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丸
正文
蒲黃丸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五二。組成
蒲黃90克(微炒) 龍骨75克 艾葉30克用法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煎米飲或艾湯送下,日服二次。功用
溫經止血。主治
婦人月經過多,漏下不止,久而血虛者。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P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蒲黃丸,藥物,一種主治婦科月經不調及不孕症的中藥,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清熱涼血、行氣止痛,可使瘀血去、新血生,本品與調經種子丸配合服用,可達到攻邪扶正、虛實兼治的治療效果。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蒲黃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花粉。又名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蘇植藥志》),蒲棒花粉(《新疆藥材》),蒲草黃(《...
概述 藥品簡述 用藥禁忌 中藥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黃連丸對於治療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補肝丸別名為兔肝丸,主要由兔肝2具,柏子仁1兩6銖,乾地黃1兩6銖,茯苓1兩6銖,細辛1兩6銖,蕤仁1兩6銖,枸杞子1兩6銖,防風1兩,芎1兩,薯蕷1...
簡介 養肝明目 補血祛風 緩急止痛 祛風解表海蛤丸用於水氣,遍身浮腫,上喘,小便不通。
《聖惠》卷五十四 《外台》卷二十引《廣濟方》 《宣明論》卷十一 《聖惠》卷五十四一種中藥,龍骨2兩,阿膠(炙)2兩,赤石脂2兩,牡蠣2兩,乾地黃2兩,當歸2兩,甘草2兩,蒲黃3兩。【用法】上藥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5...
《奇效良方》中的龍骨丸 《太平聖惠方》中的龍骨丸 《醫心方》中的龍骨丸槐子丸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肝虛風邪所致目偏視。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二妙丸水丸,是以炒制的蒼朮、黃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後,按照傳統水泛丸的工藝製成的中藥成方製劑。二妙丸是中醫用於燥濕清熱的基礎名方,廣泛套用於濕熱下注引...
名詞解釋 名稱來源 質量標準 藥品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