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說明
《蒲壽庚考》
有關中國與阿拉伯通商史、居華穆斯林家族史研究的專著。日本漢學家桑原隲藏著,原名《提舉市舶西域人蒲壽庚之事跡》,連載於大正四年至七年(1915~1918)《史學雜誌》。193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馮攸譯文,易名《唐宋元時期中西通商史》。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陳裕菁譯文,名為《蒲壽庚考》,譯者還為譯著增加了一些重要注釋。桑原隲藏採用注釋考證的方法,薈集了大量有價值的中外史料,特別是關於中西通商史、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史和穆斯林在華風俗習慣等,記載尤詳。《蒲壽庚考》包含蕃漢通商大勢、蕃客僑居中國之狀況、蒲壽庚之先世、蒲壽庚之仕宋與降元、蒲壽庚之仕元及其親族等5章。
學術論點
該書的主要學術論點有:(1)9世紀阿拉伯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貝(Ibn Khurdadhbah)所指中國四大貿易港之一的Djanfou即泉州,中世紀阿拉伯和波斯文獻中所提及的東方大港“宰桐”(zaytun)亦即泉州,古稱刺桐城。(2)唐宋元時期大批穆斯林海商定居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經商建寺,與當地居民通婚相處,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為繁榮中國的海外貿易和港口城市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3)蒲壽庚祖籍阿拉伯(西域),其先輩因經商先後在占城(越南)和廣州定居。(4)宋元鼎革之際,泉州降元,蒲壽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宋末元初蒲壽庚掌管泉州市舶和海防事務,在保障航路安全和發展海外貿易中功績卓著。桑原隲藏的考證融貫了中外學者各種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該書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史學界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