為廣大民眾身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