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現作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著名景點
晉陽八景:蒙山曉月、汾河晚渡、巽水煙波、雙塔凌霄、崛圍紅葉、玉門積雪、土堂怪柏、烈石寒泉
蒙山大佛
世界第二大佛
具有世界第一大佛之稱的佛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位於四川省的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那如果問你,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稱的佛像在哪裡,恐怕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這尊佛像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的蒙山,因此名為蒙山大佛(也叫西山大佛),它雖然比四川樂山大佛矮8米,但建造時間卻早了162年,建成於北齊時的公元551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455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歷經五代皇帝建成
公元551年,歷史上有個叫做高洋的皇帝,他在河南安陽市北當時叫做鄴城的地方建都,除此以外,他還把當時的晉陽城作為別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市晉源鎮古城營村。高洋為人驕傲、奢侈,大修宮苑,把遠離鄴城的晉陽城修得富麗堂皇,而且在西山的開化寺後,依山開鑿一尊大佛像。他徵集天下的農夫,動工開鑿大佛,日夜不休息。晚上的時候,就拿油燈照明,整個山上,有萬盞油燈被點亮,光焰甚至可以照射到山下的晉陽宮。到了冬天,天氣十分寒冷,他就命令工人燒開水來和泥,大規模地動工,讓老百姓的生活窮困不堪,死傷無數。高洋死後,他的兒子高殷即位,工程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越搞越大,直到公元577年,高洋的第五代子孫高緯執政時,大佛才得以完成。
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餘年,緯時造成”。
武則天贈送袈裟
據記載,唐朝時,高祖李淵常來蒙山拜佛,復賜名“開化”;特別是唐顯慶五年, 唐高宗李治和太后武則天夫婦久仰大佛來朝拜時,看到大佛二人驚嘆不已,武則天當下傳下懿旨,要為大佛贈送袈裟。回到長安後,宮內立即為大佛制那件碩大無比的袈裟,由於這件袈裟實在太大了,在太監的監工下,用一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做好的袈裟被特使送至晉陽城,並在晉陽百萬僧俗的注目下為大佛舉行了披袈裟儀式。一時間,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備受尊崇,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為光鮮。
消失六百年後神秘再現
又過了400年後,到了元末,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後,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終於在元朝末年閣傾像塌,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後人所知。此後,大佛突然完全消失了。
直至600多年後的上世紀80年代,大佛才被山西太原的一位老人發現。經過種種自然界不可抗力的毀壞,大佛下部35米處已形成採空區,一旦頂板塌陷,勢必導致大佛垮塌。保護工作迫在眉睫,2006年6月,寺底村的一幫村幹部成立了“晉陽西山大佛保護基金會”。2006年9月,為迎接國慶黃金周,太原市召開“晉之源文化旅遊”推介活動,強力推出“晉源十六景”,鮮為人知的蒙山大佛首次和晉祠、天龍山並列其中。2008年5月12日,蒙山大佛景區對外開放,這座有著1400年歷史、湮滅了600年的巨型摩崖石刻重新面世。
修復工作
文物保護界有句行話,叫"修舊如舊"。那么,西山大佛的保護開發如何修舊如舊呢?比如對重建佛頭,各方面的看法都是不一致的。晉源區文物旅遊局楊秀生局長表示,他是不太贊成重建佛頭的,"應該避免破壞性保護","殘缺也是一種美"。寺底村的修佛頭行為被叫停後,來自北京的地質專家就強調,"水泥製作的佛頭和原始的佛身會顯得很不協調"。 西方歷史上許多被毀的著名建築、園林等,比如羅馬競技場、帕特農神廟、海德堡城堡等,西方人更傾向於用保存遺址的方式來紀念,形成了一種"廢墟文化"。
在蒙山景區建設過程中,"景區開發要減少人工痕跡,保持歷史滄桑感"。最後的修複方案是: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山西省著名雕塑學家苗新田負責設計並在大佛原址上加建佛頭。這其中一個前提是:佛頭的風格必須符合北齊的佛像雕塑風格。苗新田認為,"殘軀只能做歷史遺存,是給內行看的","但要發展旅遊,整個佛像必須有形象";"從搞雕塑角度講,佛像的關鍵主要是造型","必須有時代特徵"。
苗新田介紹說,起初村民選擇的佛頭是北魏風格的,取自雲岡石窟,時代特點是"秀骨清像";而北齊的佛頭特點是處於北魏向唐朝過渡時期,"在清瘦和豐腴之間",造像由瘦長的臉型又轉化為半圓形狀。晉源區華塔村曾經出土過兩個北齊時代的石佛頭,苗新田的設計藍本,正源於此,"這就是修舊如舊"。村民給西山大佛建佛頭時,苗新田看了媒體登出的照片後,"壞了","這是個大事,不應該馬馬虎虎"。苗新田曾給國內很多寺廟搞過雕塑,"但守在家門口,不參與太原的事情會很遺憾","我當時認為自己必須參與"。
2007年7月,苗新田開始做設計。
2007年8月,苗新田帶工人進駐晉源。
到了2007年年底,這個高12米、寬7米多、重80多噸的佛頭終於完美登場。
修佛頭的行為,得到了寺底村民的積極擁護。目前,寺底村重修了村莊原址廢棄的60間石窯洞,"準備搞農家樂等旅遊項目"。
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苗新田都沒有談過工程建設費用,"都是看著給,也沒有個造價依據","談錢是以後的事情,先參與再說"。 楊秀生局長承認,"建設資金非常緊張"。整個蒙山景區包括修道路,開化寺、觀音堂重建,景區美化綠化等投資需要上億元,"資金很困難,但工程很順利"。應該說,這多虧了一大批和苗新田一樣"不計成本、只求參與"的人。
"這樣的工程全國也就這么一項,實在太有意義了",大佛的建設者都這么說。
重新修葺莊嚴壯觀
如今蒙山依舊是松柏參天、溪水潺潺,古開化寺、甘泉寺、北漢皇帝劉繼元避暑宮等建築掩隱於青山綠水之間。在看到大佛之前,首先要經過開化寺,寺前是一塊平整的開闊地,有數棵菩提樹高高挺立。燦爛的陽光灑在寺廟四周,天高雲淡,寺院裡有連理雙塔,邑志6稱“釋迦如來舍利塔”,它近觀雋雅秀麗,遠眺猶似兩朵未開的花蕾,為磚砌單層兩基塔,兩塔基底相連,故稱連理塔,在全國各地也屬罕見,是太原市最古老之塔。站在寺前的觀佛台上向左側望去,兩里遠處有尊大佛橫空出世,那就是極盡榮耀和磨難的蒙山大佛。修復後的蒙山大佛坐於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間坐高40米,通高66米,大佛兩耳齊肩,雙目微睜,背依群山,盤腿而坐,其中新添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約140餘噸,寬大的胸肩、修長的雙臂從兩側石崖中呼之欲出,莊嚴壯觀,讓人嘆為觀止,昔日風采再現。