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論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於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應在此處。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2017年8月10日,大佛景區改制後門票價格正式開啟每張70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修建過程

沒有修復前的蒙山大佛沒有修復前的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後的佛像。開化寺建於公元559年(北齊天保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後鑿石修路,在寺後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開鑿的年代存在爭議。一種觀點根據《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根據明嘉靖《太原縣誌》、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後,即晚於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據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所述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公元559年(天保十年)。

增加建造

蒙山大佛蒙山大佛
隋朝仁壽年初,開化寺中新建佛閣以保護大佛,並改名為淨明寺。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淵曾來此禮佛,並將寺名改回開化寺。另一說李淵禮佛是在稱帝之前,禮佛回去後當夜夢化佛滿空,毫光數丈,登基後李淵將寺名改為開化寺。公元657年(唐顯慶二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與皇后武則天同游童子寺、開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與皇后、妃嬪、宮人施捨了很多珠寶、財物、衣服。

毀滅破壞

晉源文廟大成殿內的蒙山大佛模型晉源文廟大成殿內的蒙山大佛模型
公元844年(唐會昌四年),開化寺佛閣在唐武宗滅佛中廢毀,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風雨中。公元895年(唐乾寧二年),盤踞并州的河東節度使、後來追封后唐武皇帝的晉王李克用參拜蒙山大佛後,命人重建開化寺佛閣。歷經五年,佛閣終於建成。公元945年(後晉開運二年),鎮守太原的北平王、後來的後漢高祖劉知遠到開化寺焚香禮佛後,出資重修佛像和佛閣,留有蘇禹圭所撰《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
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開化寺中新修二座高二丈釋迦牟尼舍利塔(即今開化寺連理塔)。元朝末年,開化寺毀廢,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通常認為,蒙山大佛在這時一齊被毀。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晉恭王朱棡重建開化寺,開化寺改名為法華寺

重新發現

身披僧袍的蒙山大佛身披僧袍的蒙山大佛
1983年,參加太原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員王劍霓重新發現了蒙山大佛。因調查地名時,王劍霓發現太原蒙山一帶有很多帶寺字的地名,還有一處地名叫做大肚崖,覺得非常奇怪。實地調查時,發現大肚崖其實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頭部已經遺失,露出的胸部高度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達數十米。佛像背後的山崖頂上的平地還有綿延大約五百米的古建築遺蹟。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的簡訊中報導了這一訊息。2001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入太原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新修佛頭工程開工,2008年1月,佛頭安放完畢,10月7日,完成修復的蒙山大佛景區向公眾開放。

佛像構造

蒙山大佛佛頭蒙山大佛佛頭
蒙山大佛為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位於蒙山近山頂處。佛龕為摩崖敞口式,寬29.60米,進深17米,平面大約為半橢圓形。佛像頭部已經遺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佛像背後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遺址,散落有殘碎磚瓦,還有刻著杭州天目山峰徹禪師的斷碣。蒙山大佛為單體佛像,龕內外沒有脅侍像的遺蹟。
大佛頭部遺失。頸部直徑5米,高2米餘,有三條陰刻項線。頸部至腹部高22米,兩肘間距22.70米。兩肩平而寬,胸胛肥厚,身形壯碩。由於大佛的岩體為疏鬆的砂岩,風化、崩塌相當嚴重,佛像衣紋服飾已無法辨認。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據推測為重修大佛時留下的遺蹟。佛像小臂長12米、寬2.80米,保存較為完好。佛像施禪定印。右手長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殘。兩手之下為條石補砌的雙腿,高3米,結跏趺坐式。腿下為條石台基。
雙腿和台基均為重修大佛時砌。研究者認為,佛像原來的坐姿雖未必是重修時的結跏趺坐,但是由兩手的禪定印判斷很可能就是結跏趺坐式。考古學家宿白根據清理前的遺蹟推斷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彌勒佛。然而,清理之後的佛像施禪定印,結跏趺坐,並不是倚坐的佛像。後來的研究者認為,蒙山大佛可能是釋迦牟尼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提到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另一個理由是北魏開鑿的雲岡石窟第20窟的釋迦佛也是施禪定印和結跏趺坐,與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米。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米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米。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現代0.295米,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米。一些媒體按現代一尺合0.33米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米,也有媒體計算為63米,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這些媒體由此認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並根據三者的高度關係認為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蒙山大佛蒙山大佛
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米)的建築遺蹟,門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斷建築年代可能晚於五代。建築遺蹟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梁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摩崖碑刻大約處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為長方形,高2.50米,寬1.85米,是預先雕刻成之後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
摩崖碑刻東側的小窟高、寬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米,進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米、寬0.97米、深0.52米,門兩側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斗,櫨斗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栱為一斗三升式,柱間斗栱為人字形叉手。叉手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翹。結合四角攢尖頂、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翹兩個特徵,研究者認為此窟可能開鑿於北齊。窟內為素壁,並無龕像,屬於禪窟,窟內殘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題記。
2006年太原市政府為佛像修補了佛頭,新修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140噸左右,風格參考了當地出土的北齊佛像。加固佛身時總計灌漿450噸以上。

保護修繕

保護修繕保護修繕
1994年,大佛所在的寺底村計畫開發蒙山大佛旅遊,為此籌集了十萬元人民幣的資金,但是後來寺底村決定用這筆錢投資煤礦,開發蒙山大佛一事擱置下來。2003年至2004年,太原市政府也曾有意開發蒙山大佛。2005年,寺底村的村辦煤礦被關停,寺底村再次計畫開發蒙山大佛旅遊,先清理了覆蓋佛身的土石。隨後寺底村籌集資金,打算為蒙山大佛補上一顆佛頭。
2006年9月,新修佛頭的工程開工。按照寺底村的計畫,先要在大佛佛頭的位置挖一個坑,打上混凝土基礎,再在其上新建鋼筋混凝土材質的佛頭,工程原預計在2007年5月完工。但在2007年1月,寺底村的重修過程被緊急叫停,原因是政府認定用水泥修復佛像不符合文物保護的原則。太原市晉源區政府請來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勘測蒙山大佛所在的山體,並重新制訂了大佛的保護、重修計畫。重新制訂的方案是在佛身上選幾個點,將擰起來的幾根鋼筋打入,灌入水泥,以固定岩體,防止塌落。
最後的修複方案是: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山西省雕塑學家苗新田負責設計並在大佛原址上加建佛頭。
苗新田:晉陽西山大佛開鑿於北齊時代,受到當時南北方及域外文化的交流影響。北齊時代的佛教造像風格,突破了長期流行的北魏式“秀骨清像”風格,形成了形象豐滿、體格壯實、衣紋洗鍊而流暢、造像整體感強、佛教氣息濃厚的時代特徵。但造像仍保留著印度芨多風格的藝韻。這正是北齊承前啟後的時代特徵。設計中遵循大佛的時代風格特徵這一原則,經綜合多種資料參考,對照大佛殘軀基本形體分析研究,篩選出符合大佛形體的,較典型的北齊的基本造型。
晉陽西山大佛是佛教文化,因此在效果造型修復設計理念中,首要注重的一點是“佛”像。佛教以造像表理、表法、表意為靈魂和內涵。失去了這一要素,造像便不能稱其為“佛像”了,只能是一件雕刻品。大佛頭像是以晉源區花塔村出土的北齊石佛頭像作為修復的基本依據。同時,參考了河北響堂山等北齊的石佛頭像的共性,對頭像做了適當的調整修飾,再略做風化、仿舊處理,使其與佛身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恢復後的晉陽西山大佛的頭像有11.8米高。
恢復晉陽西山大佛頭像,採取先進的三維技術復原,以水泥、石英沙、鋼筋為主要原料雕塑,恢復後的頭像重達80噸。

旅遊開發

被雪覆蓋中的蒙山大佛被雪覆蓋中的蒙山大佛
2006年11月,太原市物價局召開會議,討論蒙山大佛景區的定價問題,方案是門票90元人民幣。後維持免費開放。蒙山大佛附近有煤炭、石灰石等礦藏,多年的開採導致蒙山大佛附近出現採空區,威脅著蒙山大佛的安全。2008年至2011年,太原市先後共申請到2.11億元人民幣用於蒙山地質治理。治理恢復了荒山、荒坡的植被,也基本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
2011年2月,太原市的39名政協委員同1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議,建議政府及早著手修復蒙山另外八尊大佛。他們認為,蒙山大佛兩側的山體上各有四尊未修復的佛身,連同已經重修的蒙山大佛,共是九尊大佛。提案中列舉了六條理由,例如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來太原朝拜、修復九尊佛後蒙山將超過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規模、經專家研究考察蒙山大佛的保護開發利國利民利世界等。
2017年8月10日,山西蒙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標誌著蒙山大佛景區完成改制,景區實現管理權、經營權兩權分離,正式啟動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